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803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42
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包括靠背本体和位于靠背本体后侧的靠背连接座,所述靠背本体的上部后端与靠背连接座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本体的底部后端设有与其铰接且倾斜设置的插板,所述靠背连接座的下部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插盒,所述插板插于插盒内,且插板相对插盒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插板相对插盒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靠背本体时插板可向前或向后进行档位的调节,由此改变靠背本体的前后位置,在坐垫的位置不变且靠背本体的位置改变时,坐深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调节靠背本体的前、后位置来调整坐深,无需采用滑动座垫的方式,避免了座垫滑行不顺畅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具体的说是指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工学椅设计大方、独特、时尚、轻巧,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家庭、娱乐、网吧、酒店、休闲、会议室、办公电脑台一类新型环保健康椅。一把良好的人体工学椅应满足座垫高度、座垫深度、扶手高度、背垫角度等均可调节,让使用者处于最舒适的坐姿。目前人体工学椅对于坐深的调节方式采用依靠臀部的力量将座垫滑出,此时背部需依靠在一个固定状态的背垫上,使力量由臀部发出,倘若背垫没有处于锁定状态将使背部失去凭借的力量,造成臀部无法使力,进而座垫滑行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包括靠背本体和位于靠背本体后侧的靠背连接座,所述靠背本体的上部后端与靠背连接座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本体的底部后端设有与其铰接且倾斜设置的插板,所述靠背连接座的下部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插盒,所述插板插于插盒内,且插板相对插盒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插板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卡杆,所述插盒的内底面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有卡板,该卡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圆弧卡槽,该多个圆弧卡槽的一侧边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卡杆的底端伸出插板的底面卡于圆弧卡槽内,所述卡板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长度。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板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摆动板,所述卡杆设于摆动板的底面后端,所述摆动板的左、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弹簧槽,所述插板内设有两第二弹簧槽,每个第二弹簧槽对应一个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内设有弹簧安装柱,所述第一弹簧槽和对应的第二弹簧槽之间设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套于弹簧安装柱上。
[0008]再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板的前端顶面设有铰接柱,所述插板的内顶面设有与铰接柱相适配的铰接孔,所述铰接柱位于铰接孔内。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插板的底面设有弧形的活动槽,所述卡杆的底端伸出活动槽外。
[0010]进一步的,所述靠背连接座的下部前端设有盒槽,所述插盒位于盒槽内。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插盒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盖和下盒盖,所述插板位于上盒盖和下盒盖之间,所述安装槽设于下盒盖的顶面,所述上盒盖的底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定位槽,所述下盒盖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定位条,每个定位条对应一个定位槽且位于定位槽内。
[0012]再进一步的,所述下盒盖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导条,所述插板的底面设有
左、右布置的两导槽,每个导槽对应一个导条,所述导条位于对应的导槽内。
[0013]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所述插板相对插盒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向前拉动或向后推动靠背本体时插板可向前或向后进行档位的调节,由此改变靠背本体的前后位置,在坐垫的位置不变且靠背本体的位置改变时,坐深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本技术采用调节靠背本体的前、后位置来调整坐深,无需采用滑动座垫的方式,避免了座垫滑行不顺畅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插板和插盒的配合结构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插板和插盒的结构分解图。
[0018]图5为本技术插板和插盒在另一角度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摆动板的结构图。
[0020]图7为本技术靠背连接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参照图1、图3和图7,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包括靠背本体1和位于靠背本体1后侧的靠背连接座2,所述靠背本体1的上部后端与靠背连接座2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本体1的底部后端设有与其铰接且倾斜设置的插板3,所述靠背连接座2的下部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插盒4,所述插板3插于插盒4内,且插板3相对插盒4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所述靠背连接座2的下部前端设有盒槽21,所述插盒4位于盒槽21内。
[0022]参照图2至图6,所述插板3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卡杆5,所述插盒4的内底面设有安装槽41,该安装槽41内设有卡板6,该卡板6上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圆弧卡槽61,该多个圆弧卡槽61的一侧边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卡杆5的底端伸出插板3的底面卡于圆弧卡槽61内,所述卡板6的长度小于安装槽41的长度。
[0023]参照图2至图6,所述插板3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摆动板7,所述卡杆5设于摆动板7的底面后端,所述摆动板7的左、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弹簧槽71。所述插板3内设有两第二弹簧槽31,每个第二弹簧槽31对应一个第一弹簧槽71,所述第一弹簧槽71内设有弹簧安装柱72,所述第一弹簧槽71和对应的第二弹簧槽31之间设有弹簧32,该弹簧32的一端套于弹簧安装柱72上。所述摆动板7的前端顶面设有铰接柱73,所述插板3的内顶面设有与铰接柱73相适配的铰接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铰接柱73位于铰接孔(图中未示出)内。所述插板3的底面设有弧形的活动槽33,所述卡杆5的底端伸出活动槽33外。
[0024]参照图2至图5,所述插盒4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盒盖42和下盒盖43,所述插板3位于上盒盖42和下盒盖43之间,所述安装槽41设于下盒盖43的顶面。所述上盒盖42的底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定位槽44,所述下盒盖43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定位条45,每个定位条45对应一个定位槽44且位于定位槽44内,所述定位条45和定位槽44的配合可使得上盒盖42和下盒盖43在连接时能更好的定位。所述下盒盖43的顶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导条46,所述
插板3的底面设有左、右布置的两导槽34,每个导槽34对应一个导条46,所述导条46位于对应的导槽34内,所述导槽34和导条46的配合使得插板3在拉动时可以平稳地进行。
[0025]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的设计原理如下: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靠背本体1位于最靠后的位置,当需要改变坐深时向前拉动靠背本体1的底部,所述插板3随着靠背本体1,向前拉动,插板3在向前拉动时摆动板7可进行摆动并使得卡杆5与原配合的圆弧卡槽61脱离,而后卡杆5可重新卡入新的圆弧卡槽61内,随着插板3的向前拉动卡杆5可卡入不同的圆弧卡槽61内,采用此种方式即可调节靠背本体1的前、后位置,从而改变坐深以满足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当靠背本体1需要恢复初始状态时,快速推动靠背本体1的底部,卡杆5即可卡入排列最后的圆弧卡槽61内。
[0026]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本体和位于靠背本体后侧的靠背连接座,所述靠背本体的上部后端与靠背连接座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本体的底部后端设有与其铰接且倾斜设置的插板,所述靠背连接座的下部前端设有倾斜设置的插盒,所述插板插于插盒内,且插板相对插盒可前、后多档调节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卡杆,所述插盒的内底面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内设有卡板,该卡板上设有前、后布置的多个圆弧卡槽,该多个圆弧卡槽的一侧边均为开口结构,所述卡杆的底端伸出插板的底面卡于圆弧卡槽内,所述卡板的长度小于安装槽的长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前后调节的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内设有可左、右摆动的摆动板,所述卡杆设于摆动板的底面后端,所述摆动板的左、右侧面均设有第一弹簧槽,所述插板内设有两第二弹簧槽,每个第二弹簧槽对应一个第一弹簧槽,所述第一弹簧槽内设有弹簧安装柱,所述第一弹簧槽和对应的第二弹簧槽之间设有弹簧,该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有强陈朝振许育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泉琪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