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478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所述托盘设置有基座模块、移位模块、限位模块、筒位监测模块和信号控制处理模块,所述基座模块包括四个支脚、U型机架和两个侧机架,所述移位模块包括电机、皮带传动副、链传动副和圆辊,可通过圆辊转动带动并条筒移位,所述限位模块包括气缸、挡位块和限位传感器,对条筒向前送至位置进行限位并通过传感器检测是否到位,所述筒位监测模块由红外对射传感器组成,所述信号控制处理模块与筒位监测模块、限位传感器、并条机主机通过电线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应用于新型并条机的开发生产或改造,协助AGV移动机器人搬运条筒,实现棉纺车间的物流智能化,减少人工,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可应用于智能化棉纺车间并条机的生产和改造升级,实现棉纺车间智能物流。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智能化棉纺生产是棉纺企业的发展趋势,新型并条机如天门纺机出品的TM3817S型并条机和TM3809Y型高速并条机能实现智能断条、多备筒连续补筒等多项自动化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力用工,但是,目前的新型并条机只是在条筒满筒时,自动断条后将满条筒从工作位推出,通过斜坡滑落到并条机旁,后期仍由人工来发现和处理,并未实现棉纺车间的全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鉴于以上现状,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棉纺车间全智能化,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可应用于新型并条机的开发生产或改造,本技术成本较低,配合AGV移动机器人搬运条筒,实现棉纺车间的物流智能化,减少人工,提升生产效率。
[000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包括基座模块、移位模块、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并条筒的移动机器人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模块、移位模块、限位模块、筒位监测模块(4)和信号控制处理模块(5);所述的移位模块、限位模块、筒位监测模块(4)和信号控制处理模块(5)固定在基座模块的侧机架(103)上;所述的基座模块包括四个支脚(101)、U型机架(102)和两个侧机架(103);所述的U型机架(102)固定安装在四个支脚(101)上,所述的U型机架(102)上放置有条筒(6),所述的两个侧机架(103)位于U型机架(102)的两侧,所述的两个侧机架(10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模块;所述的移位模块包括电机(201)、链传动副(202)、若干个圆辊(203)和皮带传动副(204),所述的移位模块安装在基座模块上,若干个所述的圆辊(203)均固定安装在U型机架(102)上,相邻的圆辊(203)之间通过链传动副(202)连接,所述的电机(201)通过皮带传动副(204)与链传动副(202)相连接,所述的电机(201)可以带动皮带传动副(204)转动,皮带传动副(204)的转动会带动链传动副(202)的转动,链传动副(202)的转动可以带动圆辊(203)的转动,所述的圆辊(203)的转动可以带动条筒(6)移位;所述的限位模块包括气缸(301)、挡位块(302)和限位传感器(303),所述的限位传感器(303)固定安装在挡位块(302)上,所述的气缸(301)与挡位块(302)固定连接,所述的气缸(301)用于推动挡位块(302);所述的挡位块(302)为一对,呈V型布置,能自动对心条筒(6),使条筒(6)正确定位;所述的限位传感器(303)能检测条筒(6)是否移至限定的位置;所述的筒位监测模块(4)由红外对射传感器组成;所述的信号控制处理模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科杨太元范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秋弹性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