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47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罐,包括:升降筒、内筒和艾柱固定盘;内筒的底部形成能使艾灸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的艾灸通孔,内筒的顶部形成开口,内筒的周壁内侧开设有第一螺旋结构,内筒的周壁底部设有第一通气孔;升降筒的底部形成开口,艾柱固定盘可拆卸地设置于升降筒内,升降筒的周壁外侧开设有与第一螺旋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螺旋结构;升降筒从内筒顶部的开口套设在内筒中,升降筒底部的开口对应内筒底部的艾灸通孔,升降筒的高度小于内筒的高度,升降筒通过第二螺旋结构与第一螺旋结构的配合在内筒中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节艾灸温度,从而有效提高艾灸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艾灸效果。从而有效提高艾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罐


[0001]本技术涉及艾灸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艾灸罐。

技术介绍

[0002]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在艾灸的众多使用方法中,最常见的是直接将艾叶制成的艾柱或艾条置于穴位处的皮肤上,虽然这种艾灸的效果最好,但是会给皮肤带来烫伤。因此,为了防止烫伤皮肤以及使用的方便性,人们设计研发了一次性的便携式艾灸,将艾绒饼或灸条已经提前固定于艾灸罐中,在使用时只需要点燃绒饼或灸条并将艾灸罐粘贴于人体穴位即可。但是,由于这种艾灸罐的艾柱在刚艾灸时离皮肤较远,使用者感受不到温度,艾灸效果不佳;而且当艾柱燃烧到底部时,艾火距离皮肤很近又会将皮肤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艾灸罐。
[000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艾灸罐,包括:升降筒、内筒和艾柱固定盘;
[0006]内筒的底部形成能使艾灸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的艾灸通孔,内筒的顶部形成开口,内筒的周壁内侧开设有第一螺旋结构,内筒的周壁底部设有第一通气孔;
[0007]升降筒的底部形成开口,艾柱固定盘可拆卸地设置于升降筒内,升降筒的周壁外侧开设有与第一螺旋结构相配合的第二螺旋结构;
[0008]升降筒从内筒顶部的开口套设在内筒中,升降筒底部的开口对应内筒底部的艾灸通孔,升降筒的高度小于内筒的高度,升降筒通过第二螺旋结构与第一螺旋结构的配合在内筒中轴向移动。
[0009]优选地,还包括环状底托,环状底托同轴设置于内筒的底部。
[0010]优选地,还包括外筒,外筒的底部和顶部均形成开口,外筒从内筒的顶部套设固定于内筒外,且外筒底部和环状底托之间留有用于与第一通气孔连通的第一间隙。
[0011]优选地,环状底托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用于支撑外筒底部的支撑件。
[0012]优选地,支撑件呈条状,条状的支撑件沿环状底托的径向延伸。
[0013]优选地,外筒的周壁内侧和内筒的周壁外侧之间留有用于连通第一通气孔和第一间隙的第二间隙。
[0014]优选地,外筒与环状底托或内筒可拆卸固定。
[0015]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环形的双面胶带,且双面胶带与环状底托相匹配。
[0016]优选地,第一螺旋结构的底端和内筒的艾灸通孔之间在内筒的轴向上留有距离。
[0017]优选地,升降筒顶部开设有第二通气孔。
[0018]优选地,升降筒的顶部设有用于转动的转动结构。
[0019]优选地,还包括隔离网罩,隔离网罩从内筒的顶部开口设置于内筒内且靠近内筒底部的艾灸通孔。
[0020]本技术中,所提出的艾灸罐,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升降筒通过第二螺旋结构与第一螺旋结构的配合在内筒中轴向移动,旋转升降筒即可调节固定在艾柱固定盘上的艾灸柱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温度,可有效提高艾灸效果,而且方便艾灸柱的拆装和点燃;而且由于内筒的周壁底部设有第一通气孔,而升降筒的高度小于内筒的高度,当升降筒完全位于内筒内部时,位于升降筒内部的艾灸柱依然能够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了艾灸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艾灸罐的爆炸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的升降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的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的外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艾灸罐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

