【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尤其是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国内新探明低渗/特低渗储量极为丰富,已成为常规石油资源的重要接替力量。低渗/特低渗储层的特点是微
‑
纳级孔喉发育、孔喉细小、孔隙度低,80%以上可动原油储集于0.01
‑
10.0μm的孔隙中。因此,依靠天然能量采出程度低,地层补充能量难度大,必须通过注水等方式补充地层能量。但因这种低渗/特低渗储层基质孔喉细小、比表面积大,与岩石壁面直接接触且受壁面束缚原油占比远高于常规储层,水驱过程微纳孔隙中粘附的油膜难以剥离启动,导致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不理想,依靠现有技术平均采收率低于15%。因此,如何高效剥离微纳孔隙中的油膜是提高低渗/特低渗油藏采收率亟需解决的难题。
[0003]纳米材料随着合成技术日趋成熟,作为新的三次采油用剂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纳米SiO2普遍存在反应过程不可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含醛基还原剂10
‑
30%,氨基硅烷偶联剂8
‑
15%,pH调节剂0.01
‑
0.1%,余量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醛基还原剂选自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为N
‑
(β氨乙基
‑
γ
‑
氨丙基)二甲氧基硅烷、N
‑
苯氨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γ
‑
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3
‑
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3
‑
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盐酸、磷酸及乙酸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破坏油岩相互作用的纳米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所述含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梦娇,吴一宁,黄永平,戴彩丽,刘其鑫,唐丽莎,袁彬,赵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