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108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运装置上的两组锁扣以及与锁扣卡接的可穿戴防护组件;所述可穿戴防护组件包括穿戴于医护人员身上的穿戴部件、分别连接于穿戴部件前后两侧并与锁扣卡接的四个安全带结构、以及连接于每两个安全带结构拉伸出的安全带之间的弹性防护结构,弹性防护结构跟随安全带的拉伸而展开形成用于防止医护人员倾倒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表面开设窗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个防护装置能够在患者转运中对按压医护人员进行稳定和安全的防护,使得心肺复苏按压操作高质量持续进行,并能够防止医护人员倾倒时压迫患者,避免造成患者二次伤害。次伤害。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心搏骤停患者发生心脏停跳事件即刻最为重要的救治手段,胸外按压过程中的按压深度和按压持续性是高质量心搏骤停急救的重要监测指标。2018年中国《成人院内心肺复苏质量控制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建议,心搏骤停救治过程中按压分数(按压分数=持续按压时长/总抢救时长)理想状态下需≥80%,基于此,缩短心搏骤停抢救过程中的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意义重大。但在院外心搏骤停(out

of

hospital cardica arrest,OHCA)救治过程中,持续有效的人工按压常常无法得到保证,尤其在上下楼转运过程、长距离颠簸路段转运过程以及特殊救治环境,持续有效人工按压无法得到保障。医护人员如果转运途中不能保证稳定性会影响胸外按压质量,导致按压中断,延长按压中断时间,一旦患者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
[0003]在急救转运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情况,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装置、转运担架等)上以骑在患者身上的跪姿进行心脏复苏按压操作,或是当转运装置较宽的情况下侧跪在患者一侧进行按压操作。而在此过程中,若转运装置移动速度过快,长距离颠簸,或转运装置上下楼转运,均容易出现医护人员前后晃动甚至落下转运装置的危险情况,导致心脏复苏操作无法进行,影响救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包括:
[0007]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运装置上的两组锁扣;
[0008]以及与锁扣卡接的可穿戴防护组件;其中,
[0009]所述可穿戴防护组件包括:
[0010]穿戴部件,其穿戴于医护人员身上;
[0011]安全带结构,其设置为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连接于穿戴部件前后两侧,所述安全带结构与锁扣卡接;
[0012]弹性防护结构,其连接于每组安全带结构拉伸出的安全带之间,并跟随安全带的拉伸而展开形成用于防止医护人员倾倒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表面开设用于观察患者的窗口。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床或担架,所述锁扣与转
运装置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卡板、螺钉,所述卡板固定设置于锁扣底端,并设置为倒U型,所述卡板两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运床的围栏上或担架的两侧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呈一字型开设有螺孔,所述螺钉贯穿通孔与螺孔螺纹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穿戴部件为背心或是腰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安全带结构包括紧急锁止式收卷器、安全带和带扣,所述紧急锁止式收卷器顶部通过连接带与穿戴部件固定连接,所述安全带一端缠绕设置于紧急锁止式收卷器内,另一端与带扣固定连接,所述带扣与锁扣卡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弹性防护结构包括套设于两侧拉伸出的安全带外部的伸缩套以及连接于两个伸缩套之间的防护片,所述伸缩套一端与安全带结构外壳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带扣可拆卸连接。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伸缩套由弹力棉和缝合于弹力棉夹层内的橡皮筋制成。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片由硅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窗口开设于防护片上。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穿戴部件前后两侧中部均固定设置有收纳带,所述收纳带用于收卷弹性防护结构并通过魔术贴与穿戴部件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关于医护人员的防护装置采用安全带和弹性防护结构结合的设计,能够在患者转运中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时,对按压医护人员进行包围式防护,保证按压医护人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护,从而使得心肺复苏按压操作的高质量持续进行;
[0022]2)当转运装置采用转运床时,可穿戴防护组件与其两侧围栏可拆卸连接,此时展开的弹性防护结构不仅能够防护医护人员倾倒,还能够在医护人员倾倒时,防止其压迫患者造成患者二次伤害;当转运装置采用担架时,弹性防护结构可以从安全带上拆除,只使用安全带,能够防止医护人员从担架上掉落;
[0023]3)本专利技术弹性防护结构能够跟随安全带拉伸进行展开成面,增加对医护人员的防护面积,安全带收缩时又能够跟随安全带进行折叠,结构巧妙,安装拆卸操作快速方便,使用灵活,也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穿戴防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穿戴防护组件使用方式示意图一。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穿戴防护组件使用方式示意图一。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可穿戴防护组件的侧视图。
[0029]图6是本专利技术锁扣与围栏的可拆卸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伸缩套剖面图。
[0031]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可穿戴防护组件俯视图。
[0032]图中:1、锁扣;2、可穿戴防护组件;21、穿戴部件;22、安全带结构;221、安全带;222、紧急锁止式收卷器;223、带扣;23、弹性防护结构;231、伸缩套;2311、弹力棉;2312、橡
皮筋;232、防护片;3、卡板;4、螺钉;5、通孔;6、螺孔;8、收纳带;9、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

7所示,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运装置上的两组锁扣1,以及与锁扣1卡接的可穿戴防护组件2;其中,
[0037]每组锁扣1最少设置为两个,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床或担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转运装置上的两组锁扣(1);以及与锁扣(1)卡接的可穿戴防护组件(2);其中,所述可穿戴防护组件(2)包括:穿戴部件(21),其穿戴于医护人员身上;安全带结构(22),其设置为四个且两两一组分别连接于穿戴部件(21)前后两侧,所述安全带结构(22)与锁扣(1)卡接;弹性防护结构(23),其连接于每组安全带结构(22)拉伸出的安全带(221)之间,并跟随安全带(221)的拉伸而展开形成用于防止医护人员倾倒的防护面,所述防护面表面开设窗口(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床或担架,所述锁扣(1)与转运装置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为卡板(3)、螺钉(4),所述卡板(3)固定设置于锁扣(1)底端,并设置为倒U型,所述卡板(3)两侧壁开设有通孔(5),所述转运床的围栏上或担架的两侧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呈一字型开设有螺孔(6),所述螺钉(4)贯穿通孔(5)与螺孔(6)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件(21)为背心或是腰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急救转运用医护人员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结构(22)包括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读伟姜梅英刘玉妮林一鸣王海龙周娟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