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947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它涉及细胞培养反应器相关构造及取样操作领域,第一硅胶管的一端与反应器取样口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三通管上,而三通管分别连接有第二硅胶管和第三硅胶管;其中第二硅胶管上连接有第一流量控制夹和单向阀,单向阀的另一端与取样头、无菌注射器相连;第三硅胶管上连接有第二流量控制夹,第二流量控制夹与无菌容器相连。该取样装置可明显降低成本,同时又可以保证反应器取样时的安全性,减少不规范操作引起反应器污染的风险,即使未经过培训的实验人员取样时,也可以保证反应器不会污染。会污染。会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属于细胞培养反应器相关构造及取样操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为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或波浪式生物反应器,无论是可重复式反应器或是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准备完成后的反应器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非人为操作影响下,基本不可能污染。而大多数反应器污染的发生,基本源于实验人员反应器取样时的不规范操作。
[0003]现存的取样装置的基本构造,可简单地分为三类;参照图1,第一种为目前大多数GMP厂房所采用的反应器取样装置,具体构成包装反应器一a1、反应器取样口一a2、流量控制夹一a3、与反应器取样头相连的硅胶管一a4、可连接两种不同种类管路的变径管a5、与变径管相连的热塑管a6和带有热塑管路的无菌容器一a7,每次取样时,需使用接管机将无菌容器的热塑管与变径管相连的热塑管焊接,通过蠕动泵泵出样品,再使用封管机热焊在热塑管上,使热塑管出现椭圆形扁平状封口,使用剪刀从封口处剪断热塑管,保证两端热塑管仍处于封死状态,由于无菌容器一a7为一次性装置,每次取样都需重新准备或购买。按照常规细胞批培养流程,连续13天取样,所花费在取样实验上的时间与材料成本将大大增加,不利于小型生物公司使用,也不适合非GMP级常规实验室使用;参照图2,第二种为目前行业巨头赛多利斯品牌小型反应器所配套的取样装置,包括包装反应器二b1、反应器取样口二b2、流量控制夹二b3及与取样口相连的硅胶管二b4等其他配件,每次取样时,需使用带螺纹的无菌注射器一b5插入25mm空气滤器b6,关闭流量控制夹b7,注射器抽取负压,打开流量控制夹二b3,样品被罐内正压压入带有三通盖的无菌小瓶b8中,关闭流量控制夹二b3,拔下无菌注射器一b5,插入取样头一b9,抽取负压,打开流量控制夹b7,无菌小瓶b8中样品会被吸入注射器中,关闭流量控制夹b7,拔下含样品注射器,此次取样完成,该无菌小瓶b8为高硼酸玻璃材质,耐高温,可重复灭菌使用,总体所有装置成本较低,但操作极其繁琐,未经过培训的实验人员可能不会操作或会使用无菌注射器一b5往无菌小瓶b8中通入外部空气,造成反应器或取样瓶污染,其复杂性高且安全性不能保证;参考图3,第三种为目前大多数一次性反应器袋所配置,主要包括包装反应器三c1、反应器取样口三c2、流量控制夹三c3,与取样口相连的硅胶管三c4、取样头二c5和无菌注射器二c6,每次取样时,使用无菌注射器二c6插入取样头二c5,抽取负压,打开流量控制夹三c3,反应器内样品会被吸入注射器,关闭流量控制夹,拔下含样品的无菌注射器二c6,此次取样完成,该取样装置操作简单,因取样所采用的耗材较少,所以成本也比较低,但因取样头二c5与反应器取样口三c2直接连通,可能会造成使用无菌注射器二c6误操作往反应器内注入正压,导致外源空气进入反应器,造成样品污染;上述市面上常见的三种取样装置往往无法兼顾操作性、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
[0005]本技术的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它包含反应器、反应器取样口、第一硅胶管、三通管、第二硅胶管、第三硅胶管、第一流量控制夹、单向阀、取样头、无菌注射器、第二流量控制夹和无菌容器,反应器上设置有反应器取样口,第一硅胶管的一端与反应器取样口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三通管上,而三通管分别连接有第二硅胶管和第三硅胶管,其中第二硅胶管上连接有第一流量控制夹和单向阀,单向阀的另一端与取样头、无菌注射器相连,第三硅胶管上连接有第二流量控制夹,第二流量控制夹与无菌容器相连。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是由单向阀腔体、弹簧、硅胶堵头片、宝塔接头一、单向阀进口、宝塔接头二、单向阀出口组成,单向阀腔体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有硅胶堵头片,硅胶堵头片与宝塔接头一连接,宝塔接头一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进口,单向阀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宝塔接头二,宝塔接头二的中部设置有单向阀出口,取样时,使用无菌注射器从单向阀出口抽取负压,单向阀腔体内的空气被抽出,大气压克服弹簧的弹力,硅胶堵头片被大气压压向右侧,培养液从单向阀进口进液,因硅胶堵头片已被压向右侧,培养液流过单向阀腔体,从单向阀出口流出,取样完成后,拔下无菌注射器,单向阀出口的大气压与单向阀进口的大气压相同,无与弹簧相反的力作用,硅胶堵头片被弹力堵死在单向阀腔体的进口端;同时如果从单向阀出口打入正压或空气,会导致单向阀腔体内的气压变大,压力方向与弹簧的弹力方向一致,死死压住硅胶堵头片,避免外源物质进入单向阀进口,保证了反应器取样的绝对安全性,宝塔接头一和宝塔接头二保证了与管路连接时,扎带可扎紧实,防止漏气漏液。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单向阀腔体、宝塔接头一和宝塔接头二的材质均为聚丙烯材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成,可耐高温160℃,耐臭氧,同时价格低廉,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反应器常规使用耗材。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硅胶堵头片采用特密硅胶材质制成。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它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该取样装置可明显降低成本,同时又可以保证反应器取样时的安全性,减少不规范操作引起反应器污染的风险,即使未经过培训的实验人员取样时,也可以保证反应器不会污染,且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收获装置,可简单安全的收获反应器内样品,降低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0012]图1

