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82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包括加热组件、穿接在加热组件内部且可带动管材轴向移动的传送组件、对称布设于传送组件两侧的转动组件、与传送组件相接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升降组件信号连接的测温组件,当管材达到预设温度时,升降组件带动传送组件上下移动,将管材置于传送组件顶部或者托于两个转动组件顶部,利用传动组件将未软化的管材从外界送进加热组件中,当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加热组件对需要管材进行软化,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弯管成型;利用升降组件带动传送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将传送组件上的管材转移到两个转动组件之间,进而对管材边加热边进行转动,管材的受热更加均匀。管材的受热更加均匀。管材的受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材软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管材软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规格的地下通信管材用PVC大弧度弯管是通过对一定长度的直管加热软化后放置在热弯模具中进行热弯成型的,目前用于加热软化管材的设备大多是采用以两端打通的方形框架主体,并在框架内布置托管的结构,由于该托管机构的作用是承托管材及使管材加热时能够均匀受热,对于管材在加热前以及加热完成后仍需要人工进行送管、取管,不能实现全自动化,特别采用人工将加热后的高温管材从加热模块中取出时,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安全隐患。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薄壁管弯管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平台、活动座、油缸一、横向导轨、固定座一、进气接头、卡盘、管体、中频加热装置、纵向导轨、固定座二、油缸二、活动模和固定模;所述横向导轨设在加工平台上面左侧;所述活动座左右活动连接在横向导轨上面;所述固定座一固定连接在加工平台上面左侧中央;首先将管体左端夹紧在卡盘中,而管体右侧则位于中频加热装置中进行加热,加热一定温度后,然后油缸一伸长进一步的将管体右侧推出中频加热装置进行弯曲;弯曲时,首先油缸二伸长进一步通过活动模与固定模相配合将管体进行弯曲,弯曲结束后,冷却气体再通过进气接头吹入到管体内部进行降温,管体弯曲后在活动模与固定模相配合状态下进行冷却;但是在进行管材的软化加工时,只能进行管材的输送,管材软化过程中无法根据管材温度对管材进行转动,容易导致管材受热不均匀,影响后续的弯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材软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管材软化设备在进行管材的软化加工时,只能进行管材的输送,管材软化过程中无法根据管材温度对管材进行转动,容易导致管材受热不均匀,影响后续的弯折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包括加热组件、穿接在加热组件内部且可带动管材轴向移动的传送组件、对称布设于传送组件两侧的转动组件、与传送组件相接的升降组件以及与升降组件信号连接的测温组件,所述测温组件固设于传送组件,且当管材达到预设温度时,升降组件带动传送组件上下移动,将管材置于传送组件顶部或者托于两个转动组件顶部。
[0006]本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利用传动组件将未软化的管材从外界送进加热组件中,当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加热组件对需要管材进行软化,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弯管成型;利用升降组件带动传送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将传送组件上的管材转移到两个转动组件之间,进而对管材边加热边进行转动,管材的受热更加均匀;利用测温组件便于实时监测管材的软化温度,当管材达到预设温度时,升降组件带动管件移动,然后利用传送组件将软化后的管材顶起,将软化好的管材从加热模块中送出,从而免去人工对管材的搬运,
避免操作人员受到烫伤,有利于提升后续的弯折效果。
[0007]优选地,还包括相对传送组件垂直布设的导向组件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组件的两个承托件,两个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承托件,所述升降组件分别通过连杆与两个所述承托件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承托件且与传送组件平行的转动轴以及连接于转动轴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转动轴的侧面间隔套设有多个径向轮。
[0009]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支撑架体以及与支撑架体相接的升降件,所述支撑架体与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相接,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承托件的侧面。
[0010]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板以及固定在导板顶部的滑轨,两个所述承托件均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且所述导向组件布设于传送组件的两端底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承托件。
[0011]优选地,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穿接在加热组件内部的传送板、安装于传送板顶部的传送单元以及与多个传送单元相接的第二驱动单元,所述传送板安装于支撑架体顶部。
[0012]优选地,所述传送单元包括间隔布设在传送板顶部的安装座以及转动安装于每个安装座的传送轮,且所述传送轮的顶部外周超出安装座的顶面。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二驱动件以及与第二驱动件输出端相接的第一链轮,每个所述传送轮的侧面安装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每个所述第二链轮相接。
[0014]优选地,所述测温组件包括间隔布设于传送板顶部的多个红外测温传感器,且每个所述红外测温传感器均与所述升降件信号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支撑台、安装于所述支撑台的加热筒体、固定在所述加热筒体内壁的发热单元以及布设于加热筒体轴线中心位置处的加热模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利用传动组件将未软化的管材从外界送进加热组件中,当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加热组件对需要管材进行软化,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弯管成型;利用升降组件带动传送组件进行竖直方向移动,从而将传送组件上的管材转移到两个转动组件之间,进而对管材边加热边进行转动,管材的受热更加均匀;利用测温组件便于实时监测管材的软化温度,当管材达到预设温度时,升降组件带动管件移动,然后利用传送组件将软化后的管材顶起,将软化好的管材从加热模块中送出,从而免去人工对管材的搬运,避免操作人员受到烫伤,有利于提升后续的弯折效果。
[0018]2、通过设置测温组件便于在实际的管材软化过程中,利用红外测温传感器便于对管材的温度进行测量,从而在实际的管材软化时,可以根据需要控制管材进行传送和转动,另外,利用间隔布设的多个红外测温传感器便于对管材的轴向进行不同位置的检测,进而提升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加热筒体为加热筒拼接而成,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管材的轴向长度进行拆装,进而提升了装置应用范围,另外发热单元和加热模组的双重作用下,可以迅速对管材的内外壁进行加热,进而提升了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的去掉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4]图6为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管材传送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管材转动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中:1加热组件、11支撑台、12加热筒体、13发热单元、14加热模组、2传送组件、21传送单元、211安装座、212传送轮、22第二驱动单元、221第二驱动件、222第一链轮、223第二链轮、23传送板、3转动组件、31转动轴、32径向轮、4升降组件、41支撑架体、42升降件、5测温组件、6导向组件、61导板、62滑轨、7承托件、8连杆、9管材。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组件(1)、穿接在加热组件(1)内部且可带动管材轴向移动的传送组件(2)、对称布设于传送组件(2)两侧的转动组件(3)、与传送组件(2)相接的升降组件(4)以及与升降组件(4)信号连接的测温组件(5),所述测温组件(5)固设于传送组件(2),且当管材达到预设温度时,升降组件(4)带动传送组件(2)上下移动,将管材置于传送组件(2)顶部或者托于两个转动组件(3)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传送组件(2)垂直布设的导向组件(6)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组件(6)的两个承托件(7),两个所述转动组件(3)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承托件(7),所述升降组件(4)分别通过连杆(8)与两个所述承托件(7)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3)包括转动安装于承托件(7)且与传送组件(2)平行的转动轴(31)以及连接于转动轴(31)的第一驱动单元,所述转动轴(31)的侧面间隔套设有多个径向轮(3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支撑架体(41)以及与支撑架体(41)相接的升降件(42),所述支撑架体(41)与两个所述连杆(8)的一端转动相接,两个所述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安装于两个承托件(7)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材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6)包括导板(61)以及固定在导板(61)顶部的滑轨(62),两个所述承托件(7)均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62),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强梁健雄陆国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