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825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本体;还包括污泥回流模块;污泥回流模块与厌氧反应器本体连通,污泥回流模块包括工作筒、输入管、输出管、驱动电机以及螺旋破碎板;通过设置由工作筒、输入管、输出管、驱动电机以及螺旋破碎板组成的污泥回流模块,将上浮以及流出反应器的污泥通过工作筒收集并利用螺旋破碎板将其打碎,并将打碎后污泥密度保持在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0002][0003]目前,污水处理的主流方式

生化处理,其原理是通过强化微生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转变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污泥)或无害的气体,使水质得到净化;相对污水处理技术,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力度还不够,对整个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是一种制约;
[0004]多年来,为了实现对污泥的处理,研究人员从好氧和厌氧两大方面对污泥的处理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污泥厌氧消化的优势如下:
[0005]1)厌氧消化可以减少能源动力消耗、节约能源,在处理成本方面比好氧处理要便宜得多,即使不计沼气作为能源所带来的收益,厌氧法处理成本约为好氧法成本的1/3;
[0006]2)厌氧处理能源需求很少,还能产生大量高热值的沼气,厌氧法理论上每除去1kg 的COD可以产生0.35m3的纯甲烷气,在标准大气压下,纯甲烷的燃烧值为3.93
×
107J/m3,高于天然气3.53
×
107J/m3;
[0007]而在厌氧消化中厌氧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多种厌氧菌复合聚集形成的外表为圆形生物集团被称为厌氧颗粒污泥,它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短的微生物距离;它既可以大大提高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延长污泥停留时间,也有利于基质向内部传递,加快反应速率;通常污泥密度与颗粒污泥粒径呈正相关,但随着粒径的增大,其内部接受到的营养就会降低,导致内部产生空腔乃至解体;颗粒污泥的抗压机械强度在0.2

1.5
×ꢀ
105N/M2,一般来说,小颗粒的强度要比大颗粒好;
[0008]厌氧污泥颗粒化是指絮状污泥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结构紧密、性质稳定、外表呈球形的生物集团;其形成过程分为五步:第一步为细菌增殖,第二步为小颗粒形成,第三步为小颗粒聚合,第四步为初生颗粒污泥形成,第五步为颗粒污泥成熟;其结构从外到内分别为具有亲水性的产酸菌,疏水性的氢营养型细菌、产酸产乙酸菌,甲烷髦毛菌,ECP将这三层细菌包围;
[0009]厌氧颗粒污泥的密度一般在1.03

1.08g/cm3,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沉降到反应器底部形成污泥床,但当其受到水力提升或气泡推力时颗粒污泥便会上浮,随出水水流流出反应器造成污泥流失;由于厌氧颗粒污泥购买成本高昂,一旦流失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同时,会导致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下降,处理效果变差,出水管堵塞,严重时甚至反应器崩溃;
[0010]因此,急需研究一款如何将上浮以及流出反应器的污泥进行收集并打碎,随之重新放置到反应器中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厌氧消化中厌氧颗粒污泥易于流失造成经济损失以及处理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001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本体;还包括:
[0013]污泥回流模块;所述污泥回流模块与厌氧反应器本体连通,污泥回流模块包括工作筒、输入管、输出管、驱动电机以及螺旋破碎板;所述工作筒位于厌氧反应器本体的一侧,且分别通过输入管以及输出管相连通,且输入管位于输出管的上侧;所述螺旋破碎板设置于工作筒内,并与安装在工作筒顶部的驱动电机连接,且螺旋破碎板外圈与厌氧反应器本体的内壁贴合。
[0014]具体的,所述螺旋破碎板由螺旋板以及开设有通道一的连接轴组成;所述螺旋板套设在连接轴的外圈上,且连接轴与驱动电机连接;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内且位于螺旋板上侧的连接轴外圈上套设有套环,套环与连接轴转动连接并与通道一连通,且套环通过软管与外部设置的气源模块连通。
[0015]具体的,所述连接轴的端部设置有甩动模块;所述甩动模块包括螺旋弹簧以及与螺旋弹簧连接的甩动球。
[0016]具体的,所述甩动球的外圈上均匀布置有一组破碎块。
[0017]具体的,所述螺旋弹簧为螺旋式的空心弹簧,螺旋弹簧中的通道与通道一连通,且螺旋弹簧的外圈上均匀开设有一组与螺旋弹簧中通道相连通的喷气孔。
[0018]具体的,所述甩动球的内部开设有一号区域以及与每个破碎块相对位置开设的气道一;所述一号区域通过通道二与螺旋弹簧中的通道连通;每个所述破碎块上开设有与气道一连通的气道二。
[0019]具体的,所述气道一的截面面积大于气道二的截面面积。
[0020]具体的,每个所述破碎块的端部设置有截面为弧形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通过弹簧连接在破碎块上开设的凹槽中,且推动块的一端面与破碎块的端面贴合。
[0021]具体的,所述甩动球的内部通过一组弹簧连接有球形的配重块。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通过设置由工作筒、输入管、输出管、驱动电机以及螺旋破碎板组成的污泥回流模块,将上浮以及流出反应器的污泥通过工作筒收集并利用螺旋破碎板将其打碎,并将打碎后污泥密度保持在1.5

