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044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降解共聚酯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纳米氢氧化镁加入水中,在超声条件下搅拌;加入聚乙二醇,继续搅拌并熟化,得到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将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醇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和分散剂混合,常温反应后,得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将芳香族二元酸或芳香族二元酸二元醇酯、脂肪族二元酸或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酯、二元醇、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和助剂混合,依次经过酯化反应、缩聚反应,得到改性可降解共聚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改善纳米氢氧化镁在可降解共聚酯中的相容性与分散性,且可参与共聚酯的聚合,具备良好的可降解、阻燃及力学性能。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降解共聚酯制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可降解材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材料,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藻类等。近些年,国内外加大了对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进程,已有聚乙醇酸(PGA)、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羟基烷酸(PHA)、聚己内酯(PCL)、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PBST)等材料,由于具备优异的降解性能、环保性以及较强的力学性能,广泛用于包装材料、农用地膜、塑料制品、装饰材料、发泡材料等领域。但是,可降解材料普遍极限氧指数较低,阻燃性能较差,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0003]纳米氢氧化镁属于金属水合物阻燃剂,具有抑烟、无卤、无毒及廉价易得等优点,常被当作绿色环保的阻燃剂使用。例如,公开号为CN1020315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无机阻燃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该专利技术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纳米氢氧化镁加入水中,在超声条件下搅拌;加入聚乙二醇,继续搅拌并熟化,之后过滤、烘干,得到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将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分散于醇溶液中,再加入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和分散剂混合,常温反应后,依次经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改性纳米氢氧化镁;(2)将芳香族二元酸或芳香族二元酸二元醇酯、脂肪族二元酸或脂肪族二元酸二元醇酯、二元醇、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和助剂混合,依次经过酯化反应、缩聚反应,得到改性可降解共聚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纳米氢氧化镁的粒径为20~80nm;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500~2000;所述纳米氢氧化镁和聚乙二醇的质量比为10~10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熟化为:升温至温度为70~85℃,调节pH为7~9,反应1~3h。4.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为十八烷基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所述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和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0.04~0.12:1;所述醇溶液为乙二醇溶液;所述磷酸酯表面活性剂在醇溶液中的浓度为1~5g/L。5.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聚羟基硬脂酸、三聚磷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分散剂和聚乙二醇包覆的纳米氢氧化镁的质量比为1~5:100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常温反应为:调节pH为5~7,反应2~3h;所述烘干均为真空干燥,在温度为40~80℃下干燥10~20h。7.如权利要求1

6之一所述纳米氢氧化镁改性可降解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芳香族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1,4

萘二甲酸和联苯二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芳香族二元酸二元醇酯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丙酯、对苯二甲酸二丁酯、1,4

萘二甲酸二甲酯、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杰吴海强王松林冉启迪赵志超李家旭张德正程振浩徐志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