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911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包括机体、二氧化碳分离器、储气罐和养殖容器,养殖容器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二氧化碳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呈筒状的二氧化碳分离膜,壳体设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二氧化碳出口,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连接,二氧化碳出口与第一进气口连接,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分别与外界连接,储气罐设有第三进气口、第三出气口和回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接,第三出气口与外界连接,第三出气口处设有第一电磁阀,回气口处设有第二电磁阀,回气口与第一进气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输入浓度,具有良好的制氧效果。好的制氧效果。好的制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反应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以增氧減碳为目标的光生物反应器,一般为微藻生物反应器,其存在价值,就在于在室内环境提供健康呼吸空气,解决了外循环新风系统换气时所衍生的能源浪费问题。然而,现有的藻类生物反应器一般输入空气,而空气中大部分为氧气和氮气,二氧化碳含量低,因此微藻生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不高,制氧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二氧化碳的输入浓度的制氧效果好的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包括机体以及设于所述机体内的二氧化碳分离器、储气罐和养殖容器,所述养殖容器内设有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含有微藻生物,所述养殖容器上设有为所述培养基提供光照强度的光源,所述养殖容器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呈筒状的二氧化碳分离膜,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二氧化碳出口,所述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第一气泵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机体的外部连接,所述储气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设有回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机体的外部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处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回气口处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出气口处设有压力控制阀。
[000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气口处设有第一送气装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单向阀。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进气口的连接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送气装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二气泵,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回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气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处设有消毒装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养殖容器设有补水阀。
[001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送气装置趋使机体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二氧化碳分离器的壳体中,由于二氧化碳分离膜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等气体
无法透过二氧化碳分离膜,最后从第二出气口排出至机体的外部,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二氧化碳分离膜,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出口经第一进气口进入养殖容器内,被培养基中的微藻生物吸收反应,随后养殖容器内的气体输送至储气罐中暂存,小部分气体通过回气口回流至养殖容器中,以维持微藻生物的正常生长,大部分气体排出机体外。本技术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输入浓度,具有良好的制氧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机体;2、二氧化碳分离器;21、壳体;211、第二进气口;212、第二出气口;213、二氧化碳出口;214、第一送气装置;215、压力控制阀;22、二氧化碳分离膜;3、养殖容器;31、第一进气口;311、单向阀;32、第一出气口;321、消毒装置;322、第二送气装置;4、第一气泵;5、储气罐;51、第三进气口;52、第三出气口;53、回气口;54、第二电磁阀;55、第一电磁阀;6、第二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包括机体1以及设于机体1内的二氧化碳分离器2、储气罐5和养殖容器3,养殖容器3内设有培养基,培养基包含有微藻生物,养殖容器3上设有为培养基提供光照强度的光源,养殖容器3设有第一进气口31和第一出气口32,二氧化碳分离器2包括壳体21以及设于壳体21内的呈筒状的二氧化碳分离膜22,壳体2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二氧化碳分离膜2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进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连接,壳体21的一侧设有二氧化碳出口213,二氧化碳出口213通过第一气泵4与第一进气口31连接,具体为第一气泵4的输入端与二氧化碳出口213连接,第一气泵4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气口31连接,趋使进入壳体21内的空气输送至二氧化碳分离膜22,以及确保经二氧化碳分离器2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能顺利进入养殖容器3内第二进气口211和第二出气口212分别与机体1的外部连接,储气罐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51和第三出气口52,储气罐5的一侧设有回气口53,第三进气口51与第一出气口32连接,第三出气口52与机体1的外部连接,第三出气口52处设有第一电磁阀55,回气口53处设有第二电磁阀54,回气口53与第一进气口31连接。
[001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第一送气装置214趋使机体1外部的空气通过第二进气口211进入二氧化碳分离器2的壳体21中,由于二氧化碳分离膜22对二氧化碳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等气体无法透过二氧化碳分离膜22,最后从第二出气口212排
出至机体1的外部,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二氧化碳分离膜22,然后通过二氧化碳出口213经第一进气口31进入养殖容器3内,被培养基中的微藻生物吸收反应,随后养殖容器3内的气体(主要为氧气以及可能未被微藻生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输送至储气罐5中暂存,第一电磁阀55和第二电磁阀54错开间断打开,小部分气体通过回气口53回流至养殖容器3中,以维持微藻生物的正常生长,大部分气体排出机体1外,本技术提高了二氧化碳的输入浓度,具有良好的制氧效果。
[0019]示例性的,第二出气口212处设有压力控制阀215,只有当壳体21内部的气压大于压力控制阀215的设置压力时,期内的气体才会从通过压力控制阀215从第一出气口32排出,使空气进入壳体21内后不会立刻从第一出气口32排出,增加了分离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净化空气的微藻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以及设于所述机体内的二氧化碳分离器、储气罐和养殖容器,所述养殖容器内设有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含有微藻生物,所述养殖容器上设有为所述培养基提供光照强度的光源,所述养殖容器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分离器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呈筒状的二氧化碳分离膜,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二氧化碳出口,所述二氧化碳出口通过第一气泵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机体的外部连接,所述储气罐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储气罐的一侧设有回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机体的外部连接,所述第三出气口处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回气口处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回气口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富周楹
申请(专利权)人:威发智能科技江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