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742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监测腔;第一壳体设置有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第一安装位安装于安装腔,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缆的温度;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通过第二安装位安装于安装腔,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缆的电流。本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将其安装在引流电缆T接处,可以实时监测引流电缆分支电流状态以及T接位置的发热情况,解决在配网带负荷作业工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方式近距离进行测温测流,导致工作效率低且作业风险高的技术问题。高的技术问题。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网带电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供电系统中对配电网设备的停电检修这种作业方式与用户的持续用电需求形成了较大的矛盾,为了提高供电服务质量,供电企业不断优化配电网的检修方式,因此,配网带电作业方式在近年来得到广泛的运用。配电网系统的供电设备的检修是常态化的工作,对供电设备进行检修往往意味着该设备必须进行停电甚至整条线路的停电,停电检修作业方式意味着用户的用电质量降低,而配网带电作业的运用,大大减少了设备停电检修时的停电范围,配网带电作业则将设备停电检修对用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甚至可以实现检修过程不影响任何用户的用电。
[0003]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带负荷作业项目的应用已日渐常态化。目前,在带负荷作业施工过程中,当将引流电缆头安装于主线路上后,需要采用遮蔽毯或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对引流电缆头进行绝缘包裹后才能完成防护作业。
[0004]若采用绝缘毯进行包裹,则会导致现场施工人员无法定时对引流电缆与T接处进行测流测温工作。市面上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其结构设计中虽然预留有测温测流的检测窗口,但作业人员通过上述检测窗口,利用手持式测流与测温的工具对上述的引流电缆与T接处进行测流测温工作;若遇到复杂的现场,寻找合适的测温测流点将会花费较多时间,降低作业效率,且需要作业人员近距离拿着手持式检测工具靠近测温点,这样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将其安装在引流电缆T接处,可以实时监测引流电缆分支电流状态以及T接位置的发热情况,解决在配网带负荷作业工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方式近距离进行测温测流,导致工作效率低且作业风险高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监测腔,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监测腔;
[0008]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开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位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
缆的温度;所述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位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缆的电流。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3/4圆;
[0010]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1/4圆。
[0011]优选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关闭时进行锁紧;
[0012]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柱、锁紧柱和锁紧环,所述固定柱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锁紧柱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锁紧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柱,且所述锁紧环在转动过程中扣紧所述固定柱和所述锁紧柱。
[0013]优选的,所述锁紧环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套装部、连接部和扣紧部,所述锁紧环通过所述套装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柱,所述扣紧部可扣紧和脱离所述锁紧柱。
[0014]优选的,所述锁紧环还包括助扣部,所述助扣部一体连接于所述扣紧部的末端。
[0015]优选的,所述锁紧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扣紧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1/2圆环。
[0016]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红外温度传感器,且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中央;
[0017]所述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为霍尔电流传感器,且所述霍尔电流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前端。
[0018]优选的,还包括辅助提手,所述辅助提手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
[0019]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三组,且所述转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前端、中部和末端。
[00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监测腔,且第一壳体通过转动组件可转动地与第二壳体相连,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转动组件打开和关闭监测腔,有利于确保绝缘遮蔽监测装置与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良好接触。
[0022]2、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对引流电缆T接处进行测流测温的监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用于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的安装腔,有利于对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起到防水防尘作用,避免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淋雨损坏,便于提升监测系统的使用寿命。
[0023]3、安装腔开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有利于确保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在安装腔的稳定安装,避免在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安装过程中监测系统中的各电子元件发生位移,造成接触不良或测量误差。
[0024]4、将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安装在引流电缆T接处,可以实时监测引流电缆分支电流状态以及T接位置的发热情况,解决在配网带负荷作业工程中需要依靠人工方式近距离进行测温测流,导致工作效率低且作业风险高的技术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性能可靠。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0026]图2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0027]图3是本技术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0028]其中:第一壳体1、第一水平部11、第一竖直部12、第二壳体2、第二水平部21、第二竖直部22、转动组件3、监测腔101、安装腔102、第一安装位1021、第二安装位1022、锁紧组件6、固定柱61、锁紧柱62、锁紧环63、套装部631、连接部632、扣紧部633、助扣部634、辅助提手7。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转动组件3,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共同围成容纳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监测腔101,且所述第一壳体1通过所述转动组件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动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成容纳引流电缆T接位置的监测腔,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可转动地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打开和关闭所述监测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开设有第一安装位和第二安装位;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位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缆的温度;所述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通过所述第二安装位安装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用于测量引流电缆的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竖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水平部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3/4圆;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竖直部安装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水平部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1/4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的绝缘遮蔽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转动组件关闭时进行锁紧;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柱、锁紧柱和锁紧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湛荣李江成曹毅臻区国洪鲁永昌熊涛潘伟曹文彩方敏陈保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立胜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