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及模拟列车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及模拟列车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轨道车辆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现有的轨道车辆模拟驾驶平台多采用驾驶台加座椅的形式,复杂的模拟列车平台大多采用真车结构,也就是包括有外饰面、骨架和内饰面等,但是随着轨道车辆技术的升级,特别是地铁技术的升级,新一代的列车研发需要大量的测试设备,而现有的两种模拟列车平台均缺少测试设备安装空间,难以满足测试设备的搭载要求,会导致轨道车辆升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及模拟列车平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拟列车平台难以满足测试设备搭载要求的缺陷,为轨道交通下一代智慧列车车载设备的安装、测试、调整、试验和研发等提供环境支持。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包括厢体和设置于所述厢体内的支撑骨架,所述厢体在地板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放置测试设备的收纳腔,所述支撑骨架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支撑骨架内沿高度方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厢体(1)和设置于所述厢体(1)内的支撑骨架(2),所述厢体(1)在地板(7)的下方开设有用于放置测试设备的收纳腔(3),所述支撑骨架(2)沿所述厢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支撑骨架(2)内沿高度方向开设有走线槽(4),每一个所述支撑骨架(2)的下部均安装有基座(5),所述基座(5)内沿长度方向设有走线通道(6),所述走线通道(6)与所述走线槽(4)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基座(5)的所述走线通道(6)通过设置于地板(7)上的走线壳(8)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2)包括第一竖架(201)、顶部架(202)和第二竖架(203),所述顶部架(202)贴合安装于所述厢体(1)的上侧,所述第一竖架(201)和所述第二竖架(203)分别贴合安装于所述厢体(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竖架(201)和所述第二竖架(20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顶部架(202)的两端相连,下端均安装有所述基座(5),所述第一竖架(201)和所述第二竖架(203)内均设有所述走线槽(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固定型材(9)、第二固定型材和顶梁(10),所述第一固定型材(9)和所述第二固定型材分别设置于所述厢体(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型材(9)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竖架(201),所述第二固定型材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竖架(203),所述顶梁(10)用于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顶部架(2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架(201)和所述第二竖架(203)均包括第一竖板(211)、第二竖板(212)和支撑板(213),所述支撑板(213)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厢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鹏,井文茂,
申请(专利权)人: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