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627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其中,输送装置包括机架、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摆动机构和过渡结构;摆动机构用以带动第一输送单元横向摆动,第一输送单元的上游对接端由居中对接位置摆动至第一极限偏摆位置所经区域为第一扫掠区域;过渡机构包括支撑结构、第一过渡板及第二过渡板,支撑结构位于第一扫掠区域朝向第二输送单元的内侧;第一过渡板及第二过渡板堆叠在支撑结构的顶端;第一输送单元横向摆动时带动第一过渡板相对第二过渡板横向摆动,以使第一过渡板与第二过渡板配合遮挡上游对接端和第二输送单元的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输送装置能够在保证过渡板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增大第一输送单元的摆动幅度。幅度。幅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送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货物输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流输送需求日渐提高,对装卸货机、输送装置等的装载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皮带输送机具有中间输送单元和首端输送单元,首端输送单元可相对中间输送单元横向摆动。通常地,为了保证货物的顺利输送,在首端输送单元的尾端固定连接第一过渡板,在中间输送单元的首端固定连接第二过渡板,使得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层叠,以保证首端输送单元在横向摆动时,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能够平滑过渡首端输送单元和中间输送单元。
[0003]在装置使用过程中,货物通过第二过渡板和第一过渡板上表面,会对过渡板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下方无支撑,或连接的支撑架强度不够,会使得过渡板塌陷变形损坏。而要增加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支撑强度,通常需要由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两端分别引出两个较大的支撑架。例如在US13917832中,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两端均引出较大的支撑架,则较大的支撑架势必会占用较大的摆动空间,在需要摆动首端输送单元时,为了避免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的支撑架相互干涉,则使得首端输送单元的横向摆动幅度较小,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输送装置,旨在保证过渡板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增大输送单元的摆动幅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沿横向方向可活动对接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摆动机构和过渡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具有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游对接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具有邻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下游对接端;
[0007]摆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摆动机构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横向摆动,以使所述上游对接端相对所述下游对接端具有居中对接位置和第一极限偏摆位置,所述上游对接端由所述居中对接位置摆动至所述第一极限偏摆位置所经区域为第一扫掠区域;
[0008]过渡机构设于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所述过渡机构包括支撑结构、第一过渡板以及第二过渡板,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及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扫掠区域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内侧;所述支撑结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所述机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板及所述第二过渡板在上下方向上堆叠在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
[0009]所述第二过渡板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固定
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上游对接端联动相接,以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横向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过渡板相对所述第二过渡板横向摆动;在预设的摆动范围内,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配合遮挡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游对接端相对所述下游对接端还具有第二极限偏摆位置,所述第一极限偏摆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偏摆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居中对接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游对接端由所述居中对接位置摆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经区域为第二扫掠区域,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扫掠区域、所述第二扫掠区域及所述下游对接端围合的区域内。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臂、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及转接轴套,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转接轴套可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心轴,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套,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游对接端;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摆臂或中心轴。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轴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围,所述转接轴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下方;所述第一过渡板层叠于所述第二过渡板上方,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加强肋板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轴套,所述第二过渡板在所述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轴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套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板的相邻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轴套的外周面,所述加强肋板沿所述第二过渡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轴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围,且位于第二输送单元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的下端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可绕所述支撑结构的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过渡板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下游对接端设置。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渡板具有沿所述输送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二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抵接所述下游对接端,所述第二过渡板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转接轴套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一侧,以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横向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二过渡板沿所述下游对接端的宽度方向滑动。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具有沿所述输送装置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均抵接所述上游对接端;所述过渡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过渡板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渡板上方。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板主体及自所述板主体靠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侧边向下延伸的抵接侧壁,所述板主体层叠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上方,且所述板主体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渡板;所述上游对接端横向上的两侧各通过一所述摆臂与所述转接轴套固定连接,每一所述摆臂邻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位置朝向所述下游对接端凸设有抵接凸耳,所述抵接侧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抵接于两所述抵接凸耳。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包括邻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第一遮挡区和邻近所述下游对接端的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过渡板包括邻近所述下游对接端的第二遮挡区和邻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第二层叠区;
[0019]所述第一遮挡区层叠于所述第二层叠区的上方,第一层叠区层叠于所述第二遮挡区的上方,所述第一遮挡区与所述第二遮挡区配合以遮挡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
[0020]所述第一层叠区的面积沿第一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设置,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一层叠区和所述第二遮挡区在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中部。
[00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层叠区的面积沿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向两侧逐渐减小设置,所述第二过渡板还包括止抵凸角,所述第二层叠区在所述第一侧边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各连接有一所述止抵凸角,所述止抵凸角凸出所述第二层叠区远离所述第二遮挡区的侧边设置。
[00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游对接端或所述摆臂。
[00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轴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围,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止动件和锁止件,所述止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沿横向方向可活动对接的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具有邻近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上游对接端,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具有邻近所述上游对接端的下游对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摆动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摆动机构用以带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横向摆动,以使所述上游对接端相对所述下游对接端具有居中对接位置和第一极限偏摆位置,所述上游对接端由所述居中对接位置摆动至所述第一极限偏摆位置所经区域为第一扫掠区域;过渡机构,设于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所述过渡机构包括支撑结构、第一过渡板以及第二过渡板,所述支撑结构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及所述第二输送单元之间的间隙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第一扫掠区域朝向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内侧;所述支撑结构在上下方向上相对所述机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板及所述第二过渡板在上下方向上堆叠在所述支撑结构的顶端;所述第二过渡板在所述第二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上游对接端联动相接,以在所述第一输送单元相对所述第二输送单元横向摆动时带动所述第一过渡板相对所述第二过渡板横向摆动;在预设的摆动范围内,所述第一过渡板与所述第二过渡板配合遮挡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对接端相对所述下游对接端还具有第二极限偏摆位置,所述第一极限偏摆位置和所述第二极限偏摆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居中对接位置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游对接端由所述居中对接位置摆动至所述第二极限位置所经区域为第二扫掠区域,所述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扫掠区域、所述第二扫掠区域及所述下游对接端围合的区域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臂、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心轴及转接轴套,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转接轴套可绕所述中心轴的轴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心轴,所述摆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接轴套,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游对接端;所述支撑结构连接于所述摆臂或中心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轴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围,所述转接轴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游对接端和所述下游对接端之间的间隙下方;所述第一过渡板层叠于所述第二过渡板上方,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渡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加强肋板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撑轴套,所述第二过渡板在所述输送装置宽度方向上的中部与所述支撑轴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套的下端与所述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加强肋板的相邻两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过渡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轴套的外周面,所述加强肋板沿所述第二过渡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延伸。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轴套套设于所述中心轴外围,且位于第二输送单元的下方,所述支撑结构的下端与所述摆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渡板可绕所述支撑结构的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结构的上端,且所述第二过渡板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下游对接端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板具有沿所述输送装置宽
度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步灼黄建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良佐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