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收撞击力的汽车前照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收撞击力的汽车前照灯系统,此系统具有一带有汽车前照灯外壳的汽车前照灯,以及具有一拉长的碰撞缓冲减震装置,以作为汽车前照灯外壳与汽车之间的缓冲连接。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照灯通常构成汽车车头的一个段落。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例如汽车撞到行人,除了保险杠和汽车引擎盖外,前照灯本身也会受到撞击。为了降低交通事故造成受伤的危险,汽车工业一直致力于改善汽车的碰撞特性。为此汽车工业引进若干试验标准,例如所谓的摆锤式冲击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目前通常是将焦点放在汽车的保险扛、散热格栅的倾斜度和配置、以及引擎盖的构造。本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能够进一步降低车祸造成受伤的危险的可能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本文开头提及的吸收撞击力的汽车前照灯系统,根据本技术,减震装置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外框,此外框的长度至少是宽度的3倍,其中在外框内设有沿着外框的长边沿伸的连接件,此连接件具有一容纳螺丝的开口,因此连接件能够通过螺丝连接减震装置与汽车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吸收撞击力的汽车前照灯系统(1),具有:带有汽车前照灯外壳(2)的汽车前照灯(2
’
),以及拉长的碰撞缓冲减震装置(3),以作为汽车前照灯外壳(2)与汽车之间的缓冲连接,其特征在于:减震装置(3)具有为矩形的外框(3a),其中在外框(3a)内设有沿着外框(3a)的长边(1)沿伸的连接件(3b),此连接件(3b)具有容纳螺丝(4)的开口(3b
’
),因此连接件(3b)能够透过螺丝(4)使减震装置(3)与汽车连接,其中减震装置(3)还具有弹性零件(3c),其作用是将连接件(3b)压向第一终点位置(P1)的方向,其中连接件(3b)在外框(3a)内被导引到位于第一终点位置(P1)对面的第二终点位置(P2),同时连接件(3b)能够被与弹性零件(3c)之弹力反向的作用力带到第二终点位置(P2),其中减震装置(3)的外框(3a)具有至少两个彼此相向而立且向外隔开的定位横档(3a
’
),其中汽车前照灯外壳(2)具有凹陷(2a),其中减震装置(3)的长边(1)的至少一个段落可以伸入凹陷(2a),其中凹陷(2a)的形状使减震装置(3)能够被定位横档(3a
’
)定位在凹陷(2a)内,其中减震装置(3)被设计成当减震装置(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