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发光平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794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发光平板灯,它包括框架主体、光源组件、装接盖板及导光板;框架主体的内侧壁间隔设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框架主体的第二卡板下方向设有第三卡板,装接盖板具有一横板和脚板,脚板具有外凸部,外凸部置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且能顶抵于第一卡板下表面,脚板的下端能顶抵于该第三卡板,第二卡板顶抵于脚板,脚板与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三卡板形成杠杠互锁,光源组件装接在脚板上并位于外凸部下方,导光板装接在框架主体内侧且光源组件位于框架主体与导光板侧壁之间,横板位于导光板上方,框架主体内侧设有供脚板下端形变移动的让位空间。本案能保证保持导光板与光源组件之间的间隙均匀、稳定,防止光源组件损坏。光源组件损坏。光源组件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发光平板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侧发光平板灯,尤其是导光板与光源组件具有相对稳定间隙的侧发光平板灯。

技术介绍

[0002]侧发光平板灯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平板灯结构之一,侧发光平板灯一般包括框架主体、安装在框架主体上并位于框架主体内侧的导光板以及安装在框架主体与导光板侧面之间的光源组件。现有侧发光平板灯的最大弊端是光源组件和导光板之间的公差累积间隙大小难以控制,造成侧发光平板灯整体光效会不稳定且发光均匀度不均匀,现在常见的侧发光平板灯是光源组件固定在框架主体上且没有活动空间,在高温的环境中导光板遇热膨胀时容易把光源组件的灯珠顶裂,造成灯具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发光平板灯,其克服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侧发光平板灯,它包括框架主体、光源组件、装接盖板及导光板;该框架主体的内侧壁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朝向框架主体内侧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该框架主体的内侧壁的第二卡板下方向上凸出设有第三卡板,该装接盖板具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发光平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主体、光源组件、装接盖板及导光板;该框架主体的内侧壁自上而下间隔设有朝向框架主体内侧方向凸出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该框架主体的内侧壁的第二卡板下方向上凸出设有第三卡板,该装接盖板具有一横板和连接在该横板侧边的可产生弹性形变的脚板,该脚板的上端与横板连接,该脚板具有朝向框架主体外侧拱起凸出的外凸部,该外凸部置于该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且能顶抵于该第一卡板下表面,该脚板的下端能顶抵于该第三卡板朝向框架主体外侧的一侧,该第二卡板顶抵于该脚板的外凸部上或外凸部的下方脚板部分,该脚板与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三卡板形成杠杠互锁,该光源组件装接在该脚板上并位于该外凸部下方,该导光板装接在该框架主体内侧且该光源组件位于该框架主体与导光板侧壁之间,该横板位于该导光板上方,该框架主体内侧设有供该脚板下端朝向框架主体外侧形变移动的让位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发光平板灯,其特征在于:该脚板的外凸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片、第二片和第三片,该第二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片和第二片朝向框架主体外侧的一端相接,该第一卡板朝向框架主体内侧的一端相对于该第二卡板朝向框架主体内侧的一端向框架主体外侧偏置错位,该第一片的上表面顶抵贴合于该第一卡板的下表面,该第二片的下表面顶抵贴合于该第二卡板的上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发光平板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亮余鹭帆王举梁建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阳光恩耐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