1.8g/cm3之间的污泥输送至厌氧反应器本体内,从而提高了厌氧反应器本体内污泥浓度,大大提高厌氧反应器本体的稳定性以及处理效率。
[0024]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通过向厌氧反应器本体内通入温度为50℃的高压气源,一方面,高压气源可以实现对颗粒污泥的破碎,进一步较快实现对颗粒污泥的打碎,使其污泥密度保持在1.5

1.8g/cm3之间,从而提高其处理效果;另一方面,通入温度为50℃的高压气源,有利于实现对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使得破碎后的污泥再次成熟,从而提高了其处理效率。
[0025]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通过设置由螺旋弹簧以及甩动球组成的甩动模块,增大了甩动球与颗粒污泥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好的对大颗粒污泥进行打碎,另外,甩动球上均匀布置的一组破碎块能够近距离与相应的大颗粒污泥进行接触并破碎,缩短了大颗粒污泥到达破碎区域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大颗粒污泥进行打碎的效率以及打碎难度,使得更多的厌氧颗粒污泥被再次利用,降低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成本投入,同
时,增大了厌氧反应器本体内的厌氧颗粒污泥的浓度,从而提高其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污泥回流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中:厌氧反应器本体1、污泥回流模块2、工作筒21、输入管22、输出管23、驱动电机24、螺旋破碎板25、螺旋板251、连接轴252、通道一253、软管254、甩动模块3、螺旋弹簧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泥回流模块(2);所述污泥回流模块(2)与厌氧反应器本体(1)连通,污泥回流模块(2)包括工作筒(21)、输入管(22)、输出管(23)、驱动电机(24)以及螺旋破碎板(25);所述工作筒(21)位于厌氧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且分别通过输入管(22)以及输出管(23)相连通,且输入管(22)位于输出管(23)的上侧;所述螺旋破碎板(25)设置于工作筒(21)内,并与安装在工作筒(21)顶部的驱动电机(24)连接,且螺旋破碎板(25)外圈与厌氧反应器本体(1)的内壁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破碎板(25)由螺旋板(251)以及开设有通道一(253)的连接轴(252)组成;所述螺旋板(251)套设在连接轴(252)的外圈上,且连接轴(252)与驱动电机(24)连接;位于所述厌氧反应器本体(1)内且位于螺旋板(251)上侧的连接轴(252)外圈上套设有套环,套环与连接轴(252)转动连接并与通道一(253)连通,且套环通过软管(254)与外部设置的气源模块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52)的端部设置有甩动模块(3);所述甩动模块(3)包括螺旋弹簧(31)以及与螺旋弹簧(31)连接的甩动球(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波葛易徐邹影张瑞陈志婷李玉荣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