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121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鹅颈散热器及无油枕变压器,在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的排气口上设置集气盒,在集气盒上安装油位计,在散热器运行前向集气盒内装满油,当有气体进入鹅颈散热器,气体会进入集气盒内,此时集气盒内的油位会下降,保证鹅颈散热器内充满变压器油,并通过油位计监测集气盒内的油位,方便及时发现变压器运行异常,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通过对鹅颈散热器的上述创新设计,使鹅颈散热器在无油枕变压器上使用成为可能,在保证了变压器散热性能的情况下,使变压器整体尺寸更加紧凑,并且相比于带有油枕的变压器,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散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油浸式变压器是以变压器油作为绝缘和冷却介质的一种变压器,其需要配合散热器对变压器油进行冷却。现有片式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与散热片的数量和尺寸有关,为了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与之匹配的散热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变压器外形尺寸越来越大,增加了整套变压器设备的成本。
[0003]对于如图1所示的无油枕变压器,如美式变压器等,其顶部不带储油柜,其通过在变压器油箱1上部留有气隙来解决变压器油热胀冷缩的问题,片式散热器2通过其上下平直的集油管安装于变压器油箱1的侧壁上,在变压器油箱1内高于片式散热器2的位置处设有油位计1a,使用时需要保证变压器油箱1内的油位高于片式散热器2的最高位置。为了提高变压器的散热效果,只能增加片式散热器2的片数,使得片式散热器2的横向尺寸增加,进而导致变压器的整体外形尺寸增加。在无法满足用户对变压器横向外形尺寸要求时,往往只能通过增加变压器油箱的高度来增加片式散热器2的高度,从而增加了散热器的中心距。如此设计增加了变压器油箱的重量和变压器油的用量,成本明显增多。
[0004]鹅颈散热器的高度可以高于变压器油箱的高度,在不增加散热片数量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中心,进而相比于传统片式散热器具有更佳的散热性能。但由于散热器内不能存在气体,否则会导致散热无法正常进行。无油枕变压器运行时,随负荷和环境温升的变化,内部压力可正可负,这样,在无油枕变压器使用鹅颈散热器时,散热器最高处更是容易存在负压。因此在使用鹅颈散热器时,需要解决因运输晃动等原因而导致气体进入散热器的问题,以及因散热器与变压器油箱油位高度差而在散热器内形成负压进入气体等问题。为此,目前鹅颈散热器只能用于带有油枕的变压器上,如中国专利号ZL202022271037.1公开的“一种鹅颈式散热片变压器”等,变压器的油枕(或储油柜)内最低油位比鹅颈散热器最高处的油位高,从而保证散热器内不存在负压。
[0005]由此可见,现有的鹅颈散热器无法用于无油枕变压器,进而在无油枕变压器中无法发挥鹅颈散热器的散热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鹅颈散热器无法用于无油枕变压器的不足,提供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的排气口上设置集气盒,在集气盒上安装油位计,在散热器运行前向集气盒内装满油,当有气体进入鹅颈散热器,气体会进入集气盒内,此时集气盒内的油位会下降,保证鹅颈散热器内充满变压器油,并通过油位计监测集气盒内的油位,方便及时发现变压器运行
异常,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通过对鹅颈散热器的上述创新设计,使鹅颈散热器在无油枕变压器上使用成为可能,在保证了变压器散热性能的情况下,使变压器整体尺寸更加紧凑,并且相比于带有油枕的变压器,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在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与变压器油箱上接口之间设有阀门,在变压器运输时关闭阀门,这样即可防止因运输过程中晃动而导致气体进入鹅颈散热器,在运输就位运行前打开阀门即可,大大方便了使用鹅颈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的现场安装操作;并且仅需在变压器油箱上接口上设置阀门,减少了阀门的使用,也有利于降低变压器的制造成本。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包括散热片、上集油管和下集油管,所述的上集油管安装于散热片的上部,所述的下集油管安装于散热片的下部,所述的上集油管为鹅颈管,还包括集气盒和油位计,所述的集气盒与上集油管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的油位计安装于集气盒上,用于监测集气盒内的油位。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集油管包括水平直管、立管和短接管,所述的水平直管安装于散热片的上部,所述的水平直管的一端通过立管与短接管相连接,所述的水平直管与立管构成“L”形结构,所述的集气盒与水平直管的排气口相连接。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短接管的管口处设有上法兰,所述的下集油管的管口处设有下法兰。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气盒通过集气管与水平直管的排气口相连接。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油位计与报警系统通信连接,在集气盒内的油位下降到下限油位时发出报警信号。
