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端子排和电路保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6592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流端子排和电路保护系统。该电流端子排包括端子排主体、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的结构相同;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一活动接线柱、第二活动接线柱、第二连接片、第三活动接线柱和第四活动接线柱,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均转动安装于端子排主体上,第一活动接线柱和第二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活动接线柱和第四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使用时,只需要调整各连接片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即可调整二次电流极性,使得螺丝脱扣现象和二次电缆压接不实现象减少,降低了安全隐患;降低了二次电流极性调整成本。电流极性调整成本。电流极性调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端子排和电路保护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端子排
,尤其涉及一种电流端子排和电路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二次电流的极性调整通常通过在端子排上调整二次电流回路的接线位置来实现。由于二次电流回路接线位置的调整需要反复拧动端子排上螺丝,以及插拔二次电缆,导致容易出现端子排上的螺丝脱扣现象和二次电缆压接不实现象,增加了二次电流回路的安全隐患;并且,当原有二次电缆长度裕度不够时,需要将原有的二次电缆更换为长度较长的二次电缆,增加了二次电流极性调整的成本。
[0003]因此,如何降低二次电流回路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二次电流极性调整的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端子排,以降低二次电流回路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二次电流极性调整的成本。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流端子排,包括:端子排主体和端子组,所述端子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第三端子组的结构相同且依次设置于所述端子排主体上,以形成三相电流;
[0007]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一活动接线柱、第二活动接线柱、第二连接片、第三活动接线柱和第四活动接线柱,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端子排主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和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
[0008]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第一内部短接线和第二内部短接线,所述第一内部短接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所述第二内部短接线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
[0009]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第一电流端子排划片和第二电流端子排划片,所述第一电流端子排划片与所述第一内部短接线连通,所述第二电流端子排划片与所第二内部短接线连通。
[0010]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能够安装所述第一电流端子排划片的第一端子排凹槽和能够安装所述第二电流端子排划片的第二端子排凹槽,所述第一端子排凹槽与所述第一内部短接线连通,所述第二端子排凹槽与所述第二内部短接线
连通。
[0011]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接线柱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的第二固定接线柱。
[0012]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能够固定外部二次电缆的固定螺丝。
[0013]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用于插入电流试验线金属头的试验线接线柱。
[0014]优选地,在上述电流端子排中,所述第一端子组的输入端连通A 相电流,所述第二端子组的输入端连通B相电流,所述第三端子组的输入端连通C相电流;
[0015]所述第一端子组的N相电流输出端、所述第二端子组的N相电流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端子组的N相电流输出端通过N相短接线连通。
[0016]一种电路保护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流端子排。
[0017]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流端子排时,由于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均转动安装于端子排主体上,因此,使第一连接片绕其第一端转动时,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的位置能够调整,使第二连接片绕其第一端转动时,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的位置能够调整;由于第一活动接线柱和第二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第一活动接线柱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第二活动接线柱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第三活动接线柱和第四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第三活动接线柱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第四活动接线柱与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因此,通过调整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片的连接位置便能调整第一端子组的二次电流极性;由于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的结构相同且依次设置于所述端子排主体上,以形成三相电流,因此,通过调整第二端子组的第一连接片第二端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连接片第二端的连接位置能够调整第二端子组的二次电流极性,通过调整第三端子组的第一连接片第二端和第三端子组的第二连接片第二端的连接位置能够调整第三端子组的二次电流极性,实现对三相电流的二次电流极性调整。由此可见,使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流端子排时,只需要调整各个连接片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即可调整二次电流极性,减少了电流端子排上的螺丝拧动频次和二次电缆的插拔频次,使得螺丝脱扣现象和二次电缆压接不实现象减少,降低了二次电流回路的安全隐患;并且,该电流端子排摆脱了二次电缆长度的限制,减少了二次电缆的更换频次,降低了二次电流极性调整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流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流极性正起的电流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流极性反起的电流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100为端子排主体,200为端子组,201为第一端子组,201

a 为第一连接片,201

b为第一活动接线柱,201

c为第二活动接线柱, 201

d为第二连接片,201

e为第三活动接线柱,201

f为第四活动接线柱,201

g为第一内部短接线,201

h为第二内部短接线,201

i为第一电流端子排划片,201

j为第二电流端子排划片,201

k为第一端子排凹槽,201

l为第二端子排凹槽,201

m为第一固定接线柱,201

n 为第二固定接线柱,201

o为固定螺丝,20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端子排,其特征在于,包括:端子排主体和端子组,所述端子组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和所述第三端子组的结构相同且依次设置于所述端子排主体上,以形成三相电流;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一活动接线柱、第二活动接线柱、第二连接片、第三活动接线柱和第四活动接线柱,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一端均转动安装于所述端子排主体上,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和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和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均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与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第二端连接时的二次电流极性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还包括第一内部短接线和第二内部短接线,所述第一内部短接线能够连通所述第一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四活动接线柱,所述第二内部短接线能够连通所述第二活动接线柱与所述第三活动接线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兵计海明刘佳言席海阔齐大伟王楠陈佳慧郭子豪李卫东韩舒淇刘杨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