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73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5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包括处理池主体,处理池主体内壁左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左壁固设有齿条,处理池主体左端顶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A,电机A输出轴中部套接有齿轮A。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A旋转带动齿轮A旋转并啮合传动至齿条,使齿条带动滑块使C型支架及传送带向下滑动,通过电机B带动传送带旋转,使刮板将池底淤泥刮动并移动至左端,通过清淤泵将淤泥输送至清淤管并排出至外部收集设备,实现了对废水处理池的池底淤泥快速清除,省时省力提高了清淤效率,同时降低了清淤的使用成本,调节方便快捷清理及时,减少了清淤堵塞的发生,使用效果显著提升。使用效果显著提升。使用效果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水是指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等其它无用水,一般指经过一定技术处理后不能再循环利用或者一级污染后制纯处理难度达不到一定标准的水。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废水处理为使废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废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
[0003]现有技术中的废水处理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废水处理池内部沉淀的淤泥等进行清除,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清理后进行吊装或抽吸,费时费力影响清理效率,人工反复操作增加了清淤成本,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包括处理池主体,处理池主体内壁左端开设有滑槽,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左壁固设有齿条,处理池主体左端顶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A,电机A输出轴中部套接有齿轮A,电机A输出轴上呈前后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块,滑块右壁下端固设有C型支架,C型支架内部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内部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啮合连接有多个传动辊,传送带外壁呈均匀排列结构固设有多个刮板。
[0007]优选的,滑块与滑槽卡接配合,齿轮A与齿条啮合连接,支撑块底面与处理池主体顶面连接固定,传动辊前后两端均与C型支架转动连接,电机A为自锁电机。
[0008]优选的,C型支架左端前侧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B,C型支架前端左侧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设有链条。
[0009]优选的,电机B输出轴及位于最左端的传动辊前端均套接有齿轮B,齿轮B均与链条啮合连接。
[0010]优选的,C型支架左端顶面固设有三通管,三通管前后两端均连通有两个清淤泵,清淤泵上端穿过C型支架底面延伸至上端并与其连接固定,三通管上端连通有清淤管,清淤管左壁与滑块右壁连接固定。
[0011]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电机A旋转带动齿轮A旋转并啮合传动至齿条,使齿条带动滑块沿着滑槽向下滑动,使滑块带动C型支架及传送带向下滑动,使位于下端的刮板与池底淤泥接触后,使电机A自锁进行清淤操作,通过电机B带动位于左端的齿轮B旋转,并通过链条穿传动至位于右端的齿轮B同步旋转,使位于最左端的传动辊旋转并带动传送带顺时针旋转,
使刮板将池底淤泥刮动并移动至左端,传送带旋转的同时,通过清淤泵将淤泥抽吸至三通管内部后,输送至清淤管并排出至外部收集设备。解决了需要定期对废水处理池内部沉淀的淤泥等进行清除,通常采用人工手动清理后进行吊装或抽吸,费时费力影响清理效率,人工反复操作增加了清淤成本,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对废水处理池的池底淤泥快速清除,省时省力提高了清淤效率,同时降低了清淤的使用成本,调节方便快捷清理及时,对淤泥逐步刮动,有效减少了清淤堵塞的发生,使用效果显著提升。
[0013]2.本技术通过滑块沿着滑槽滑动,方便对传送带及清淤泵的上下调节,方便了刮板刮动淤泥厚度的调节,避免了刮动过多淤泥对清淤泵及传送带造成堵塞、损坏的发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保护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滑槽结构剖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处理池主体结构剖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槽结构剖视图。
[0019]图中标号说明:1、处理池主体;2、滑槽;3、滑块;4、齿条;5、电机A;6、齿轮A;7、支撑块;8、C型支架;9、传送带;10、传动辊;11、刮板;12、电机B;13、限位槽;14、链条;15、齿轮B;16、三通管;17、清淤泵;18、清淤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包括处理池主体1,处理池主体1内壁左端开设有滑槽2,滑槽2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滑块3左壁固设有齿条4,处理池主体1左端顶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A5,电机A5输出轴中部套接有齿轮A6,电机A5输出轴上呈前后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块7,滑块3右壁下端固设有C型支架8,C型支架8内部设有传送带9,传送带9内部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啮合连接有多个传动辊10,传送带9外壁呈均匀排列结构固设有多个刮板11。
[0023]滑块3与滑槽2卡接配合,齿轮A6与齿条4啮合连接,支撑块7底面与处理池主体1顶面连接固定,传动辊10前后两端均与C型支架8转动连接,电机A5为自锁电机。
[0024]C型支架8左端前侧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B12,C型支架8前端左侧开设有限位槽13,限位槽13内部设有链条14。
[0025]电机B12输出轴及位于最左端的传动辊10前端均套接有齿轮B15,齿轮B15均与链条14啮合连接。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本技术时,需要对处理池主体1的池底进行清淤时,首先通过电机A5旋转带动齿轮A6旋转并啮合传动至齿条4,使齿条4带动滑块3沿着滑槽2向下滑动,使滑块3带动C型支架8及传送带9向下滑动,使位于下端的刮板11与池底淤泥接触后,使电机A5自锁进行清淤操作,通过电机B12带动位于左端的齿轮B15旋转,并通过链条14穿传动至位于右端的齿轮B15同步旋转,使位于最左端的传动辊10旋转并带动传送带9顺时针旋转,使刮板11将池底淤泥刮动并移动至左端,通过电机A5将滑块3进行上下调节,方便了对不同深度的淤泥进行刮动,提高了清淤的使用效果。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C型支架8左端顶面固设有三通管16,三通管16前后两端均连通有两个清淤泵17,清淤泵17上端穿过C型支架8底面延伸至上端并与其连接固定,三通管16上端连通有清淤管18,清淤管18左壁与滑块3右壁连接固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池主体(1),所述处理池主体(1)内壁左端开设有滑槽(2),所述滑槽(2)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所述滑块(3)左壁固设有齿条(4),所述处理池主体(1)左端顶面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电机A(5),所述电机A(5)输出轴中部套接有齿轮A(6),所述电机A(5)输出轴上呈前后对称结构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块(7),所述滑块(3)右壁下端固设有C型支架(8),所述C型支架(8)内部设有传送带(9),所述传送带(9)内部呈线性等间距结构啮合连接有多个传动辊(10),所述传送带(9)外壁呈均匀排列结构固设有多个刮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池用池底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3)与滑槽(2)卡接配合,所述齿轮A(6)与齿条(4)啮合连接,所述支撑块(7)底面与处理池主体(1)顶面连接固定,所述传动辊(10)前后两端均与C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浩郭静李兵石文兵黄辉胜吕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