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965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对端和激励端,对端和激励端可以调换使用,可以用作激励端,也可以用于对端作为信号接收端,采用激励发生及响应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能够实现多芯电缆线序的一次性自动化核对,大大提高了核对精度和检测效率。本申请采用激励发生电路产生频率信号作为核对特征量,配合无线通信模组,在识别到干扰时自动调频复检,提高了线序核对准确性,激励发生和响应检测电路均采用光电耦合,与人员操作部分之间实现了完全的电气隔离,保障工作人员安全。员安全。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缆线序核对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缆线序核对方案主要依靠两端工作人员通过万用表配合进行。待测电缆一端的工作人员将某电缆一芯线与已确定的芯线(或导电性能良好的接地网)短接,另一侧人员通过万用表通断测量功能依次寻找被短接的芯线完成线序核对工作,其方案如图6所示;采用人工对线芯进行挨个短接测试,效率低下。每次仅可核对一芯:固定一端,逐次检测另一端各芯线直到找出对应关系,在电缆较长时需要两组人员通过对讲机或电话进行沟通。存在安全隐患:核对线芯时工作人员需接触电缆芯线,若电缆带电,对操作人员而言有低压触电的危险,对电缆接入的设备而言有接地或短路的风险。准确性不高:频繁的拆接线操作中难以保证仪表与电缆良好接触,且万用表检测精度和电池电量均会对核对结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对端和激励端,对端包括激励发生电路、响应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
[0005]激励发生电路、响应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均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激励发生电路设置多个线缆通道接口,响应检测电路和激励发生电路连接于模式切换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连接,控制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
[0006]激励端的控制电路产生激励发生电路控制信号,激励发生电路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方波激励信号施加在待测电缆线芯上,激励端的无线传输模块将产生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传输至对端;
[0007]对端的无线传输模块接收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对端的响应检测电路实现对待测电缆芯线上激励信号的检测,待测电缆芯线上的电信号经逻辑控制电路整形后进入控制电路读取各线芯激励信号,同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
[0008]进一步的,激励发生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TLP352、电阻R42、电阻R43、电容C29、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二极管D7、晶体管Q9和电阻R39;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3一端、光敏二极管正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逻辑控制电路,光敏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43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光电耦合器TLP352连接电容C29两端,光电耦合器TLP352的输出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一端,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9的源极,晶体管Q9的漏极接电阻R39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9的栅极和逻辑控制电路;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两端接二极管D7两端。
[0009]进一步的,晶体管Q9采用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
[0010]进一步的,激励发生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存在8位并行数据接口和8位并行控制信号接口,数据接口实现激励信号的传输,控制信号用于使能激励发生电路。
[0011]进一步的,响应检测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之间设置光电耦合器;响应检测电路实现对待测电缆芯线上激励信号的检测,待测电缆芯线上的电信号经响应检测电路整流、限流后进入光电耦合器,经光电耦合器隔离变送后进入逻辑控制电路实现波形整形,控制电路从逻辑控制电路读取各线芯激励信号。
[0012]进一步的,响应检测电路包括二极管全桥整流器M8S、稳压二极管BZX84C12VLT116、晶体管Q32、光电耦合器TLP621、电阻R102、电阻R100、电阻R101和电阻R36;晶体管Q32采用NPN型双极型晶体管PMBTA45;
[0013]二极管全桥整流器M8S接口1连接电阻R102一端,二极管全桥整流器M8S接口3连接自激励发生电路,二极管全桥整流器M8S接口4连接稳压二极管BZX84C12VLT116一端,稳压二极管BZX84C12VLT116另一端接电阻R101一端和电阻R100一端,电阻R102另一端接电阻R100另一端和晶体管Q32漏极,晶体管Q32栅极接电阻R101另一端,晶体管Q32源极接光敏二极管正极,光敏二极管的负极接极管全桥整流器M8S接口4。
[0014]进一步的,激励发生电路中继电器的常开接点与响应检测电路中整流器的交流输入引脚相连。
[0015]进一步的,控制电路采用ESP32

D0WD控制模块。
[0016]进一步的,ESP32

D0WD控制模块连接有晶振电路、电源管理和复位电路。
[0017]进一步的,无线通信模块采用SX1262射频收发芯片433MHz无线收发系统。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对端和激励端,对端和激励端可以调换使用,可以用作激励端,也可以用于对端作为信号接收端,采用激励发生及响应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能够实现多芯电缆线序的一次性自动化核对,大大提高了核对精度和检测效率。
[0020]本申请采用激励发生电路产生频率信号作为核对特征量,配合无线通信模组,在识别到干扰时自动调频复检,提高了线序核对准确性。
[0021]进一步的,激励发生和响应检测电路均采用光电耦合,与人员操作部分之间实现了完全的电气隔离,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缆线序核对装置电路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激励发生电路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响应检测电路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路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图。
[0027]图6为现有检测方法原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的对端和激励端,对端包括激励发生电路、响应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激励发生电路、响应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均连接于逻辑控制电路,激励发生电路设置多个线缆通道接口,响应检测电路和激励发生电路连接于模式切换电路,控制电路和无线传输电路连接,控制电路连接有显示装置;激励端的控制电路产生激励发生电路控制信号,激励发生电路产生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方波激励信号施加在待测电缆线芯上,激励端的无线传输模块将产生的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传输至对端;对端的无线传输模块接收不同频率的方波激励信号,对端的响应检测电路实现对待测电缆芯线上激励信号的检测,待测电缆芯线上的电信号经逻辑控制电路整形后进入控制电路读取各线芯激励信号,同时在显示器上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励发生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TLP352、电阻R42、电阻R43、电容C29、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二极管D7、晶体管Q9和电阻R39;电阻R42的一端连接电阻R43一端、光敏二极管正极,电阻R42的另一端接逻辑控制电路,光敏二极管的负极与电阻R43另一端连接后接地,光电耦合器TLP352连接电容C29两端,光电耦合器TLP352的输出端连接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一端,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另一端连接晶体管Q9的源极,晶体管Q9的漏极接电阻R39一端,电阻R39的另一端接晶体管Q9的栅极和逻辑控制电路;双刀双掷继电器RELAY1的两端接二极管D7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晶体管Q9采用P沟道场效应晶体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电缆线序核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激励发生电路与逻辑控制电路存在8位并行数据接口和8位并行控制信号接口,数据接口实现激励信号的传输,控制信号用于使能激励发生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伟刘东王龙高永辉李山林刘康李继斌翟双李娟魏星姜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汉中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