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土方量分析领域,涉及到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工程中,经常需要挖沟、填土等场地的平整工作。其中工程土方量作为道路工程建设投资和结算的重要部分,精确计算道路工程土方量对工程前期的预算和后期的结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现有的道路工程土方量核算处理方法存在一些缺陷:
[0004]1、现有的道路工程土方量核算处理方法基本采用人工现场观测、取样获取工程地形数据,这样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而且存在人工勘测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从而降低道路工程土方量核算的准确度和科学性,导致道路工程的预算和结算受到严重影响;
[0005]2、现有的方法中,在核算道路工程土方量时没有考虑道路区域土壤状况因素,从而导致道路工程土方量核算存在偏差,使得道路工程的建设管理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影响道路工程的成本核算,降低道路工程精细化成本管理水平;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道路BIM信息模型构建:通过BIM信息模型构建模块对待测道路区域的原始地形数据进行采集,并结合待测道路的地形图构建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S2、勘察点高程数据获取:通过高程数据获取模块将若干勘察点布设在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的路面中,并分别获取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路面勘察点的高程数据,分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等高线的高程数据;S3、道路BIM信息模型划分:通过BIM信息模型划分模块对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按照等高线分割方式进行划分,分别划分成各高于等高线区域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并按照设定的顺序依次进行编号;S4、区域起点、终点坐标获取:通过区域坐标获取模块对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进行纵向截面处理,并以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的纵截面图中等高线作为X轴构建二维坐标系,分别提取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终点坐标;S5、区域截面面积分析:通过截面面积分析模块分别获取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的纵截面图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曲线图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曲线图,并生成各高于等高线区域对应函数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对应函数,计算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截面面积;S6、区域土壤参数检测:通过土壤参数检测模块分别检测待测道路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内各土壤参数数据,分析待测道路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土壤沉降影响系数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土壤沉降影响系数;S7、区域下挖深度分析:通过区域下挖深度分析模块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路面的标准下挖深度,分析待测道路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实际下挖深度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实际下挖深度;S8、道路工程土方量预估:通过分析服务器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待测道路的设定施工宽度,计算待测道路的综合预估土方量,并通过显示终端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包括统计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路面勘察点的高程数据,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路面勘察点的高程数据集合H(h1,h2,...,h
i
,...,h
n
),h
i
表示为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第i个路面勘察点的高程数据,并分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等高线的高程数据高程数据表示为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等高线的高程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包括统计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集合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集合表示为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第j个高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同时统计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集合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编号集合表示为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第r个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编
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道路工程土方量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包括以下步骤:S41、对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进行纵向截面处理,得到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的纵截面图,并以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的纵截面图中等高线作为X轴构建二维坐标系;S42、提取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集合P
起
A(P
起
A1,P
起
A2,...,P
起
A
j
,...,P
起
A
m
)和各高于等高线区域的终点坐标集合P
终
A(P
终
A1,P
终
A2,...,P
终
A
j
,...,P
终
A
m
),P
起
A
j
、P
终
A
j
分别表示为第j个高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其中P
起
A
j
(x
起
a
j
,y
起
a
j
),P
终
A
j
(x
终
a
j
,y
终
a
j
);S43、并提取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构成待测道路BIM信息模型中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起点坐标集合P
′
起
B(P
′
起
B1,P
′
起
B2,...,P
′
起
B
r
,...,P
′
起
B
u
)和各低于等高线区域的终点坐标集合P
′
终
B(P
′
终
B1,P
′
终
B2,...,P
′
终
B
r
,...,P
′
终
B
u
),P
′
起
B
r
、P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