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173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包括与电池的正极端连接的分压电路,分压电路与MCU的ADC输入连接,MCU的DAC输出与第二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射频功率管连接,第一运放电路的同相输入端与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一电阻连接,第一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连接,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与电池的正极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运放电路检测射频功率管的电流变化,第二运放电路对第一运放电路输出的电压与MCU的DAC输出的电压进行比较,输出控制射频功率管的栅极电压,实现射频输出功率稳定在一定值,不随电池的电压变化而变化。不随电池的电压变化而变化。不随电池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通道通信终端的射频功率会因供电的电池的电压的大小输出不同而引起射频功率的变化,这样电池充满电的状态,射频输出功率最大;随着电池的电量减少,电压降低,发射功率减小,引起通信终端的信号不稳定及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分别与电池的正极端连接的稳压电路、分压电路、第二电阻和第一电阻,其中,稳压电路的输出一端与电池连接,稳压电路的输出另一端与MCU连接,稳压电路用于给MCU供电;分压电路的输出一端与电池连接,分压电路的输出另一端与MCU的ADC输入端连接,分压电路用于为MCU的ADC输入端提供判断当前电池电压的检测值;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电池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电池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射频功率管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路用于检测射频功率管的电流变化;第一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MCU的DAC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与射频功率管的栅极连接,第二运放电路用于将第一运放电路输出的电压与MCU的DAC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来控制射频功率管的栅极电压。
[000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运放电路检测射频功率管的电流变化,以及第二运放电路对第一运放电路输出的电压与MCU的DAC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使得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来控制射频功率管的栅极电压,实现射频输出功率稳定在一定值,不随电池(BATTERY)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0006]作为对本技术所述的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MCU的DAC输出的电压为根据射频功率管的特性进行调试的固定值。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第一运放电路检测射频功率管的电流变化,以及第二运放电路对第一运放电路输出的电压与MCU的DAC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使得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来控制射频功率管的栅极电压,实现射频输出功率稳定在一定值,不随电池(BATTERY)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技术的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09]图2是本技术的分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技术。
[0011]如图1所示,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包括分别与电池1的正极端连接的稳压电路2、分压电路3、第二电阻4和第一电阻5,其中,稳压电路2的输出一端与电池1连接,稳压电路2的输出另一端与MCU6连接,稳压电路2采用型号为MD53R33的稳压芯片,电池1通过稳压电路2给MCU6供电。分压电路3的输出一端与电池1连接,分压电路3的输出另一端与MCU6的ADC输入端连接,如图2所示,为分压电路3的电路图,分压电路3用于为MCU6的ADC输入端提供判断当前电池电压的检测值。第二电阻4的一端与电池1连接,第二电阻4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电路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5的一端与电池1连接,第一电阻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8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5的另一端与射频功率管10连接。第三电阻8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电路7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一运放电路7用于检测射频功率管10的电流变化,第一运放电路7通过第二电阻4、第一电阻5、第三电阻8产生的电压变化来检测射频功率管10的电流变化。第一运放电路7的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电路9的同相输入端连接,MCU6的DAC输出端与第二运放电路9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放电路9的输出端与射频功率管10的栅极连接,第二运放电路9用于将第一运放电路7输出的电压与MCU6的DAC输出的电压进行比较,进而通过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来控制射频功率管10的栅极电压。即当电池1电压低时,第一运放电路7输出高电平,与MCU6的DAC输出的电压(固定值)进行比较,在第二运放电路9输出高电平时,控制射频功率管10的栅极电压为高电平。第一运放电路7通过第二电阻4、第一电阻5、第三电阻8产生的电压差来进行比较,从而检测射频功率管10的电压变化。MCU6的型号为STM32F103RB,第一运放电路7和第二运放电路9的型号为NJM2904V,射频功率管10的型号为RQA0009。通过第一运放电路检测射频功率管的电流变化,以及第二运放电路对第一运放电路输出的电压与MCU的DAC输出端的电压进行比较,进而通过第二运放电路的输出端电压来控制射频功率管的栅极电压,实现射频输出功率稳定在一定值,不随电池(BATTERY)的电压变化而变化。MCU6的DAC输出的电压为预设的固定值,根据射频功率管10的特性进行调试。
[0012]需要声明的是,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具体实施方式意在证明本技术所提供技术方案的实际应用,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内,当可作各种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电压功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与电池(1)的正极端连接的稳压电路(2)、分压电路(3)、第二电阻(4)和第一电阻(5),其中,稳压电路(2)的输出一端与电池(1)连接,稳压电路(2)的输出另一端与MCU(6)连接,稳压电路(2)用于给MCU(6)供电;分压电路(3)的输出一端与电池(1)连接,分压电路(3)的输出另一端与MCU(6)的ADC输入端连接,分压电路(3)用于为MCU(6)的ADC输入端提供判断当前电池电压的检测值;第二电阻(4)的一端与电池(1)连接,第二电阻(4)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电路(7)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5)的一端与电池(1)连接,第一电阻(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8)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宁吕吉榕高慧刘海裕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顺风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