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608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小麦田叶面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杀菌组合物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田叶面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 叶面肥。

技术介绍

[0002]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其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可发生,“三 腐一枯”是赤霉病病例特征,即茎腐、穗腐、基腐和苗枯。受感染的小麦不 仅会出现大规模减产,而且还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 雪腐镰刀菌烯等,这些真菌毒素具有致畸致癌作用,且可损害人体免息系统。 从而威胁人类健康。化学防控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手段,多菌灵、甲基 托布津、丙硫菌唑和叶菌唑等杀菌剂是防止小麦赤霉病的常用化学药剂。但 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产生环境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等一些 列问题。
[0003]丹皮酚,又称牡丹酚,是一种小分子的酚类化合物,其分子量为166.18, 分子式为C9H10O3,化学名称为2

羟基
‑4‑
甲氧基苯乙酮。丹皮酚常用作医药 制剂原料以及护发、护肤、美容和牙膏等日化产品的原料。随着对其的不断 研究发现,丹皮酚还可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性,申请号CN202110453925.1, 就公开了丹皮酚作为农业杀菌剂的用途,并具体公开了丹皮酚可用于防治枯 萎病、灰霉病、赤霉病和蔓枯病等多种农业真菌性病害。
[0004]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可以扩大防治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残留 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专利技术人通过试验发现将丹皮酚与丁香菌 酯或多菌灵复配后均有明显增效作用,可以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可以 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剂量;同时在上述的复配中加入植物叶面肥,在使用时 既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又可以为小麦生长补充营养物质,有利于提高小麦 的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其中杀菌组合 物可以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植物叶面肥又可以为小麦生长补充营养物质, 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杀菌 组合物1.5

40%、植物叶面肥3

30%、分散剂1

10%、润湿剂1

4%,填料补 充至100%;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或多菌灵与丹皮酚 复配而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丁香菌酯与丹皮酚的质量比为1

3:25

1。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多菌灵与丹皮酚的质量比为1

20:5

1。
[0010]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叶面肥为尿素、硝酸钾、硫酸铵、氯化钾、硝酸铵、 磷酸二氢铵、硫酸镁和四水硼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钙;所述湿润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和月桂醇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二种的组合物;所述填料为高岭土、陶土、滑石 粉和葡萄糖中的一种或
多种的组合物。
[0012]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制备所述的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的方法, 将称取的各组分加入混合釜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大小为 10

20μm,再次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功能型叶面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功能型叶面肥含有杀菌组合物和植物叶面肥等成分,其中杀 菌组合物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使用时,杀菌组合物防治小麦赤霉病,植物 叶面肥为小麦生长补充营养物质,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0015](2)本专利技术功能型叶面肥杀菌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在复配时对小麦 赤霉病的病原菌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有助于减少农药的喷施 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污染、病原菌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 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 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17]实施例1: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
[0018]1.供试菌株:禾谷镰刀菌(Fusaium graminearum),采自河南郑州郊区 小麦田内的染病麦株,在实验室内分离和纯化,保存于PDA培养基上。(PDA 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L,自然pH)
[0019]2.供试药剂:96%丁香菌酯、98%多菌灵、99%丹皮酚,以上药剂均为市 售;将供试药剂用二甲基亚砜溶剂溶解,然后用0.1%吐温

80水溶液稀释, 配制成单剂母液,设置多组配比,各单剂和配比混剂均按等比方法设置6个 质量浓度梯度。
[0020]3.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预先融化的PDA培养基9mL加 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药液1.2mL,分别加入上述 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后等量倒入3个直径为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浓度 的含药平板;并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用 直径5mm打孔器在供试菌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和空白对照 平板中央,盖上皿盖后置于28℃恒温培养培养。待空白对照菌落的直径达培 养皿直径的2/3以上时,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不同处理对菌丝生 长抑制率。
[0021][0022]4.数据分析: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杀菌剂浓度对数值为 x,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为y进行线性回归,得出毒力回归方程及药 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EC
50
值,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23]5.测定结果
[0024]根据计算的共毒系数(CTC)评价药剂的增效作用,CTC≤80为拮抗作 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结果见表1

2。
[0025]表1丁香菌酯和丹皮酚复配对禾谷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26][0027]从表1可以看出,在1

3:25

1的质量比范围内,丁香菌酯和丹皮酚复配 后对禾谷镰刀菌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28]表2多菌灵和丹皮酚复配对禾谷镰刀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29][0030][0031]从表2可以看出,在1

20:5

1的质量比范围内,多菌灵和丹皮酚复配后 对禾谷镰刀菌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增效作用。
[003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功能型叶面肥中的杀菌组合物可以防治小麦赤霉病。 使用时,杀菌组合物防治小麦赤霉病,植物叶面肥为小麦生长补充营养物质, 两者结合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0033]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杀菌组合物1.5

40%、植物叶面肥3

30%、分散剂1

10%、润湿剂1

4%,填料补充至100%;其中,所述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丁香菌酯或多菌灵与丹皮酚复配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香菌酯与丹皮酚的质量比为1

3: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麦田的功能型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菌灵与丹皮酚的质量比为1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禹震洋黄秋榕唐德剑黄威荐林繁东张得平林纬潘忠银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福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