[001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鹅颈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包括变压器主体,所述的变压器主体为无油枕式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主体的油箱一侧侧壁上部设有上接口、下部设有下接口,还包括上述的鹅颈散热器,所述的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与油箱的上接口相连接,所述的鹅颈散热器的下集油管与油箱的下接口相连接。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的上集油管与上接口之间还设有阀门。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变压器主体的油箱内的液位低于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顶部高度。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鹅颈散热器具有至少一组散热片,在具有两组及以上散热片时,各组散热片并排设置,每组散热片的顶部均通过上集油管与变压器主体的油箱上部相连接,每组散热片的底部均通过下集油管与变压器主体的油箱下部相连接,所述的集气盒通过集气管分别与各个上集油管的排气口相连接。
[0019]3.有益效果
[0020]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其在鹅颈散热器的上集油管的排气口上设置集气盒,在集气盒上安装油位计,在散热器运行前向集气盒内装满油,当有气体进入鹅颈散热器,气体会进入集气盒内,此时集气盒内的油位会下降,保证鹅颈散热器内充满变压器油,并通过油位计监测集气盒内的油位,方便及时发现变压器运行异常,保证变压器正常运行;通过对鹅颈散热器的上述创新设计,使鹅颈散热器在无油
枕变压器上使用成为可能,在保证了变压器散热性能的情况下,使变压器整体尺寸更加紧凑,并且相比于带有油枕的变压器,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制造成本;
[0022](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其上集油管包括水平直管、立管和短接管,水平直管安装于散热片的上部,水平直管的一端通过立管与短接管相连接,水平直管与立管构成“L”形结构,集气盒与水平直管的排气口相连接,采用该上集油管设计,结构简单紧凑,在不增加变压器油箱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增大散热片的散热面积,进而有利于使散热器的横向尺寸更加紧凑;
[0023](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其短接管的管口处设有上法兰,下集油管的管口处设有下法兰,采用法兰结构实现散热器与变压器油箱的连接,连接可靠,连接密封性好;
[0024](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及使用该散热器的无油枕变压器,其集气盒通过集气管与水平直管的排气口相连接,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鹅颈散热器,包括散热片(101)、上集油管(102)和下集油管(103),所述的上集油管(102)安装于散热片(101)的上部,所述的下集油管(103)安装于散热片(101)的下部,所述的上集油管(102)为鹅颈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气盒(105)和油位计(106),所述的集气盒(105)与上集油管(102)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的油位计(106)安装于集气盒(105)上,用于监测集气盒(105)内的油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集油管(102)包括水平直管(1021)、立管(1022)和短接管(1023),所述的水平直管(1021)安装于散热片(101)的上部,所述的水平直管(1021)的一端通过立管(1022)与短接管(1023)相连接,所述的水平直管(1021)与立管(1022)构成“L”形结构,所述的集气盒(105)与水平直管(1021)的排气口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接管(1023)的管口处设有上法兰(102a),所述的下集油管(103)的管口处设有下法兰(103a)。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气盒(105)通过集气管(104)与水平直管(1021)的排气口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鹅颈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位计(106)与报警系统通信连接,在集气盒(105)内的油位下降到下限油位时发出报警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飞项大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全好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