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45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筒。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使第二螺纹筒移动,配合第二滑动装置与伸缩装置,使站立框上移,将站立框上移到合适的高度,便于根据需要对站立框的高度进行调整,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使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使第一螺纹筒移动,配合第一滑动装置,使固定柱移动,将固定柱下移,固定柱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对此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此装置时此装置移动,提高了此装置的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
[0003]然而,现有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由于结构简单,不便于根据需要对高度进行调整,造成使用不便,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对支架的高度进行调整的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成了这一
人员需要探讨与交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解决了不便于根据需要对高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筒,所述第一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筒,所述顶部设置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顶部设置有站立框。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与转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转动装置的数量均为两个。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与手柄,所述转盘安装在第一螺纹杆的一端,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手柄。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与第一螺纹筒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与固定柱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一端与第二螺纹筒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另一端与站立框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筒与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站立框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万向轮呈线性排列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底
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通过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使第二螺纹筒移动,配合第二滑动装置与伸缩装置,使站立框上移,将站立框上移到合适的高度,便于根据需要对站立框的高度进行调整,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通过手动转动转动装置,使第一螺纹杆转动,从而使第一螺纹筒移动,配合第一滑动装置,使固定柱移动,将固定柱下移,固定柱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对此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此装置时此装置移动,提高了此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立体剖面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种立体剖面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立体剖面结构图。
[0019]图中:1第一壳体;2万向轮;3第一螺纹杆;4转动装置;5第一螺纹筒;6第一滑动装置;7固定柱;8电机;9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筒;11第二滑动装置;12第二壳体;13伸缩装置;14站立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4,第一螺纹杆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筒5,第一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动装置6,第一滑动装置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7,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9,第二螺纹杆9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筒10,顶部设置有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滑动装置11,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伸缩装置13,伸缩装置13的顶部设置有站立框14。
[0022]本实施例中,本装置中所有用电设备均通过内置蓄电池进行供电,通过万向轮2将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通过手动转动手柄,使转盘转动,使第一螺纹杆3转动,从而使第一螺纹筒5移动,配合第一滑动装置6,使固定柱7移动,将固定柱7下移,固定柱7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对此装置进行固定,施工人员站立在站立框14的内部,通过电机8带动第二螺纹杆9转动,使第二螺纹筒10移动,配合第二滑动装置11与伸缩装置13,使站立框14上移,将站立框14上移到合适的高度,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通过电机8带动第二螺纹杆9反向转动时,使第二螺纹筒10下移,配合第二滑动装置11与伸缩装置13,可以使站立框14下移。
[0023]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万向轮2将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便于随意移
动此装置的位置,通过手动转动手柄,使转盘转动,使第一螺纹杆3转动,从而使第一螺纹筒5移动,配合第一滑动装置6,使固定柱7移动,将固定柱7下移,固定柱7的一端与地面接触,对此装置进行固定,防止在使用此装置时此装置移动,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0024]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在站立框14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防滑条,在施工人员站立在站立框14的内部时可以进行防滑,增加了此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此装置的安装性。
[0025]在本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通过电机8带动第二螺纹杆9转动,使第二螺纹筒10移动,配合第二滑动装置11与伸缩装置13,使站立框14上移,将站立框14上移到合适的高度,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便于根据需要对站立框14的高度进行调整,提高了此装置的实用性。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装置(4),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筒(5),所述第一壳体(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滑动装置(6),所述第一滑动装置(6)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7),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二螺纹杆(9),所述第二螺纹杆(9)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螺纹筒(10),顶部设置有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滑动装置(11),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伸缩装置(13),所述伸缩装置(13)的顶部设置有站立框(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3)的一端贯穿第一壳体(1)与转动装置(4)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与转动装置(4)的数量均为两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复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忠信博达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