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27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包括握持件、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和动力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在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相向/相背偏摆运动。动力部包括有柔性杆、力传递机构和弹性回复件。力传递机构用来驱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同时执行偏摆运动,且将经由柔性杆传递而来的牵引力再次分配至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弹性回复件用于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间产生弹性复位力,且在第一钳臂相向于第二钳臂执行偏摆运动的进程中,弹性回复件因受到力作用而存储弹性势能,而当柔性杆解除对力传递机构的持续牵拉后,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如此一来,不但简化了施力手柄的设计结构,降低了组装困难度,而且还确保钳头具有较高的复位速度。高的复位速度。高的复位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


[0001]本技术涉及肾科医疗器械制造
,尤其是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

技术介绍

[0002]肾切除是一种治疗肾脏疾病的外科手术,其适用于肾恶性肿瘤、肾结核、严重的肾积水、肾结石或肾损伤等。具体手术步骤大致如下:首先需切开及分离腹横筋膜和肾周围筋膜;采用经第12肋缘下切口或经11肋间切口,以排出胸腔内空气;分离肾门;借用肾蒂钳夹持肾蒂,应在明确钳夹位置后先行试夹,复查位置满意后再夹紧。不可在夹紧后发现位置不适宜而又放开肾蒂钳,这样会造成组织损伤和大量出血;肾脏切除。
[0003]在现有技术中,肾蒂钳由施力手柄和钳头构成。当需要执行对肾蒂的夹持操作时,医护人员首先手持肾蒂钳靠近肾蒂,而后扳动施力手柄以驱动传力杆,在推力的作用下以张开钳头,即夹持角逐渐地增大,与此同时,设于施力手柄上的复位弹簧储蓄弹性势能,随后继续推进钳头到位,随后,松开施力手柄,复位弹簧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经由传力杆施以回拉力以缩小夹持角,期间需要多次重复钳头张开、闭合进程,直至两钳臂同时稳定、且精准地夹持于肾蒂上。现有施力手柄同时兼具有张开钳头和闭合钳头功能,在其狭隘的内腔中需增设复位弹簧固定结构,势必导致其内部设计结构复杂,进而使其成品不良率居高不下。另外,因复位弹簧附属于施力手柄,其复位力需经由传力杆来进行传递,传递距离较远,且传力杆的端部铰接处或多或少地存在有装配间隙,势必会降低钳头的复位速度,进而最终影响到手术的操控性以及安全性。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故,本技术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的出现。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与施力手柄相配套应用,其包括握持件、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铰轴以及动力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同时借由第一铰轴以与握持件相铰接,且在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相向/相背偏摆运动,以实现/解除对组织的夹持。由握持件的前侧壁向后延伸出一安装腔。第一铰轴嵌设于握持件内,且横穿安装腔。动力部包括有柔性杆、力传递机构以及弹性回复件。由握持件的后侧壁相前延伸出有一与安装腔相贯通的、供柔性杆自由穿越的牵拉孔。力传递机构用来驱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同时地执行偏摆运动,且将经由柔性杆传递而来的牵引力再次分配至第一钳臂、第二钳臂。弹性回复件用于在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间产生弹性复位力,且在第一钳臂相向于第二钳臂执行偏摆运动的进程中,弹性回复件因受到力作用而存储弹性势能,而当柔性杆解除对力传递机构的持续牵拉后,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以使得第一钳臂相背于第二钳臂执行偏摆运动。
[000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钳臂依序由第一夹持段和第一铰接
段构成。第二钳臂依序由第二夹持段和第二铰接段构成。第一夹持段和第二夹持段协同作用以实现/解除对组织的夹持。在第一夹持段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夹持部,相对应地,在第二夹持段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夹持部相适配的第二夹持部。在第一铰接段、第二铰接段上分别开设有同时供第一铰轴横穿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弹性回复件优选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铰接段、第二铰接段上。
[0008]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弹性回复件亦可优选为压缩弹簧。位于第一夹持部的正后方,压缩弹簧的一端嵌设于第一夹持段的内侧壁上,而其自由端与第二夹持段的内侧壁正相对。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第一夹持部由多个均布于第一夹持段内侧壁上的夹持凹坑构成。第二夹持部由多个均布于第二夹持段内侧壁上的、且与夹持凹坑一一相适配的夹持凸起构成。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一夹持段上设有泄压部。泄压部包括有多个由第一夹持段的外侧壁向内延伸的,且一一对应地与夹持凹坑相贯通的泄气孔。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力传递机构包括有滑移件、第一连板、第二连板、第二铰轴、第三铰轴以及第四铰轴。滑移件内置于牵拉孔中,且在柔性杆的牵拉力作用下自由地执行滑移运动。第一连板的两端分别与滑移件、第一铰接段相铰接;而第二连板的两端分别与滑移件、第二铰接段相铰接。第二铰轴依序横穿第一连板、滑移件以及第二连板;第三铰轴同时横穿第一连板和第一铰接段;第四铰轴同时横穿第二连板和第二铰接段。
