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003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包括:外炉及内炉;该外炉下方具有一容置空间可容设内炉,并通过一旁侧的升降装置将内炉送至内部定位,该外炉周壁为耐热结构,内布设有发热元件及感温棒,能对内部的上、中区域提供加热作用及探知即时温度;该内炉具有一推车且罩覆有一密封罩,于内炉表面埋设有发热元件,表面提供各式烧制物件的放置,可对烧制物件下部直接加热,并于中央穿设有一感温棒及一由进气管与排气管组成的外部气体供应装置,以提供在密封罩内因应不同烧制物件所输入各种气体;通过内炉于下部直接加热,搭配外炉探知内部温度不均或不足时对内提供上部及中部的间接加热作用,使整个烧结炉内达到均温、均热功效,借此提升烧制品的品质。烧制品的品质。烧制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气密烧结炉的技术范畴,换言之,是指一种具有内、外加热作用,可达到双向控温效果的升降式气密烧结炉,以使炉内保持均热效果,以提高烧制产品的品质。

技术介绍

[0002]在热导管、锂电池粉末、石墨烯、超真空导热板等金属材料产品的工艺中,需导入不同的气体于气密烧结炉内进行锻烧。锻烧为对金属矿物或其它固体材料的一种加热过程,因为烧结工艺攸关热导管产品品质的好坏,在烧结的工艺中,其要求首重于烧结温度的控制,以求产品加热的均匀,方不致产生不良品。
[0003]现有的气密烧结炉通常仅具有单一加热源,导致对于炉内温度无法精确控制且不稳定,容易造成烧结产品不良率偏高。其次,现有气密烧结炉的内炉的密封罩与底座在结合上,为确保及阻绝烧制时炉内的气体外泄,在结合上于密封罩周围采多颗螺丝穿设锁固的结合方式,如此操作不仅造成结合时的不便与麻烦,耗时又费力,且锁固品质难以维持,仍有漏气可能。并且,内炉的烧结物如石墨烯经加热锻烧后,难免有熔融物质会沿该底座周缘流下并积于密封罩结合处,经完成锻烧、冷却后造成黏固情形,导致即使将螺丝卸下后却依然难以将密封罩打开,造成操作人员的困扰。以上即为现行现有技术存有在的诸项缺失,也是业界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通过内炉对内部的底部加热,以及外炉对内部的上部及中部加热,使内炉密封罩内的烧制物件空间能达到确实均温、均热的功效。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该内炉与密封罩间设有多个快拆装置,以使该密封罩可快速地与内炉结合封闭或分离开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通过内炉设置的外部供应气体装置,可提供各式气体进入密封罩所罩覆的烧制空间,达到提升烧结温度的功效。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通过外炉内的上部及中部区域对应设有感温棒,可随时探知即时温度,及时供给加热作用,以加速内炉与密封罩内部的均温、均热效果。
[0008]为达成上述各项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设计有一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包括:一外炉及一移动式的内炉。该外炉为中空圆桶状,周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接电端子,周壁内布设有发热元件,通过接通电源导通发热元件以实行外部加热作用,于周壁内面设有两个间隔适当距离的感温棒,以探知该外炉内部上部及中部区域的即时温度;该外炉下方为一容置空间,一旁侧附设有一升降装置,使内炉进入定位后藉升降作用送入或离开该外炉内。该内炉具有一底座、一密封罩及一推车,该底座表面埋设有发热元件,以提供内炉的加热作用,该密封罩罩覆底座形成一烧制空间,该推车具有支架以提供底座放置,且设
有多个快拆装置,使密封罩得以快速地与底座密合或分离。
[0009]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表面中央设有一感温棒,及一外部供应气体装置,该外部供应气体装置具有穿出该底座表面且长度相对较长的一进气管及长度相对较短的一排气管,该进气管、排气管的另一端由底座下方延伸至推车的把手下方定位,又于该排气管的末端具有一焦油过滤装置,以提供过滤燃烧后气体夹带的杂质后再输出运用。
[0010]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密封罩开口周缘具有一环向外凸出的压板,以供快速装置的抵压达紧密结合。
[0011]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表面具有多个等距排列且凹陷的槽道,以提供埋设发热元件。
[001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又于该圆盘中央向上穿设有一感温棒,及一外部气体供应装置,由一比该感温棒长的进气管及一比该感温棒短的排气管构成。
[0013]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密封罩为具一定高度的中空圆筒体,可吻合罩覆该底座,且能置入该外炉内部而不接触耐热结构。
