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46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包括上料部、传输部、负载架、摆放台,上料部与传输部的前端缓冲区域对接,使得上料箱能够从上料部输送至传输部上;负载架架设于传输部的中部检测区域,摆放台的对接侧面设置有负载柱及对接部,两个负载柱及对接部分设于传输部的后端取料区域的两侧,用以对接传输部的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进行取料操作,且负载柱及其负载设备与负载架上的负载设备之间设置有避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自动修正上料箱的运输位置,使之整齐有序进入检测区域,不产生重叠;具备搭载基于视觉的检测系统的负载结构、对接结构,在用于人工验收的同时还能够支持机器自动检测验收。还能够支持机器自动检测验收。还能够支持机器自动检测验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片烟杂物检测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烟物质会对烟叶的吸味烟气、烟碱含量、烟叶化学成分在醇化过程中转化、制丝工艺、成品烟支质量、烟支燃烧性等产生不良影响,加强非烟物质的控制以进一步提高打叶复烤成品烟叶的纯净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0003]现有打叶复烤企业针对非烟杂物控制,普遍采用振筛、风分、金属探测、光电除杂,并结合人工挑拣的方法实现,该方法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检率。现阶段成品烟叶杂物合格率的判断依据主要采用人工验收并根据烟草行业标准YC/T 147

2010《打叶烟叶质量检测》的杂物检测方法——三层面检测法来实现。三层面检测法为人工检测,需要2人同时依次检查三块整层烟坯的正反表面,由于成品烟叶中的非烟物质较小,且麻丝、杂草等杂物与烟草颜色相近,人眼识别难度大,每箱耗时都在10分钟以上,一般检查3箱片烟后(中国烟草公司、各省烟草工业与商业公司检测一个批次一般不少于10箱),人眼疲劳且识别率显著降低,因此人工验收的方式不仅耗费时间,且检出率低。
[0004]现阶段用于人工验收的传输机构产业线不能满足搭载自动检测系统的各种需求,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能够自动修正上料箱的运输位置,使之整齐有序进入检测区域,不产生重叠;具备搭载基于视觉的检测系统的负载结构、对接结构,在用于人工验收的同时还能够支持机器自动检测验收。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包括上料部、传输部、负载架、摆放台,所述上料部与所述传输部的前端缓冲区域对接,使得上料箱能够从所述上料部输送至所述传输部上;所述负载架架设于所述传输部的中部检测区域,所述摆放台的对接侧面设置有负载柱及对接部,两个所述负载柱及对接部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后端取料区域的两侧,用以对接所述传输部的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进行取料操作,且所述负载柱及其负载设备与所述负载架上的负载设备之间设置有避让空间。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栏板,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栏板形成上料口,所述第一栏板向后延伸出收束板,所述收束板的下端位于所述上料部的传送带的上表面之上,两个所述收束板形成校正口;所述校正口的前端宽度大于所述校正口的后端宽度。
[0008]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包括第二栏板,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栏板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所述第二栏板的前端设置有内接斜面,所述收束板的后端设置有外接
斜面,所述内接斜面与所述外接斜面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收束板能够与所述第二栏板对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与所述上料部的对接位置还设置有补缺件,所述补缺件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栏板上,所述补缺件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运输面平齐,所述补缺件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对应所述上料部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弧面对应所述传输部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栏板的尾端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传输部的传送带的上方,所述止挡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传输部的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栏板固接,使得所述止挡部能够止停所述上料箱。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上料部、所述传输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脚架,所述支撑脚架包括上料支架、传输支架,所述第一栏板、第二栏板上均开设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对应所述支撑脚架的固接位置开设,使得所述支撑脚架在固接之后不凸出至栏板结构之外。
[0012]进一步的,所述传输部的前端缓冲区域对应缓冲段、所述传输部的中部检测区域对应检测段、所述传输部后端取料区域对应取料段,所述缓冲段位于前端与所述上料部对接;所述取料段位于后端与所述摆放台对接;所述检测段位于中部并连接所述缓冲段、取料段。
