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感触控组件及压感触控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压感触控组件及压感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普及,触控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中。传统的触控技术一般为:当用户针对触控面板实施触控动作(例如,点击、拖动)时,触控面板感测并计算该触控动作的位置。现有触控屏包括交错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TX)和触控感应电极(RX),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可分别设置在两层或设置在同一层,即双层架构和单层架桥架构。然而,无论是双层架构还是单层架桥架构,均仅能感测得到该触控动作的位置,对于该触控动作的其它特征(例如,力度)则无法感测得到。
[0003]一种压感触控屏中,增加一层独立的电容压力传感器,通过侦测电容压力传感器与背光模组之间的电容变化,再结合触控信号,实现压力触控。然而,这种结构一方面会增加产品的整体厚度,且电容压力传感器的设置将大大增加压感触控屏的生产成本。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感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第一电极层(13)、第二电极层(15)、第一线圈层(17)和第二线圈层(19),所述第一电极层(13)、所述第二电极层(15)、所述第一线圈层(17)和所述第二线圈层(19)均设于底板(11)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13)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5)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层(13)上形成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32)和多个第一悬空部(134),所述第一悬空部(134)包括基块(1342),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32)与所述第一悬空部(134)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15)上形成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52)和多个第二悬空部(154),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52)与所述第二悬空部(154)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二悬空部(154)包括基部(1542),所述第一线圈层(17)和所述第二线圈层(19)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和/或所述第二电极层(15)的两侧,所述第一线圈层(17)上形成多个第一线圈部(172),所述第二线圈层(19)上形成多个第二线圈部(192),在所述底板(11)上的投影重叠的所述第一线圈部(172)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92)电性连接,且围绕在所述基块(1342)和/或所述基部(1542)周围,从而形成线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层(17)和所述第二线圈层(19)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的两侧,在所述底板(11)上的投影重叠的所述第一线圈部(172)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92)围绕在所述基块(1342)周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层(17)和所述第二线圈层(19)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电极层(15)的两侧,在所述底板(11)上的投影重叠的所述第一线圈部(172)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92)围绕在所述基部(1542)周围,所述第二悬空部(154)还包括连接部(1544),所述连接部(1544)与所述基部(1542)间隔绝缘设置,所述第一线圈部(172)和所述第二线圈部(192)通过所述连接部(1544)电性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感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设于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一电极层(13)上覆盖有所述第一绝缘层(21)、所述第一线圈层(17)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1)上,所述第一线圈层(17)上设有第二绝缘层(23),所述第二电极层(15)设于所述第二绝缘层(23)上,所述第二电极层(15)上设有第三绝缘层(25),所述第三绝缘层(25)上设有第二线圈层(19),所述第二绝缘层(23)和所述第三绝缘层(25)上均开设开孔,所述连接部(1544)穿过所述第二绝缘层(23)上的开孔与所述第一线圈部(172)接触,所述第二线圈部(192)穿过所述第三绝缘层(25)上的开孔与所述连接部(1544)接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感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3)、所述第二电极层(15)位于所述第一线圈层(17)和所述第二线圈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张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