[0014]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推车上设置有在左侧的一供电连接的电力接头,及在右侧的一温度接头。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2: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内炉结构示意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内炉的外部供应气体装置动作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密烧结炉的实施动作示意图一;图5: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密烧结炉的实施动作示意图二;图6: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密烧结炉的实施动作示意图三;图7: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密烧结炉的外部供应气体装置的实施型态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1外炉11发热元件12接电端子13感温棒14容置空间15升降装置16内炉温度表17外炉温度表2内炉21底座211圆盘212凹槽213槽道
214发热元件215感温棒216层架22外部气体供应装置221进气管222排气管223焦油过滤装置23密封罩231压板24推车241支架242快拆装置243电力接头244温度接头25蓄压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9]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公开一较佳实施例的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其具体构造包括:一外炉1及一移动式的内炉2。
[0020]请接续参阅图1至图6所示,该外炉1的上半部由周壁采用耐热结构组成的中空圆桶状,且在该耐热结构内部均匀布设有发热元件11,于该周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接电端子12,通过接通电源而导通发热元件11进行加热作用,使该外炉1能提供外部加热的功效;于该外炉1的周壁内表面适当位置设有两个间隔适当距离的感温棒13,借以随时探知该外炉1内部的上部及中部区域的即时温度;该外炉1的下半部为一容置空间14,且一旁侧附设有一升降装置15,以容许该内炉2进入该容置空间14内定位后,通过该升降装置15的上升作用,得以将该内炉2送入该外炉1内部定位。
[0021]该内炉2进一步包括:一底座21、一密封罩23及一推车24。其中该底座21为一同心异径上阶小、下阶大的圆柱体,顶面具有一圆盘211,底部周缘设有一凹槽212,提供收集该内炉2加热燃烧后沿该底座21周缘流下的杂质,如焦油等;该圆盘211表面具有多个等距排列且凹陷的槽道213,该槽道213内埋设有串连的发热元件214,以利通电后产生热能而能由该底座21提供加热作用,又于该圆盘211中央向上穿设有一感温棒215,以及一外部气体供应装置22,由一比该感温棒215长的进气管221及一比该感温棒215短的排气管222构成,且于该排气管222末端具有一焦油过滤装置223,以提供过滤经燃烧后气体夹带的杂质再输出运用。该密封罩23具有一定高度且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以能置入该外炉11内部而不接触耐热结构,该密封罩23能吻合罩覆该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炉,该外炉为中空圆桶状,周壁外表面设有若干的接电端子,周壁内布设有发热元件,通过接通电源导通发热元件以实行外部加热作用,于周壁内面设有两个间隔适当距离的感温棒,以探知该外炉内部上部及中部区域的即时温度;该外炉下方为一容置空间,一旁侧附设有一升降装置,使内炉进入定位后借升降作用送入或离开该外炉内;及一移动式的内炉,具有一底座、一密封罩及一推车,该底座表面埋设有发热元件,以提供内炉的加热作用,该密封罩罩覆底座形成一烧制空间,该推车具有支架以提供底座放置,且设有多个快拆装置,使密封罩得以快速地与底座密合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控温气密烧结炉,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座表面中央设有一感温棒,及一外部供应气体装置,该外部供应气体装置具有穿出该底座表面且比感温棒长的一进气管及比感温棒短的一排气管,该进气管、排气管的另一端由底座下方延伸至推车的把手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应璋
申请(专利权)人:厚星窑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