[0013]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架包括两根竖直的支撑杆、一根水平连接两根所述支撑杆的横杆,所述支撑杆分设于所述传输部的检测区域的两侧,所述横杆上搭载安装有检测组件、补光灯。
[0014]进一步的,所述补光灯分设于所述检测组件的两侧,所述检测组件可以为照相机、摄像头等。
[0015]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柱用以负载安装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用以将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中的成品片烟转移至所述摆放台之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柱与所述摆放台之间设置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摆放台的支撑结构转动连接,所述对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负载柱固接,使得所述负载柱能够相对所述摆放台转动。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与所述摆放台的支撑结构之间设置有自锁定结构,使得所述对接部转动至与所述摆放台的对接侧面垂直的位置时,所述对接部与摆放台的支撑结构能够完成自锁,从而锁定所述对接部,使之不在转动
[0018]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传输部的宽度,使得所述传输部的取料区域及其下部支撑结构能够对接插入到两个所述对接部之间。
[0019]进一步的,当所述传输部的后端与两个所述对接部完成对接之后,所述负载柱与传输部、摆放台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
[0020]进一步的,所述摆放台连同所述负载柱、对接部均设置于摆放台的支撑结构之上,所述支撑结构与地面之间设置有可锁定的滚轮,使得所述摆放台可以在地面上进行滚动作业。
[0021]进一步的,上料箱包括多层结构,所述机械手能够将单层结构取出并转移至所述摆放台上。
[0022]进一步的,所述负载架能够沿传输部的走向移动。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能够搭载基于视觉的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系统,在检测区域设置负载架搭载图像采集组件,对检测区域内的成品烟叶进行杂物检测,以提高成品烟叶杂物检测的效率和检出率,在通过机械手将含杂层转移至摆放台之上,可进行人工除杂、验收,也可以进行自动化除杂、验收。
[0025]2.减轻上料箱的摆放精确度负担,可进行自动修正上料部的上料箱进入传输部的摆放效果,一次仅允许一个上料箱通过校正口,使之整齐有序的进入到检测区域;能够有效避免上料箱之间产生重叠,同时进入到检测区域,从而扰乱负载架上的负载设备进行采集取样,干扰后续机械手的转移操作。
[0026]3.上料部的栏板与传输部的栏板之间的对接口为斜面对接,上料部的栏板的外接斜面能够插接进入到传输部的栏板内接斜面之中,使得上料部的收束板能够卡接至传输部的栏板结构内,形成卡接效果;当上料箱经过收束板区域向传输部输送时,能够被逐渐变窄的收束板限制输送运行位置,直至与传输部的栏板对接口吻合,使之被输送至传输部上。
[0027]4.上料部与传输部的传送带之间的缺口处设置有补缺件,补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部(1)、传输部(2)、负载架(3)、摆放台(4),所述上料部(1)与所述传输部(2)的前端缓冲区域对接,使得上料箱能够从所述上料部(1)输送至所述传输部(2)上;所述负载架(3)架设于所述传输部(2)的中部检测区域,所述摆放台(4)的对接侧面设置有负载柱(5)及对接部(6),两个所述负载柱(5)及对接部(6)分设于所述传输部(2)的后端取料区域的两侧,用以对接所述传输部(2)的取料区域内的上料箱进行取料操作,且所述负载柱(5)及其负载设备与所述负载架(3)上的负载设备之间设置有避让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部(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栏板(7),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栏板(7)形成上料口(11),所述第一栏板(7)向后延伸出收束板(71),所述收束板(71)的下端位于所述上料部(1)的传送带的上表面之上,两个所述收束板(71)形成校正口(12);所述校正口(12)的前端宽度大于所述校正口(12)的后端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部(2)包括第二栏板(8),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二栏板(8)分设于所述传输部(2)的两侧,所述第二栏板(8)的前端设置有内接斜面,所述收束板(71)的后端设置有外接斜面,所述内接斜面与所述外接斜面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收束板(71)能够与所述第二栏板(8)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成品片烟杂物检测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部(2)与所述上料部(1)的对接位置还设置有补缺件(10),所述补缺件(10)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传输部(2)的两侧的两个第二栏板(8)上,所述补缺件(10)的上表面与传送带的运输面平齐,所述补缺件(10)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对应所述上料部(1)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弧面对应所述传输部(2)的转动轮的弧面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强崔焰苗晨琳李卫明张玉海徐大勇杨奉宇胡宗玉苏雪苗邹国裕林梦涵刘鑫乐佳杰汪金玲耿怡佳何亚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