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76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电设备维护技术领域,是一种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其包括第一U形环、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第二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母、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第一U形环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一U形环左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位置的第一U形环右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减少悬挂时第一U形环下部内侧与第二U形环上部内侧间的磨损;通过设置第一线路固定装置和第二线路固定装置,便于地线或光缆或OPGW光缆穿过,且保证地线或光缆或OPGW光缆架设时的稳定性,具有稳定、可靠和耐磨效果好的特点。可靠和耐磨效果好的特点。可靠和耐磨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


[0001]本技术涉及输电设备维护
,是一种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西北及内蒙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化石能源还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均储量可观,目前已作为国家重要能源输出基地,大力建设超、特高压输电工程,将“电能”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省份。
[0003]然而这些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地域,高压输电线路却不得不频繁穿越大风区,例如新疆750kV、
±
800kV、
±
1100kV输电线路均需穿越“百里风区”,强风环境给这些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金具造成了早期严重磨损,磨损严重若不及时更换,会造成断线停电的重大安全故障,所以不得不化大量人力及物力对这些区域加强巡检,所以如何减少这些金具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就显得尤为迫切和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强风区输电线路金具易磨损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包括第一U形环、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第二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母、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第一U形环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一U形环左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位置的第一U形环右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螺栓右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螺母,第一U形环下部外侧设有第一耐磨套;第一U形环内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第二U形环,第二U形环呈开口向下的U形,第二U形环前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安装孔,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第二U形环后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四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上部外侧设有第二耐磨套。
[0006]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7]上述还可包括三角联板、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第二U形环中部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三角联板,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三角联板上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五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三角联板左下部铰接有第一绝缘子,第一绝缘子下端设有第一线路固定装置,三角联板右下部铰接有第二绝缘子,第二绝缘子下端设有第二线路固定装置。
[0008]上述第一线路固定装置可包括固定板、第三U形环、第三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母和走线管,第一绝缘子下方设有第三U形环,第三U形环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三U形环中部设有上端位于其上方的固定板,固定板上端与第一绝缘子下侧固定安装在一起,第三U形环前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六安装孔,对应第六安装孔位置的固定板下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七安装孔,对应第六安装孔位置的第三U形环后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八安装孔,第三连接螺栓后
端依次穿过第六安装孔、第七安装孔和第八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螺母,对应第三连接螺栓下方位置的第三U形环内设有走线管,走线管上设有左右贯通的走线孔;第二绝缘子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线路固定装置,第二线路固定装置与第一线路固定装置结构相同且呈左右对称分布。
[0009]上述还可包括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上部与三角联板左下部铰接在一起,第一铰接板下部与第一绝缘子上部铰接在一起;第二铰接板上部与三角联板右下部铰接在一起,第二铰接板下部与第二绝缘子上部铰接在一起。
[0010]上述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的材料均可为三元乙丙橡胶。
[0011]上述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的壁厚均不小于2mm。
[0012]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减少悬挂时第一U形环下部内侧与第二U形环上部内侧间的磨损;通过设置第一线路固定装置和第二线路固定装置,便于地线或光缆或OPGW光缆穿过,且保证地线或光缆或OPGW光缆架设时的稳定性,具有稳定、可靠和耐磨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第一U形环,2为第一连接螺栓,3为第一连接螺母,4为第二U形环,5为第二连接螺栓,6为三角联板,7为第一绝缘子,8为第二绝缘子,9为固定板,10为第三U形环,11为第三连接螺栓,12为走线管,13为第一铰接板,14为第二铰接板,15为地线,16为第一耐磨套,17为第二耐磨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6]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8]如附图1所示,该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包括第一U形环1、第一连接螺栓2、第一连接螺母3、第二U形环4、第二连接螺栓5、第二连接螺母、第一耐磨套16和第二耐磨套17,第一U形环1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一U形环1左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位置的第一U形环1右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螺栓2右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螺母3,第一U形环1下部外侧设有第一耐磨套16;第一U形环1内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第二U形环4,第二U形环4呈开口向下的U形,第二U形环4前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安装孔,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第二U形环4后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四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5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4上部外侧设有第二耐磨套17。 在使用过程中,将本技术应用于不同输电线路的架设,如将第一U形环1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和第一连接螺母3固定安装在输电铁塔横担上,并使第二U形环4通过第二连接螺栓5和第二连接螺母固定安装现有公知的三
角联板6及绝缘子,由此完成地线15或光缆或OPGW光缆悬挂架设;通过设置第一耐磨套16和第二耐磨套17,减少悬挂时第一U形环1下部内侧与第二U形环4上部内侧间的磨损。根据需求,为了便于第一耐磨套16和第二耐磨套17的安装,其上均可设置轴向的割槽。
[0019]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0]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三角联板6、第一绝缘子7和第二绝缘子8,第二U形环4中部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三角联板6,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三角联板6上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五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5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三角联板6左下部铰接有第一绝缘子7,第一绝缘子7下端设有第一线路固定装置,三角联板6右下部铰接有第二绝缘子8,第二绝缘子8下端设有第二线路固定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本技术应用于不同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U形环、第一连接螺栓、第一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第二连接螺栓、第二连接螺母、第一耐磨套和第二耐磨套,第一U形环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一U形环左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一安装孔,对应第一安装孔位置的第一U形环右部设有左右贯通的第二安装孔,第一连接螺栓右端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螺母,第一U形环下部外侧设有第一耐磨套;第一U形环内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第二U形环,第二U形环呈开口向下的U形,第二U形环前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三安装孔,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第二U形环后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四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第二U形环上部外侧设有第二耐磨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角联板、第一绝缘子和第二绝缘子,第二U形环中部设有下端位于其下方的三角联板,对应第三安装孔位置的三角联板上部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五安装孔,第二连接螺栓后端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第五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并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螺母;三角联板左下部铰接有第一绝缘子,第一绝缘子下端设有第一线路固定装置,三角联板右下部铰接有第二绝缘子,第二绝缘子下端设有第二线路固定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电线路耐磨悬挂串,其特征在于第一线路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三U形环、第三连接螺栓、第三连接螺母和走线管,第一绝缘子下方设有第三U形环,第三U形环呈开口向上的U形,第三U形环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王欣欣赵普志李伟张博游溢阿布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