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934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自增压出液管一端密封穿过液氢瓶上的通孔后伸入液氢瓶内,另一端依次与自增压汽化器、自增压回气管密封连通;自增压回气管的出口密封穿过液氢瓶分配头上的分配孔后伸入液氢瓶内;沿自增压出液管的进口向出口方向、在自增压出液管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截止阀、电动球阀,沿自增压回气管的进口向出口方向、在自增压回气管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止回阀、电动调压阀、第二截止阀;自增压汽化器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每个换热器的结构包括:液氢光管和套装于液氢光管上的螺旋翅片管,在螺旋翅片管与液氢光管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载冷剂填充层。该系统具有增压效果好的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液氢瓶,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车载液氢瓶通过供氢系统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的燃料电池持续提供燃料,从而使氢燃料电池汽车能正常稳定行驶。然而随着车载液氢瓶持续向外输出液氢,瓶内液位持续下降,瓶内气相空间逐渐增大,瓶内压力逐渐下降,当瓶内外压差过小时车载液氢瓶将无法正常向外输出液氢,因而需要设置车载液氢瓶增压系统来调整瓶内的气相压力,维持气相压力稳定,从而保证燃料的稳定供应。目前常见的车载液氢瓶增压系统中的增压汽化器采用常规的铝翅片汽化器,由于液氢温度过低(液氢温度通常在

253℃左右),液氢直接通过铝翅片与空气急速换热会导致铝翅片表面显著结霜而导致热交换效果不好,从而大大影响增压效果、使车载液氢瓶内的气相压力不足,导致液氢供应不足,影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增压效果好的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包括:横卧放置的液氢瓶,自增压出液管的进口密封穿过液氢瓶上的通孔后伸入液氢瓶的内腔中的下部,自增压出液管的出口与自增压汽化器的进口密封连通;自增压汽化器的出口与自增压回气管的进口密封连通,自增压回气管的出口密封穿过液氢瓶瓶口处的分配头上的分配孔后伸入液氢瓶的内腔中的气相空间;其特征在于:沿自增压出液管的进口向自增压出液管的出口方向、在自增压出液管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截止阀、电动球阀,沿自增压回气管的进口向自增压回气管的出口方向、在自增压回气管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止回阀、电动调压阀、第二截止阀;所述的自增压汽化器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各换热器依次顺序串联连接,每个换热器的结构包括:液氢光管,在液氢光管上套装有螺旋翅片管,液氢光管与螺旋翅片管同轴线、且螺旋翅片管的内壁与液氢光管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载冷剂填充并密封于螺旋翅片管的内壁与液氢光管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中、形成载冷剂填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翅片管由紫铜合金管和设置于紫铜合金管上的螺旋铝翅片构成;由不锈钢管制成的液氢光管的进口及出口均伸出螺旋翅片管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载冷剂填充层中的载冷剂为工作温度是

120℃~50℃的LM

1HB冰河冷媒。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车载液氢瓶自增压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芳王杰王朝何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