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993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05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型材为由一板材经辊压或冲压、焊接形成上下两空腔组成的带有异形截面的空心封闭型材;其中,上部空腔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下部空腔为L形空腔,其上端面中部与上部空腔下端之间设与上部空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板材弯折结合的第一焊接点;下部空腔上端面与车身部件连接;下部空腔L形的内侧面为直角形;下部空腔的外侧面为斜面,该外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孔;下部空腔底部内侧端向外延伸形成与钢制电池包壳体底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板材两端部闭合连接而成,第二连接部上设第二焊接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简单,只需一道热成形工序,成本较低,且可按需要在长度方向上进行弯曲,以适应相应的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结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壳体(又名电池托盘、电池箱等)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最重要、重量最重的结构件,其作为BMS、电池模组、高压充放电电路和冷却系统等的承载体,对所承载元器件的安全工作和防护起着关键作用。
[0003]现有的电池包壳体的材料以铝合金为主,但各大车企对于电池包壳体都有迫切的减重降本需求,钢相较于铝有成本上的优势,随着超高强钢的应用,钢制电池包壳体(主体为钢材)也逐渐兴起。
[0004]电池包壳体的框体的边框梁(一般有4

6件)是电池包壳体最重的零部件,约占电池包壳体总重量的40%,且起着电池包侧面防护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钢制电池包壳体中,应用高强度、低断裂延伸率的超高强钢制成用作边框梁的空心型材(超高强钢一般是指抗拉强度1500MPa以上的钢种,有马氏体钢、热成形钢等),在满足电池包的抗挤压、抗碰撞等性能的前提下,能达到最高的轻量化水平,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其为由一板材经辊压或冲压、焊接形成上下两个空腔组成的带有异形截面的空心封闭型材;其中,位于型材上部的上部空腔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结构,其顶面为连接钢制电池包壳体盖板的配合面;位于型材下部的下部空腔为L形空腔,其上端面中部与所述上部空腔下端之间设由板材弯折形成的与上部空腔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设有板材弯折结合的第一焊接点;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的L形的下部空腔上端面与车身部件连接;与钢制电池包壳体的内部梁配合连接的所述下部空腔L形的内侧面为直角形;与车身部件连接装配的所述下部空腔的外侧面为斜面,使下部空腔该侧面形成三角形抗挤压碰撞面;该外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下部空腔底部内侧端向外延伸形成与钢制电池包壳体底板配合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为板材两端部闭合连接而成,该第二连接部上设第二焊接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空腔的外侧面沿型材宽度方向设下凹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空腔的上端面上沿轴向设加强筋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为所述下部空腔上端面上凸或下凹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焊接点的焊接方式为点焊或者激光焊接。6.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其为由一板材经辊压或冲压、焊接形成上下两个空腔组成的带有异形截面的空心封闭型材;其中,位于型材上部的上部空腔为四边形结构,其顶面为连接钢制电池包壳体盖板的配合面;位于型材下部的下部空腔为L形空腔,其上部与所述上部空腔连通;与钢制电池包壳体的内部梁配合连接的所述下部空腔L形的内侧面为直角形;与车身部件连接装配的所述下部空腔的外侧面为斜面,使下部空腔该侧面形成三角形抗挤压碰撞面;该外侧面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下部空腔底部内侧端向外延伸形成与钢制电池包壳体底板配合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为板材两端部闭合连接而成,该连接部上设焊接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的上部空腔与下部空腔连通处的内侧面设凹槽。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的型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1)将热成形板坯按照所述的型材断面成形,形成横截面开放的预成形件,预成形方式为辊压或冲压;辊压优选为冷辊压;2)热成形2.1加热预成形件通过加热炉进行分区加热,对型材强度要求较高的区域加热到880℃

980℃,对强度要求较低的区域加热到500℃

800℃,保温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杰童恬颜勇剑邱永明黄昌军陈阿平贾砚林祁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