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89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该方法针对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多普勒频偏问题,给出了三个阶段的补偿方法,包括在基站端利用先验知识对卫星DFO和用户绝对DFO进行估计和预补偿,在用户端采用波束对齐技术对用户相对DFO进行估计和精细补偿。基于这三个阶段,进一步提出了自适应补偿算法即利用卫星DFO的历史估计值来调整DFO估计补偿系统,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调节多普勒估计和补偿过程,适用于各种高速场景下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景下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景下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卫星通信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行业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卫星通信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移动通信卫星作为地面蜂窝网络的重要补充,以其组网灵活迅速、传输质量好、通信容量大和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蜂窝网络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相较于其他卫星通信系统,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因其运行在低轨道,具有造价成本低、链路损耗小、传输时延短、可靠性高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卫星通信系统。
[0003]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通过利用基站侧的大规模天线阵列生成的空间域定向信号,可以在同一时频资源下支持多个用户与基站通信。因此,将大规模MIMO技术拓展应用到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显著地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
[0004]在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卫星和地面用户之间存在高速的相对移动,将会产生快速时变的多普勒频偏(Doppler Frequency Offset,DFO)效应,造成信号的码间串扰,严重影响地面接收端的接收性能。目前,解决卫星多普勒频偏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相比于传统的捕获跟踪方法,DFO估计和补偿方法是利用卫星和用户运动的先验知识,正确估计出多普勒频偏并对其进行补偿的方法,该类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导频开销,更适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但是正确估计的精度和计算复杂度存在矛盾,因此,研究低复杂度的自适应多普勒估计和补偿算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在保证多普勒频偏估计精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计算复杂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所述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S1、针对一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确定其下行频谱效率;
[0009]步骤S2、构建DFO估计补偿系统,其包括三个阶段来进行DFO估计和补偿,其中,第一阶段为卫星基站端基于先验知识对卫星DFO进行估计和预补偿,第二阶段为卫星基站端基于先验知识对用户绝对DFO进行估计和预补偿,第三阶段为用户终端采用波束对齐技术对用户相对DFO进行估计和补偿;
[0010]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构建的DFO估计补偿系统,执行基于三阶段的自适应DFO补偿算法,其中,在该算法中,若卫星DFO的方差大于第一控制阈值且小于第二控制阀值,则将
DFO估计补偿系统中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级联,并且对接收信号进行估计和补偿;若卫星DFO的方差大于第二控制阈值,则将DFO估计补偿系统中的三个阶段进行级联,并且对接收信号进行估计和补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其具体包括:
[0012]步骤S101、针对一个基站天线数量为M,有N
u
个单天线用户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卫星采用均匀天线阵列,下行用户k与卫星之间的多路径信道模型为:
[0013][0014][0015]在公式(1)和公式(2),P
k
为下行用户k的信道传播路径的总数量,为第p条路径的复值增益,为天线阵列响应,为理想发射角,λ为波长,d为天线间距;表示为卫星DFO,表示绝对DFO,为相位旋转矩阵,其为用户相对DFO产生的影响;
[0016]步骤S102、经过信道估计,下行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为:
[0017][0018]在公式(3)中,为下行用户k的传输功率,为下行用户k的估计信道,为用户k的下行预编码,为下行用户k的传输信号,为信道估计误差,为下行高斯白噪声,为用户i的下行预编码,为下行用户i的传输信号;