图3为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中单向阀的透视图。
[0015]1‑
反应器;2

反应器取样口;3

第一硅胶管;4

三通管;5

第二硅胶管;6

第三硅胶管;7

第一流量控制夹;8

单向阀;801

单向阀腔体;802

弹簧;803

硅胶堵头片;804

宝塔接头一;805

单向阀进口;806

宝塔接头二;807

单向阀出口;9

取样头;10

无菌注射器;11

第二流量控制夹;12

无菌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4和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反应器1、反应器取样口2、第一硅胶管3、三通管4、第二硅胶管5、第三硅胶管6、第一流量控制夹7、单向阀8、取样头9、无菌注射器10、第二流量控制夹11和无菌容器12,反应器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反应器(1)、反应器取样口(2)、第一硅胶管(3)、三通管(4)、第二硅胶管(5)、第三硅胶管(6)、第一流量控制夹(7)、单向阀(8)、取样头(9)、无菌注射器(10)、第二流量控制夹(11)和无菌容器(12),反应器(1)上设置有反应器取样口(2),第一硅胶管(3)的一端与反应器取样口(2)连接,其另一端连接在三通管(4)上,而三通管(4)分别连接有第二硅胶管(5)和第三硅胶管(6),其中第二硅胶管(5)上连接有第一流量控制夹(7)和单向阀(8),单向阀(8)的另一端与取样头(9)、无菌注射器(10)相连,第三硅胶管(6)上连接有第二流量控制夹(11),第二流量控制夹(11)与无菌容器(1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细胞培养反应器污染风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8)是由单向阀腔体(801)、弹簧(802)、硅胶堵头片(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滨滨汪伟明陈科荣余湘萍闫利明祝玲燕周蕾郑琳松陈媛
申请(专利权)人:鼐济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