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α,β-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609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α,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
α
,
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合成
,具体涉及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是α,β

不饱和酰胺类化合物的重要含磷类似物,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11021816.0)和酶抑制剂,如丙型肝炎NS5B毒株的非核苷类抑制剂(C.P.Rouviere,A.Amador,E.Badaroux,T.Convard,D.Da Costa,D.Dukhan,L.Griffe,J.

F.Griffon,M.La Colla,F.Leroy,M.Liuzzi,A.Giulia Loi,J.McCarville,V.Mascia,J.Milhau,L.Onidi,J.

L.Paparin,R.Rahali,E.Sais,M.Seifer,D.Surleraux,D.Standring,C.Dousson,Bioorg.Med.Chem.Lett.2016,26,4536

4541.),还可以用做荧光探针(A.Simeonov,A.Jadhav,C.J.Thomas,Y.Wang,R.Huang,N.T.Southall,P.Shinn,J.Smith,C.P.Austin,D.S.Auld,J.Inglese,J.Med.Chem.2008,51,2363

2371.)。此外,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还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药物化学、农药和合成化学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0003]由于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在有机合成中广泛应用,人们为其开发了几种制备方法。通过α,β

不饱和膦酰氯与胺反应来制备α,β

不饱和膦酰胺(A.M.G.S.D.Fazylov,A.B.Karimova,S.Z.Kudaibergenova,Russ.J.Gen.Chem.2000,74,1133

1134),通过烯丙基膦酰胺的加热重排制备α,β

不饱和膦酰胺(R.Zhu,C.Q.Pan,Z.H.Gu,Org.Lett.2015,17,5862

5865.D.A.Evans,J.M.Takacs,K.M.Hurst,J.Am.Chem.Soc.1979,101,371

378),通过P

氨基

1,2

氧磷杂环丁烯衍生物的加热电开环来制备α,β

不饱和膦酰胺(O.Illa,H.Gornitzka,V.Branchadell,Eur.J.Org.Chem.2003,2003,3147

3152.O.I.Kolodyazhnii A.O.Kolodyazhnaya,Russ.J.Gen.Chem.2015,85,359

365),以及亲核试剂对乙炔基膦酰胺的亲核加成来合成α,β

不饱和膦酰胺(M.A.Kasper,M.Glanz,A.Stengl,M.Penkert,S.Klenk,T.Sauer,D.Schumacher,J.Helma,E.M.Krause,C.Cardoso,H.Leonhardt,C.P.R.Hackenbergerl,Angew.Chem.Int.Ed.2019,58,11625

11630)。这些制备方法往往底物适用范围有限或者立体选择性差,难以合成结构多样性的和高立体选择性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膦酰氯类化合物和亚胺类化合物在碱存在下反应得到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反应原料简单易得,过程容易操作。所得到的化合物可应用于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有机材料、药物以及农药等多个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类化合物可作为重要的有机材料、药物以及农药,还可用作有机材料、药物及农药合成的中间体,用于多种材料、药物和农药的制备。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膦酰氯类化合物和亚胺为原
料,原料简单易得,且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是一种适合于大量制备的简便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式1),其是通过膦酰氯类化合物(式2)与亚胺类化合物(式3)在碱存在下发生反应得到的。
[0008][0009]上述反应式中:
[0010]R2、R3、R4、R6和R7可以为氢;R1、R2、R3、R4、R5、R6和R7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R4和R6还表示具有2~6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8~12个碳原子的芳基烯基,芳基可以含有烷基、氟、氯、溴、氰基、硝基、二甲氨基作为取代基;R1、R2、R3、R4、R5、R6和R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3和R4可以成环,形成环烷基;R5和R7可以成环,形成的环可以含有氧或者硫杂原子,形成的环还可以有1~2个并合的苯环,并合的苯环上还可以带有甲基、乙基、氟、氯、溴、氰基、硝基作为取代基。
[0011]其中所述的烷基是指具有1~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己基、异己基,特别优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最优选为甲基和乙基。
[0012]所述的环烷基是指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甲基环丙基、甲基环戊基、二甲基环丙基。
[0013]所述的芳基是指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优选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邻乙基苯基、间乙基苯基、对乙基苯基、2,3

二甲基苯基、2,4

二甲基苯基、2,5

二甲基苯基、2,6

二甲基苯基、3,4

二甲基苯基、3,5

二甲基苯基、邻甲氧基苯基、间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邻乙氧基苯基、间乙氧基苯基、对乙氧基苯基、2,3

亚甲氧基苯基、3,4

亚甲氧基苯基、邻氟苯基、间氟苯基、对氟苯基、邻氯苯基、间氯苯基、对氯苯基、邻硝基苯基、间硝基苯基、对硝基苯基、邻氰基苯基、间氰基苯基、对氰基苯基、萘
‑1‑
基、萘
‑2‑
基、联苯基等。
[0014]所述的烯基是指具有2~6个碳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如式1所示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将式2所示的膦酰氯类化合物和式3所示的亚胺类化合物与碱反应得到式1所示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其中:R2、R3、R4、R6和R7可以为氢;R1、R2、R3、R4、R5、R6和R7表示具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3~6个碳原子的环烷基、具有6~12个碳原子的芳基,R4和R6还表示具有2~6个碳原子的烯基、具有8~12个碳原子的芳基烯基,芳基可以含有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二甲氨基作为取代基;R1、R2、R3、R4、R5、R6和R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R3和R4可以成环,形成环烷基;R5和R7可以成环,形成的环可以含有氧或者硫杂原子,形成的环还可以有1~2个并合的苯环,并合的苯环上还可以带有甲基、乙基、甲氧基、乙氧基、氟、氯、溴、氰基、硝基、二甲氨基作为取代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为反式构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亚胺由醛和胺原位反应生成,直接使用。4.如权利要求1和3所述的α,β

不饱和膦酰胺类化合物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喜符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