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56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酵素发酵技术领域,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包括机架、搅拌组件、搅拌箱、消泡箱和球形管,机架内侧从下向上依次设有消泡箱和搅拌箱,搅拌箱上方对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安装于机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将搅拌箱和消泡箱有机结合,在酵素搅拌发酵完成时,对排出的酵素进行除泡作业,优化了酵素的质量;设置可调节倾角的搅拌杆,可以有效对搅拌箱内各位置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球形管对酵素起到缓冲减速效果,滤除了酵素内的大部分气泡,进一步提升了酵素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酵素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了酵素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酵素发酵
,具体为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植物酵素通常以一种或多种新鲜的水果、蔬菜、谷类、菌菇类或其他药食两用草本类为发酵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后而得到的,富含多种营养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多酚类化合物、矿物质有机酸等的功能性产品。学术概念上的酶,代表生物催化剂,是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催化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支配新陈代谢、催化养分和转化能量等作用。日本山内慎一对酵素的定义是植物中酶的提取物,目前许多研究将酵素的概念总结为:以一种或多种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为原料,通过酵母菌、乳酸菌、醋酸菌、食用真菌等益生菌发酵而成的,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功能性发酵产品。近十几年来,酵素在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中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在制备酵素的研究上发展迅速,酵素制品逐渐会形成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保健产品。
[0003]酵素可以作用于水产动物体内,促进动物个体的内循环;同样也可以作用于池塘,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外循环。在水产动物酵素的生产过程中,一般选用先发酵后制粒的工艺,可以有效保留发酵产物的含量的功能性。酵素有利于水产动物消化、促进其生长、防止肠炎。
[0004]酵素粒需要由液态酵素经冷冻干燥或高温烘干处理后制备而成,液体酵素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经提取、浓缩制成的发酵原液,能够保留最原始的高活性发酵物,利于水产动物吸收。一般在发酵罐内进行微生物与发酵原料的发酵反应,期间需要不时搅拌以加快发酵速率。现有技术下,搅拌的范围有限,例如罐内侧壁位置容易造成发酵不充分,现有装置只能绕罐中心位置搅拌,导致罐内酵素中间均匀四周不均匀,同时搅拌后会产生气泡,提取前若不进行气泡去除,则会大大的影响酵素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06]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包括机架、搅拌组件、搅拌箱、消泡箱和球形管,机架内侧从下向上依次设有消泡箱和搅拌箱,搅拌箱上方对应设置有搅拌组件,且搅拌组件安装于机架上方。
[0007]机架包括底座、立板、横板和连接杆,底座两侧分别竖向安装有立板,两立板之间设有横板,且消泡箱与搅拌箱分别通过多根连接杆与两侧的立板水平连接,第一电机竖向置于横板外侧。
[0008]搅拌箱为向上开口状的第一箱体结构,第一箱体底部竖向设有第一电磁阀。
[0009]消泡箱为内部中空状的第二箱体结构,第二箱体底部竖向设有第二电磁阀,其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水平置有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
[0010]进一步的,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通过球形管竖向导通,第一箱体与搅拌杆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橡胶材质密封盖。
[0011]进一步的,第一滤板与第二滤板的孔径大小相同,第一滤板的孔径数目多于第二滤板的孔径数目。
[0012]搅拌组件包括方形转动件、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齿轮、限位块、U形转动件、搅拌杆、卷簧和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于方形转动,方形转动件上设有可横向移动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两滑动件之间通过齿轮和卷簧改变U形转动件和搅拌杆的倾斜方向。
[0013]方形转动件内侧横向开设有纵向导通的方形槽,方形槽内转动设有螺杆,螺杆的一侧端面与固定在方形转动件侧面的第二电机输出端相连,方形槽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为空齿端和锯齿端。
[0014]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结构相同,以第一滑动件为例,其包括滑块,滑块一侧横向开设半圆形螺孔,另一侧滑块底部竖向置有侧板,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互相卡合,其两侧板之间置有齿轮和限位块。
[0015]U形转动件的竖直侧开设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外侧转动连接于卷簧一端,卷簧另一端与侧板固定连接,搅拌杆竖向置于U形转动件的水平端底部,搅拌杆周身设置为螺旋板,其末端设置有搅拌桨。
[0016]进一步的,齿轮设置为奇数个,相邻齿轮间通过齿叶端互相啮合,最低位齿轮的转轴端固定套接有圆形通孔。
[001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8]1.本技术将搅拌箱和消泡箱有机结合,在酵素搅拌发酵完成时,对排出的酵素进行除泡作业,优化了酵素的质量;
[0019]2.本技术设置可调节倾角的搅拌杆,可以有效对搅拌箱内各位置进行搅拌,提高了搅拌的均匀性;
[0020]3.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球形管对酵素起到缓冲减速效果,滤除了酵素内的大部分气泡,进一步提升了酵素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机架结构的剖面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方形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第二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U形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搅拌组件运转至空齿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搅拌组件运转至锯齿端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机架,2、搅拌组件,3、搅拌箱,4、消泡箱,5、球形管,
[0032]11、底座,12、立板,13、横板,14、连接杆,
[0033]21、方形转动件,22、第一滑动件,23、第二滑动件,24、齿轮,25、限位块,26、U形转动件,27、搅拌杆,28、卷簧,29、第一电机,
[0034]21A、方形槽,21B、螺杆,21C、空齿端,21D、锯齿端,21E、第二电机,
[0035]22A、滑块,22B、侧板,22C、半圆形螺孔,
[0036]24A、齿叶端,24B、转轴端,
[0037]26A、圆形通孔,
[0038]27A、搅拌桨,27B、螺旋板,
[0039]31、第一箱体,32、第一电磁阀,
[0040]41、第二箱体,42、第一滤板,43、第二滤板,44、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004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43]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包括机架(1)、搅拌组件(2)、搅拌箱(3)、消泡箱(4)和球形管(5),所述机架(1)内侧从下向上依次设有消泡箱(4)和搅拌箱(3),搅拌箱(3)上方对应设置有搅拌组件(2),且搅拌组件(2)安装于机架(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方形转动件(21)、第一滑动件(22)、第二滑动件(23)、齿轮(24)、限位块(25)、U形转动件(26)、搅拌杆(27)、卷簧(28)和第一电机(29),所述第一电机(29)的输出端转动连接于方形转动件(21),方形转动件(21)上设有可横向移动的第一滑动件(22)和第二滑动件(23),两滑动件之间通过齿轮(24)和卷簧(28)改变U形转动件(26)和搅拌杆(27)的倾斜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包括底座(11)、立板(12)、横板(13)和连接杆(14),所述底座(11)两侧分别竖向安装有立板(12),两立板(12)之间设有横板(13),且消泡箱(4)与搅拌箱(3)分别通过多根连接杆(14)与两侧的立板(12)水平连接,第一电机(29)竖向置于横板(13)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3)为向上开口状的第一箱体(31)结构,第一箱体(31)底部竖向设有第一电磁阀(32),所述消泡箱(4)为内部中空状的第二箱体(41)结构,第二箱体(41)底部竖向设有第二电磁阀(44),其内部从上至下依次水平置有第一滤板(42)和第二滤板(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酵素均匀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31)与第二箱体(41)之间通过球形管(5)竖向导通,第一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德福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蓝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