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9235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它包括进水管、输液氧管、混合罐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与混合罐的侧壁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混合罐的连通处靠近混合罐底壁设置,所述输液氧管与进水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混合罐的侧壁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混合罐的顶壁设置,所述混合罐竖直设置且高度不低于10m设置。较高的混合罐给与进入混合罐内的液体较大的压力,采用高压的方式使液氧能够较好的融入水中,且不易氧脱出,有效减少液氧资源的浪费。有效减少液氧资源的浪费。有效减少液氧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工厂化水产养殖是渔业生产新的经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集中,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发展现代渔业生产的不错选择。在工厂养殖中养殖的水多为循环使用,水从鱼池内抽出的水中溶氧量明显降低。溶解氧是影响鱼虾摄食量、生长速度、饵料系数以及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鱼类在鱼类在溶氧3毫克/升时的饵料系数,要比4ppm时增大一倍,生长在溶氧 7ppm中的鱼生长速度比生长在溶氧4ppm中的鱼快20%~30%,而饵料系数低30%~50%。当水中溶氧量达到4.5ppm以上时,鱼的食欲增强极为明显。为此,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 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至少应保持在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 3mg/L。
[0003]因此在工厂养殖中通常会对水人工增氧,其一为罗茨鼓风机配合气石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当鱼池中鱼的密度较大时,溶氧量一般只有5.0ppm左右,不能达到鱼类快速生长要求;其二是将纯氧液化后通过储氧罐、氧气管道、调压阀、纳米气石等,将氧气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池水中,鱼池溶氧量可增加到 10.0ppm左右,鱼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会大大增加,但因纯氧微气泡在静水中会很快扩散到空气中,造成了液氧资源的浪费,没有将液氧增氧效果完全发挥,存在液氧与水不能充分混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具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优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包括进水管、输液氧管、混合罐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输出端与混合罐的侧壁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混合罐的连通处靠近混合罐底壁设置,所述输液氧管与进水管的侧壁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混合罐的侧壁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混合罐的顶壁设置,所述混合罐竖直设置且高度不低于10m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连通设置有预混装置,所述输液氧管与预混装置连通,所述预混装置包括罐体,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入管和进水出管,所述进水入管和输液氧管与罐体的连通处正对设置,所述罐体内设置有两块弧形的导流板,导流板的一侧边与罐体内的侧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内凹侧朝向罐体的中心方向设置,所述进水入管及输液氧管与管体的连通处各正对一导流板的外凸面设置,所述进水出管垂直于进水入管和输液氧管设置,且一端与罐体的端壁连通,另一端与混合罐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内腔呈圆柱形设置,所述进水入管与输液氧管均与罐体的弧形侧壁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进水出管上设置有使液体进入混合罐的单向阀。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整体简单且能够有效的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以较大的压力将氧融入水中,使得氧不易从水中脱出,有效的减少液氧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简图;
[0011]图2为本实施例预混装置的剖面图。
[0012]图中:1、进水管;11、进水入管;12、进水出管;2、输液氧管;3、混合罐;4、出水管;5、预混装置;51、罐体;52、导流板;6、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
[0015]如图1、2所示,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包括进水管1、输液氧管 2、混合罐3和出水管4,进水管1的输出端与混合罐3的侧壁连通,进水管1 与混合罐3的连通处靠近混合罐3底壁设置,输液氧管2与进水管1的侧壁连通,出水管4与混合罐3的侧壁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混合罐3的顶壁设置,混合罐3竖直设置且高度不低于10m设置。当液氧与水输入进混合罐3后,因罐体51高度较高,此时的液体所受压力较大,能够较好的将氧融入水中,以达到规定的溶氧量,完成溶氧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最终从出水管4输出,运送往鱼池内使用。
[001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溶氧的效率,对进入混合罐3内的液体进行预混合操作,具体为在进水管1上设置预混装置5,预混装置5包括罐体51,进水管1包括进水入管11和进水出管12,进水入管11和输液氧管2与罐体51 的连通处正对设置,罐体51内设置有两块弧形的导流板52,导流板52的一侧边与罐体51内的侧壁连接,导流板52的内凹侧朝向罐体51的中心方向设置,进水入管11及输液氧管2与管体的连通处各正对一导流板52的外凸面设置,进水出管12垂直于进水入管11和输液氧管2设置,且一端与罐体51的端壁连通,另一端与混合罐3连通。进入混合罐3内的水和液氧在导流板52的导向下在导流板52的内凹侧形成旋流,达到预混合的目的,为了使得产生旋流的效果较好,罐体51的内腔呈圆柱形设置,进水入管11与输液氧管2均与罐体51的弧形侧壁连通。经预混合后的液体进入混合罐3后能够使液氧与水更加均匀与快速的混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因混合罐3内底部压力过大液体倒灌,进水出管12上设置有使液体进入混合罐3的单向阀6。
[0017]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对本技术的变更和改进将是可能的,而不会超出附加权利要求所规定的构思和范围,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管(1)、输液氧管(2)、混合罐(3)和出水管(4),所述进水管(1)的输出端与混合罐(3)的侧壁连通,所述进水管(1)与混合罐(3)的连通处靠近混合罐(3)底壁设置,所述输液氧管(2)与进水管(1)的侧壁连通,所述出水管(4)与混合罐(3)的侧壁连通,且连通处靠近混合罐(3)的顶壁设置,所述混合罐(3)竖直设置且高度不低于10m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生态循环水养鱼用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上连通设置有预混装置(5),所述输液氧管(2)与预混装置(5)连通,所述预混装置(5)包括罐体(51),所述进水管(1)包括进水入管(11)和进水出管(12),所述进水入管(11)和输液氧管(2)与罐体(51)的连通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彬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嘉富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