图5,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艾灸罐,包括:升降筒1、内筒2和艾柱固定盘4;
[0027]内筒2的底部形成能使艾灸柱8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的艾灸通孔,内筒2的顶部形成开口,内筒2的周壁内侧开设有第一螺旋结构22,内筒2的周壁底部设有第一通气孔21;
[0028]升降筒1的底部形成开口,艾柱固定盘4可拆卸地设置于升降筒1内,升降筒1的周壁外侧开设有与第一螺旋结构22相配合的第二螺旋结构11;
[0029]升降筒1从内筒2顶部的开口套设在内筒2中,升降筒1底部的开口对应内筒2底部的艾灸通孔,升降筒的高度小于内筒2的高度,升降筒1通过第二螺旋结构11与第一螺旋结构22的配合在内筒1中轴向移动。
[0030]本技术具体使用时,握住内筒2,转动升降筒1使得升降筒1相对于内筒2轴向移动直至将升降筒1与内筒2分离;
[0031]接者,将艾柱固定盘4与升降筒1分离,并将艾灸柱8固定在艾柱固定盘4上,点燃艾灸柱8,再将艾柱固定盘4固定在升降筒1内;
[0032]然后,将升降筒1伸入内筒2内,并转动升降筒1使升降筒1在内筒2内螺旋下降;
[0033]接着,将胶黏剂贴至内筒2底部上,并内筒2粘贴至皮肤上,以使艾灸柱8燃烧产生的热量由内筒2底部的艾灸通孔传递至皮肤处,从而对皮肤进行艾灸。
[0034]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升降筒1通过第二螺旋结构11与第一螺旋结构22的配合在内筒1中轴向移动,旋转升降筒1即可调节固定在艾柱固定盘4上的艾灸柱8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温度,可有效提高艾灸效果,而且方便艾灸柱8的拆装和点燃;此外,由于内筒2的周壁底部设有用于进出气的第一通气孔21,而升降筒1的高度小于内筒2的高度,当升降筒1完全位于内筒2内部时,位于升降筒1内部的艾灸柱8依然能够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了艾灸效果。
[0035]当然,在本实例中,第一通气孔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36]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通气孔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通气孔沿内筒2底部轴向布置。
[0037]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当第一通气孔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通气孔被划分为多个透气孔组,多个透气孔组件沿内筒2的轴向间隔布置在内筒2底部,每个透气孔组包括至少一个透气孔,每个透气孔组中的透气孔沿内筒的周向间隔布置。
[0038]需要说明的是,艾灸通孔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0039]在本实施例中,艾柱固定盘4通过螺栓固定在升降筒1内。
[0040]参照图5,当然,为了避免升降筒1轴向向下移动距离过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结构22的底端和内筒2的艾灸通孔之间在轴向上留有距离。
[0041]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内筒2的周壁内侧底部设有用于限制升降筒1行程的下行程限位挡块,以避免升降筒1轴向向下移动距离过度,不容易进行复位操作。
[0042]为了方便将内筒2固定在使用者的皮肤上,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环状底托5,环状底托5同轴设置于内筒2的底部。
[0043]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还包括外筒3,外筒3的底部和顶部均形成开口,外筒3从内筒2的顶部套设固定于内筒2外,且外筒3底部和环状底托5之间留有用于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筒(1)、内筒(2)和艾柱固定盘(4);内筒(2)的底部形成能使艾灸柱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的艾灸通孔,内筒(2)的顶部形成开口,内筒(2)的周壁内侧开设有第一螺旋结构(22),内筒(2)的周壁底部设有第一通气孔(21);升降筒(1)的底部形成开口,艾柱固定盘(4)可拆卸地设置于升降筒(1)内,升降筒(1)的周壁外侧开设有与第一螺旋结构(22)相配合的第二螺旋结构(11);升降筒(1)从内筒(2)顶部的开口套设在内筒(2)中,升降筒(1)底部的开口对应内筒(2)底部的艾灸通孔,升降筒(1)的高度小于内筒(2)的高度,升降筒(1)通过第二螺旋结构(11)与第一螺旋结构(22)的配合在内筒(2)中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状底托(5),环状底托(5)同轴设置于内筒(2)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筒(3),外筒(3)的底部和顶部均形成开口,外筒(3)从内筒(2)的顶部套设固定于内筒(2)外,且外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伟韩勇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享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