[0019]步骤S103、假设用户终端利用统计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信号解码,则系统的下行可达速率为:
[0020][0021][0022]在公式(4)和公式(5)中,是信道估计误差的方差,ρ
dl
是下行链路的信噪比。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阶段,其具体包括:
[0024]估计出卫星其具体公式为:
[0025][0026][0027]在公式(6)和公式(7)中,f
c
为载波频率,c为光速,r
E
为地球半径,r为卫星和地面用户之间的距离,ω
n
为卫星相对于地心的角速度,φ
max
表示最大通信仰角;
[0028]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下行用户k的卫星DFO补偿矩阵为:
[0029][0030]根据该公式(8)进行预补偿,在进行该第一阶段的预补偿之后,下行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R1(k)为:
[0031]。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阶段,其具体包括:
[0033]用户绝对DFO是由于长距离传输引起的,则其估计公式为:
[0034][0035]在公式(10)中,v
k
表示第k个下行用户的运动速度;
[0036]根据该公式(10),得到下行用户k的用户绝对DFO补偿矩阵为:
[0037][0038]根据该公式(11)进行预补偿,经过第二阶段预补偿之后,下行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R2(k)为:
[0039]。
[00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阶段,其具体包括:
[0041]用户相对DFO是由于天线间距引起的,其对下行传输信号的影响表示为相位旋转矩阵:
[0042][0043]因此,公式(1)表示的下行信道模型改写为:
[0044][0045]公式(14)中,表示偏差发射角,即实际AOD;
[0046]在用户设备上采用波束对齐技术对相对DFO进行估计和补偿,其具体包括:
[0047]步骤S2031、对下行估计信道做DFT变换,得到修正信道;
[0048][0049][0050]在公式(15)和公式(16)中,F为归一化的DFT矩阵,其中,Δf=1/M为均匀天线阵列的空间分辨率,矩阵F的每一列都看做一个确定方向的波束,所有的波束方向相互正交;
[0051]为角度补偿矩阵,为下行用户k在第p条路径的补偿角度,其中,该角度补偿矩阵具体表示为:
[0052][0053]假设为理想信道估计,则公式(15)改写为:
[0054][0055]步骤S2032、利用波束扫描算法,求解最佳角度补偿矩阵;
[0056][0057]当波束对准时,信道增益最大,此时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针对一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确定其下行频谱效率;步骤S2、构建DFO估计补偿系统,其包括三个阶段来进行DFO估计和补偿,其中,第一阶段为卫星基站端基于先验知识对卫星DFO进行估计和预补偿,第二阶段为卫星基站端基于先验知识对用户绝对DFO进行估计和预补偿,第三阶段为用户终端采用波束对齐技术对用户相对DFO进行估计和补偿;步骤S3、根据步骤S2中构建的DFO估计补偿系统,执行基于三阶段的自适应DFO补偿算法,其中,在该算法中,若卫星DFO的方差大于第一控制阈值且小于第二控制阀值,则将DFO估计补偿系统中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行级联,并且对接收信号进行估计和补偿;若卫星DFO的方差大于第二控制阈值,则将DFO估计补偿系统中的三个阶段进行级联,并且对接收信号进行估计和补偿。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其具体包括:步骤S101、针对一个基站天线数量为M,有N
u
个单天线用户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其中卫星采用均匀天线阵列,下行用户k与卫星之间的多路径信道模型为:行用户k与卫星之间的多路径信道模型为:在公式(1)和公式(2),P
k
为下行用户k的信道传播路径的总数量,为第p条路径的复值增益,为天线阵列响应,为理想发射角,λ为波长,d为天线间距;表示为卫星DFO,表示绝对DFO,为相位旋转矩阵,其为用户相对DFO产生的影响;步骤S102、经过信道估计,下行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为:在公式(3)中,为下行用户k的传输功率,为下行用户k的估计信道,为用户k的下行预编码,为下行用户k的传输信号,为信道估计误差,为下行高斯白噪声,为用户i的下行预编码,为下行用户i的传输信号;
步骤S103、假设用户终端利用统计信道状态信息进行信号解码,则系统的下行可达速率为:率为:在公式(4)和公式(5)中,是信道估计误差的方差,ρ
dl
是下行链路的信噪比。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大规模MIMO低轨卫星多普勒频偏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其具体包括:估计出卫星其具体公式为:其具体公式为:在公式(6)和公式(7)中,f
c
为载波频率,c为光速,r
E
为地球半径,r为卫星和地面用户之间的距离,ω
n
为卫星相对于地心的角速度,φ
max
表示最大通信仰角;根据公式(6)和公式(7),确定下行用户k的卫星DFO补偿矩阵为:根据该公式(8)进行预补偿,在进行该第一阶段的预补偿之后,下行用户k接收到的信号R1(k)为:。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自适应的大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珉刘蕊张子枫朱鹏程王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