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24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属于民爆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U型加强帽,U型加强帽与壳体过盈配合;U型加强帽底部中心开设中心传火孔,中心传火孔直径为1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属于民爆器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瞬发基础雷管主要由管壳、加强帽、起爆药和猛炸药组成。
[0003]现有雷管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0004]1、有时会传火失败。
[0005]2、起爆药有时漏出,自行引爆,导致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传火成功率高,减少起爆药漏出,提高了安全性。
[0007]本技术所述的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U型加强帽,U型加强帽与壳体过盈配合;
[0008]U型加强帽底部中心开设中心传火孔,中心传火孔直径为1mm
±
0.1mm;
[0009]环绕中心传火孔开设边缘传火孔,边缘传火孔直径为1mm
±
0.1mm。
[0010]采用中心传火孔和边缘传火孔共同传火,传火效率高;中心传火孔和边缘传火孔直径小,减少起爆药漏出,提高了安全性。
[0011]所述的中心传火孔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
[0012]所述的边缘传火孔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
[0013]所述的中心传火孔与边缘传火孔中心距为2mm
±
0.5mm。
[0014]所述的边缘传火孔均匀布置4

6个。
[0015]所述的U型加强帽与壳体过盈配合量为0.1mm~0.3mm。
[0016]所述的U型加强帽底部外边缘和U型加强帽底部内边缘均设为圆倒角。
[0017]经过反复和大量的测试、研究发现,现有雷管单传火孔有时发生传火不成功的情况,因为仅有一个传火孔,传火孔中堵塞异物,唯一的传火路径不通,则导致传火失败。而且,现有传火孔采用冲裁孔或者镗孔加工模式,限于其加工模式,其直径最小可以达到1.9mm,1.9mm直径的传火孔,起爆药相对容易漏出,导致安全隐患。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通过设置中心传火孔和边缘传火孔,通过多传火孔共同传火,中心传火孔和边缘传火孔设为小直径孔,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能够实现直径为1mm的传火孔,因此将1.9mm大直径的单传火孔,改进为1mm小直径多传火孔,减少了传火孔堵塞概率,减少了起爆药漏出概率,提高了传火成功率,提高了安全性。
[0020]2、U型加强帽与壳体采用过盈配合,避免U型加强帽与壳体相对移动,避免起爆药产生摩擦,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图1中多孔加强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壳体;2、猛炸药;3、起爆药;4、U型加强帽;5、边缘传火孔;6、中心传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U型加强帽4,U型加强帽4与壳体1过盈配合;
[0027]U型加强帽4底部中心开设中心传火孔6,中心传火孔6直径为1mm
±
0.1mm;中心传火孔直径范围可以为0.9~1.1mm,通常地,中心传火孔的直径可以为0.9mm、1.0mm或1.1mm。
[0028]环绕中心传火孔6开设边缘传火孔5,边缘传火孔5直径为1mm
±
0.1mm;边缘传火孔直径范围可以为0.9~1.1mm,通常地,边缘传火孔的直径可以为0.9mm、1.0mm或1.1mm。
[0029]中心传火孔6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
[0030]边缘传火孔5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
[0031]中心传火孔6与边缘传火孔5中心距为2mm
±
0.5mm;中心传火孔6与边缘传火孔5中心距范围可以为1.5mm~2.5mm;通常地,中心传火孔6与边缘传火孔5中心距可以为1.5mm、1.8mm、2.0mm、2.2mm或2.5mm。
[0032]边缘传火孔5均匀布置4

6个;边缘传火孔可以环绕中心传火孔均匀布置4个、5个或6个。
[0033]U型加强帽4与壳体1过盈配合量为0.1mm~0.3mm;U型加强帽4与壳体1过盈配合量可以为0.1mm、0.2mm或0.3mm。
[0034]U型加强帽4底部外边缘和U型加强帽4底部内边缘均设为圆倒角。U型加强帽4底部外边缘设为圆倒角,避免装配时U型加强帽与壳体发生刮擦;U型加强帽4底部内边缘设为圆倒角,避免U型加强帽底部有空区,容易导致传火失败。
[0035]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0036]U型加强帽约束起爆药的相对移动。U型加强帽与壳体采用过盈配合,确保U型加强帽与壳体相对保持固定,不发生移动,避免起爆药发生摩擦,保证安全。通过采用中心传火孔和边缘传火孔共同传火,解决了传统单孔传火发生堵塞等导致传火的问题,提高了传火成功率。采用小直径孔,起爆药本身不易漏出,减少了起爆药漏出,提高了安全性。
[0037]本技术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设有U型加强帽(4),U型加强帽(4)与壳体(1)过盈配合;U型加强帽(4)底部中心开设中心传火孔(6),中心传火孔(6)直径为1mm
±
0.1mm;环绕中心传火孔(6)开设边缘传火孔(5),边缘传火孔(5)直径为1mm
±
0.1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心传火孔(6)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传火的安全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边缘传火孔(5)采用激光打孔或激光穿孔。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昌德于双泉刘刚刘国华施文闲傅星张迪孙永亮孙洪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圣世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