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亚轩专利>正文

双绕组定子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7267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在定子上绕有主、辅两个绕组的双绕组定子电动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定子的主绕组线圈之外增绕一个同方向的辅绕组线圈,辅绕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主绕组线圈的尾端相连,辅绕组线圈的尾端与主绕组线圈的起始端间串接一个电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定子绕组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感应到辅绕组线圈中用电容储备起来移相到下半周期释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现。(*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在定子上绕有主、辅两个绕组的双绕组定子电动机。现有的电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在每个定子上都绕有一组定子线圈。在工作过程中,各个定子产生的磁场交替切割转子线圈,驱动转子转动。现有的这种电动机,当通过定子绕组线圈的正弦波交流电流由正半波向负半波过渡或由负半波向正半波过渡时,在定子绕组中产生一个反向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不仅消弱了定子线圈所产生的磁场降低了电动机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导致定子线圈发热。现有电动机的效率最高能达到6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在定子上绕有主、辅两个绕组线圈的双绕组定子电动机,将主绕组在电流从正半波向负半波过渡或从负半波向正半波过渡时所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感应到辅绕组中,并用电容将这部分能量储备起来,在下半个电流周期中释放出来作正功,用于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在定子的主绕组线圈之外增绕一个同方向的辅绕组线圈,辅绕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主绕组线圈的尾端相连,辅绕组线圈的尾端与主绕组线圈的起始端间串接一个电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优点1.将主绕组线圈在电流从正半波向负半波过渡和从负半波向正半波过渡时所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感应到辅绕组线圈后用电容储备起来移相到下半个周期中释放出来,转而做正功,不仅提高了电动机的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现有电动机发热的缺点,大大延长了电动机的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效率经实测高于80%;2.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生产制造。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是总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主、辅绕组线圈接线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在该实施例中,本技术由机壳(1)、定子(2)、转子(3)组成,(1).在每个定子的定子绕组线圈(4)之外增绕有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的起始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尾端相连、尾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起始端间串接有电容(C);(2).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匝数比为3565。权利要求1.双绕组定子电动机由机壳(1)、定子(2)、转子(3)组成,其特征在于(1).在每个定子的定子绕组线圈(4)之外增绕有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的起始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尾端相连、尾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起始端间串接有电容(C);(2).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匝数比为35∶65。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在定子上绕有主、辅两个绕组的双绕组定子电动机。本技术在定子的主绕组线圈之外增绕一个同方向的辅绕组线圈,辅绕组线圈的起始端与主绕组线圈的尾端相连,辅绕组线圈的尾端与主绕组线圈的起始端间串接一个电容。本技术将定子绕组线圈产生的反向电动势感应到辅绕组线圈中用电容储备起来移相到下半周期释放,提高了工作效率、延长了工作时间和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实现。文档编号H02K3/28GK2146807SQ9320934公开日1993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15日专利技术者苏亚轩 申请人:苏亚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绕组定子电动机由机壳(1)、定子(2)、转子(3)组成,其特征在于:(1).在每个定子的定子绕组线圈(4)之外增绕有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的起始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尾端相连、尾端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起始端间串接有电容(C);(2).定子辅助绕组线圈(5)与定子绕组线圈(4)的匝数比为35∶6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亚轩
申请(专利权)人:苏亚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