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8120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包括风机和静压箱;静压箱与建筑构件底端之间呈贴合设置,静压箱与建筑构件底端贴合的侧面为贴合面,静压箱上与贴合面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风机,静压箱的顶面与贴合面相交形成相交线,相交线处设置有朝上的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高大空间中顶部送风由于速度衰减而送不到人员工作区的问题,降低成本,特别适用于有需要局部空气控制的空间。要局部空气控制的空间。要局部空气控制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通风气流组织
,涉及送风方法和送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仅要保证房间内的温度,还要保证人体的舒适性,所以对送风方式也发展出更多的研究内容。室内通风是控制室内环境的基础,合理的送风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和空气品质。
[0003]传统送风方式大部分是通过顶部送风,但是在较为高大的空间内,顶部送风会由于速度衰减而送不到人员工作区。并且在较为高大的空间内,由于人的身高限制,在两米以上的空间中的环境并不需要调节到舒适,这种传统送风方式不利于节能。还有部分送风方式采用地板送风,但是这种方式因增加建设地板下通风管道而产生高额成本。
[0004]现代建筑物发展多样化,很多建筑物内存在大量的柱体布局用作支撑结构。这种柱体布局不同于常规的室内的布局,传统的通风方式的设计需要规避柱体分布,不利于室内通风;并且具有多柱体分布的空间往往非常宽阔,这种宽阔的空间会形成宽阔的人员活动区域,传统的通风方式不利于气流组织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顶部和地板送风及多柱体空间中的通风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解决高大空间中顶部送风由于速度衰减而送不到人员工作区的问题,降低成本,特别适用于有需要局部空气控制的空间。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和静压箱;静压箱与建筑构件底端之间呈贴合设置,静压箱与建筑构件底端贴合的侧面为贴合面,静压箱上与贴合面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处设置风机,静压箱的顶面与贴合面相交形成相交线,相交线处设置有朝上的出风口。
[0008]优选的,自相交线一端至另一端均设置为出风口。
[0009]优选的,建筑构件底端为柱脚、墙边或墙角。
[0010]优选的,建筑构件底端为墙边,静压箱呈矩形结构设置。
[0011]优选的,建筑构件底端为墙角,静压箱呈L形结构设置。
[0012]优选的,静压箱内设置有换热器。
[0013]进一步的,换热器包括带有翅片的换热盘管和设置在换热盘管两端的换热器进水管路和换热器出水管路。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贴附效应的下送风装置,将送风装置贴附于建筑构件
底端,充分利用了非人员活动区的空间,经过静压箱处理后的气流沿建筑构件壁面先自下向上流动,然后气流脱离建筑构件壁面,实现平行射流,能够有效的调节人员活动空间的舒适性,能够形成很好的温度分层,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技术能够解决高大空间中顶部送风会由于速度衰减而送不到人员工作区的问题。对比地板送风时,本技术能够在实现较好的控制效果的同时,减少因增加建设地板下通风管道而产生高额成本的问题。
[0016]进一步的,建筑构件底端为柱脚,静压箱是由若干扇形箱体围成的环形结构或扇形结构,通过本技术的这种分体式设计,能够实现适用于不同圆柱位置的送风要求,满足人员的舒适度要求,提高竖壁贴附通风的有效性,此装置不受建筑高度限制,且此种送风方式不受柱体大小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柱体送风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8]图2矩形和L形装置整体示意图;
[0019]图3装置安装方式示意图;
[0020]图4实施例1几何尺寸示意图;
[0021]图5实施例1结果云图;
[0022]图6实施例2不同高度房间尺寸图;
[0023]图7实施例2不同高度房间温度云图;
[0024]图8实施例2不同房间内出风口中心线速度、温度变化规律图;
[0025]图9实施例2不同高度房间1.7米高度横向速度、温度变化规律图;
[0026]图10实施例3不同风速下截面温度云图;
[0027]图11实施例3不同风速下截面速度云图;
[0028]图12实施例3不同风速下出口中心线温度变化规律图;
[0029]图13实施例4几何尺寸图;
[0030]图14实施例4四柱空间截面云图;
[0031]图15实施例4墙角空间截面云图;
[0032]图16实施例4墙边空间截面云图;
[0033]其中,图中各个符号分别代表以下含义:1、条缝风口,2、供回水管路,3、供回水接口,4、换热器,5、轴流风机,6、进风口,7、静压箱主体,8、环形静压箱内径,9、环形静压箱外径,10、出风口高度,11、条缝风口宽度,12、箱体宽度,13、箱体高度,14、进风口直径,15、换热器进水口。16、换热器翅片,17、换热器出水口,18、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这些描述只是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权利要求。
[0035]在现代建筑物中存在一种以柱体作为支撑结构的高大建筑类型,同时由于商场、候车厅等等有人员聚集区域需要保证一定的舒适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建筑结构实现良好的送风效果。本技术充分利用建筑结构,在不破坏现有设施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便捷的送风效果。在实际地运用送风方法以及铺设送风装置的过程中,主要送风装置安装
在建筑构件,例如柱脚、墙边和墙角,来实现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中的送风方法。
[0036]本技术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包括风机5、静压箱7;静压箱7与建筑构件底端之间呈贴合设置,静压箱7与建筑构件底端贴合的侧面为贴合面,静压箱外侧面即与贴合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进风口6,进风口6处设置有风机5,静压箱7的顶面与贴合面相交形成相交线,相交线处设置有朝上的出风口1。优选的,自相交线一端至另一端均设置为出风口1,即所述的出风口为条缝风口,经过静压箱处理后的气流沿建筑构件壁面先自下向上流动,然后气流脱离建筑构件壁面,实现平行射流。静压箱7结构为至少有一个面与建筑构件壁面贴合的四边体、环形体、扇形体或者异型体结构。
[0037]静压箱7内设置有空气处理装置,空气处理装置为换热器4;换热器4包括带有翅片16的换热盘管和设置在换热盘管两端的换热器进水管路15和换热器出水管路17;换热器进水管路15和换热器出水管路17通过供回水管路2和供回水接口3与外部水源连接。
[0038]所述建筑构件底端为柱脚、墙边或墙角。
[0039]在柱脚的安装方法如图1所示,主要由四个不完整环形(四分之一环形)送风装置组成的环形送风装置。装置中包含圆形通风口将靠近地面的空气吸入装置,轴流风机提供动力,静压箱容纳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出风口为条缝风口将处理后的空气送入室内。
[0040]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5)和静压箱(7);静压箱(7)与建筑构件底端之间呈贴合设置,静压箱(7)与建筑构件底端贴合的侧面为贴合面,静压箱上与贴合面相对的侧面设置有进风口(6),进风口(6)处设置风机(5),静压箱(7)的顶面与贴合面相交形成相交线,相交线处设置有朝上的出风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相交线一端至另一端均设置为出风口(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建筑构件底端为柱脚、墙边或墙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建筑构件底端的贴附式内循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海国邓鑫王烁焱李安桂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