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83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包括:本体、采样室、控制器、小型电机和四叶螺旋桨;密封的本体内设置有若干采样室和深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通过传感线总线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本体的下端连接小型电机;小型电机连接四叶螺旋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深度传感器根据下潜的速度和时间来确定不同的下潜深度,可针对在特定水深的情况下,取不同深度的待测水样。该取样器能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使用,取样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样品质量。提高样品质量。提高样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


[0001]本技术属于实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

技术介绍

[0002]水下采样器是用于采集待测液体的一种装置,广泛用于各项科学研究中,是科学实验最常用、最普遍的器材之一,最常见的液体采样器多为手动式、单次采样器。
[0003]常见深水采样器体积偏大,自重较重,多为手动式、只能单次采样,同时在采取水样时很难保持原水位采样,或者是采集深度不准确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很难保持原位采集、单次采集,采集深度不准确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包括:本体、采样室、控制器、小型电机和四叶螺旋桨;
[0007]密封的本体内设置有若干采样室和深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通过传感线总线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
[0008]本体的下端连接小型电机;小型电机连接四叶螺旋桨。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感线总线包括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第五传感线和深度传感器传感线;深度传感器通过深度传感器传感线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采样室包括第一采样室、第二采样室、第三采样室和第四采样室。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样室上端设置第一液体探测器,第二采样室上端设置第二液体探测器,第三采样室上端设置第三液体探测器,第四采样室上端设置第四液体探测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样室、第二采样室、第三采样室和第四采样室的开口均位于本体的侧壁上,第一采样室的开口上设有第一控制门,第二采样室的开口上设有第二控制门,第三采样室的开口上设有第三控制门,第四采样室的开口上设有第四控制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均包括探测线;
[0014]第一液体探测器、第二液体探测器、第三液体探测器、第四液体探测器通过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中的探测线分别连接第一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二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三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四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一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二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三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四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用于根据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的信号,判断各采样室是否充满水。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均包括控制线;
[0016]第一控制门、第二控制门、第三控制门、第四控制门通过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
第三传感线、第四传感线中的控制线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一采样室控制按钮、第二采样室控制按钮、第三采样室控制按钮、第四采样室控制按钮。
[0017]进一步的,所述小型电机通过第五传感线连接小型电机控制按钮。
[0018]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为圆柱形,由金属材料制成。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采样室、第二采样室、第三采样室和第四采样室的形状相同、容量相同,在所述本体上由上至下依次布置。
[0020]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深度传感器根据下潜的速度和时间来确定不同的下潜深度,可针对在特定水深的情况下,取不同深度的待测水样。该取样器能够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使用,取样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样品质量。
[0022]2、本技术通过小型电机控制四叶螺旋桨的启停,使得本体下潜的重力与四叶螺旋桨向上的推力相互抵消,从而保证取样时本体的稳定与平衡,达到原位取样的目的。
[0023]3、本技术本体材质为金属材质,结构安全,整体体积较小,方便野外实验携带,圆柱形形状,便于采样器的下潜,同时也可以减少采样器在水中的阻力。采样室为金属材质,可推拉取出,操作方便,可多次重复利用,提高实验效率,同时减轻人员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传感线由防水材料包裹,防治止在水下作业时出现漏电等现象的发生;采样室的上端安装液体探测器,方便控制门的关闭。
附图说明
[002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平面图;
[0026]附图标记:1、本体;2、第一采样室;3、第二采样室;4、第三采样室;5、第四采样室;6、传感线总线;7、第一传感线;8、第二传感线;9、第三传感线;10、第四传感线;11、第一液体探测器;12、第二液体探测器;13、第三液体探测器;14、第四液体探测器;15、第一控制门;16、第二控制门;17、第三控制门;18、第四控制门;19、第一采样室控制按钮;20、第二采样室控制按钮;21、第三采样室控制按钮;22、第四样室控制按钮;23、小型电机控制按钮;24、控制器;25、小型电机;26、四叶螺旋桨;27、第五传感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以下详细说明均是示例性的说明,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所采用的所有技术术语与本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并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包括:本体1、采样室、控制器24、小型电机25和四叶
螺旋桨26;
[0031]密封的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采样室和深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通过传感线总线6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
[0032]本体1的下端连接小型电机25;小型电机25连接四叶螺旋桨26。
[0033]传感线总线包括第一传感线7、第二传感线8、第三传感线9、第四传感线10、第五传感线27和深度传感器传感线;深度传感器通过深度传感器传感线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
[0034]采样室包括第一采样室2、第二采样室3、第三采样室4和第四采样室5。
[0035]第一采样室2上端设置第一液体探测器11,第二采样室3上端设置第二液体探测器12,第三采样室4上端设置第三液体探测器13,第四采样室5上端设置第四液体探测器14。
[0036]第一采样室2、第二采样室3、第三采样室4和第四采样室5的开口均位于本体1的侧壁上,第一采样室2的开口上设有第一控制门15,第二采样室3的开口上设有第二控制门16,第三采样室4的开口上设有第三控制门17,第四采样室5的开口上设有第四控制门18。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深水多层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采样室、控制器(24)、小型电机(25)和四叶螺旋桨(26);密封的本体(1)内设置有若干采样室和深度传感器,深度传感器通过传感线总线(6)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本体(1)的下端连接小型电机(25);小型电机(25)连接四叶螺旋桨(26);所述传感线总线包括第一传感线(7)、第二传感线(8)、第三传感线(9)、第四传感线(10)、第五传感线(27)和深度传感器传感线;深度传感器通过深度传感器传感线与深度传感器显示器相连;所述采样室包括第一采样室(2)、第二采样室(3)、第三采样室(4)和第四采样室(5);所述第一采样室(2)、第二采样室(3)、第三采样室(4)和第四采样室(5)的开口均位于本体(1)的侧壁上,第一采样室(2)的开口上设有第一控制门(15),第二采样室(3)的开口上设有第二控制门(16),第三采样室(4)的开口上设有第三控制门(17),第四采样室(5)的开口上设有第四控制门(18);所述第一传感线(7)、第二传感线(8)、第三传感线(9)、第四传感线(10)均包括探测线;第一液体探测器(11)、第二液体探测器(12)、第三液体探测器(13)、第四液体探测器(14)通过第一传感线(7)、第二传感线(8)、第三传感线(9)、第四传感线(10)中的探测线分别连接第一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二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三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四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一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二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三液体探测器显示单元、第四液体探测器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雅李鹏王添杨志崔志伟裴磊赵晨光龚倪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