[0012]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肾蒂钳钳头,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上设有用来操控两钳臂复位进程的弹性回复件。在手术期间,两钳臂在弹性回复件弹性力的作用下保持于张开状态,而当需要实现对肾蒂的夹持时,医护人员需要扳动施力手柄,此时,柔性杆受到拉力的作用,进而两钳臂同时受到旋动力作用而缩小夹持角,直至实现对肾蒂的夹紧,在此进程中,弹性回复件因受到压力的作用而存储弹性势能;而当需要放松对肾蒂的夹持时,医护人员仅需松开施力手柄,此时,柔性杆完全处于非受力自由状态,而弹性回复件所存储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以自动、且快速地张开两钳臂。如此一来,一方面,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案,大大地简化了施力手柄的设计结构,降低了组装困难度,且有效地提升了成品的良品率;另一方面,使得钳头在手术中具有较高的复位速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等待用时,利于实现肾蒂钳在实际手术中具有优良的操控体验,降低手术意外风险。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中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亦是本技术中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隐去
握持件后)。
[0016]图3是本技术中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握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钳臂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6是本技术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钳臂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7是本技术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钳臂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8是本技术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钳臂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9亦是本技术中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隐去握持件后)。
[0023]图10是图9的I局部放大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与施力手柄相配套应用,其包括握持件、第一钳臂、第二钳臂、第一铰轴以及动力部;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同时借由所述第一铰轴以与所述握持件相铰接,且在所述动力部的驱动力作用下执行相向/相背偏摆运动,以实现/解除对组织的夹持;由所述握持件的前侧壁向后延伸出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铰轴嵌设于所述握持件内,且横穿所述安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包括有柔性杆、力传递机构以及弹性回复件;由所述握持件的后侧壁相前延伸出有一与所述安装腔相贯通的、供所述柔性杆自由穿越的牵拉孔;所述力传递机构用来驱动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同时地执行偏摆运动,且将经由所述柔性杆传递而来的牵引力再次分配至所述第一钳臂、所述第二钳臂;所述弹性回复件用于在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间产生弹性复位力,且在所述第一钳臂相向于所述第二钳臂执行偏摆运动的进程中,所述弹性回复件因受到力作用而存储弹性势能,而当所述柔性杆解除对所述力传递机构的持续牵拉后,所述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势能得到释放以使得所述第一钳臂相背于所述第二钳臂执行偏摆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迅速肾蒂钳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依序由第一夹持段和第一铰接段构成;所述第二钳臂依序由第二夹持段和第二铰接段构成;所述第一夹持段和所述第二夹持段协同作用以实现/解除对组织的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段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夹持部,相对应地,在所述第二夹持段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适配的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一铰接段、所述第二铰接段上分别开设有同时供所述第一铰轴横穿的第一铰接孔、第二铰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娜许照黄掣曌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