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588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包括若干组呈矩阵式分布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每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均包括钢波纹管、波纹管封口盖、螺纹钢筋和注浆软管;钢波纹管插入钻孔,其管壁上设有若干二次注浆孔;螺纹钢筋固定安装于钢波纹管内;波纹管封口盖能够对钢波纹管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该组合体抗滑桩通过注浆软能够向钢波纹管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进行一次注浆,一次注浆结束后,通过钢波纹管进行二次注浆;当多组矩阵式分布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均完成施工后,整体即可等效为一个大断面抗滑桩结构。该组合体抗滑桩对周边环境扰动小、施工安全性高、作业速度快等显著优点,特别适用于交通工程的中小型滑坡应急处治。治。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滑坡处治加固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滑坡处治工程中,传统的处治方法通常采用削坡减载、锚固工程、抗滑桩和挡墙等防护措施。在交通工程中,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将可能对交通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中断交通。为了对滑坡工程进行处治,需要对交通进行封闭,处治过程中涉及大量的开挖,可能新增大量的征地、产生高昂的处治费用。对于推力较大的滑坡,往往需要采用整体浇筑式抗滑桩来进行处治防护,其原理是将抗滑桩植入稳定的地层,由上部的悬臂端承受来自上游的滑坡推力,靠抗滑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阻挡滑坡的主动土压力。近几年来圆形抗滑桩因具有施工速度快而被逐渐推广,然而因圆形截面受力比矩形截面受力差,仍不被工程界广泛接纳。因此抗滑桩仍以人工开挖的矩形抗滑桩为主。从经济效益、工期、安全性等方面考虑,大断面的浇筑式抗滑桩均难以满足交通工程滑坡处治应急抢险的需要。
[0003]现阶段针对推力较大滑坡处治的手段仍以大断面抗滑桩为主,目前大断面抗滑桩主要有人工挖孔矩形抗滑桩、基于机械施工的圆形抗滑桩及基于机械施工圆形基坑扩孔后的矩形抗滑桩。
[0004]大断面抗滑桩是滑坡防治的重要手段,在滑坡推力较大时,一般需要在滑坡前缘及腰部设置一排或多排大断面抗滑桩,抗滑桩埋置于稳定岩土层中,上部悬臂端通过抗滑桩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弯能力,对滑坡推力进行支挡。然而目前,岩土工程中抗滑桩的设计、施工均以大断面现浇混凝土抗滑桩为主。大断面现浇混凝土抗滑桩存在一个缺点,即对滑坡岩土体扰动很大。大断面抗滑桩施工流程为:(1)开挖抗滑桩基坑;(2)抗滑桩护壁浇筑;(3)钢筋笼植入;(4)安装声测管;(5)浇筑混凝土。在开挖基坑时,抗滑桩的断面尺寸越大,对岩土体扰动越大,甚至可能会造成岩土体应力重分布导致滑坡启动。对于地下水丰富、岩性松软等复杂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人孔挖孔桩的施工方式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大断面抗滑桩在浇筑过程中,一旦桩身长度较大,还可能在桩底出现混凝土离析问题,影响成桩质量。尽管机械施工的手段被推广使用,但是为了控制岩土体变形,大断面抗滑桩的施工周期都较长,在交通工程的滑坡应急处治工程中应用严重受限。因此提出一种能够快速安全施工、对周边岩土体扰动小的抗滑桩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大断面抗滑桩施工工艺复杂、造价高、工期长、对周边岩土体扰动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及施工方法,用以交通工程的中小型滑坡应急处治。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体抗滑桩,该组合体抗滑桩包括若干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若干
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呈矩阵式分布构成整体组合体抗滑桩;每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均包括钢波纹管、波纹管封口盖、螺纹钢筋和注浆软管;所述钢波纹管插入钻孔由碎石土层延伸至基岩层,且与钻孔内壁留有间隙,钢波纹管内部中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其管壁上设有若干二次注浆孔;所述螺纹钢筋固定安装于钢波纹管内部中心位置,且由钢波纹管底部延伸至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所述注浆软管位于钢波纹管与钻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其能够向钢波纹管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进行一次注浆;所述波纹管封口盖可拆卸的安装于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其能够在注浆设备从钢波纹管内部进行二次注浆后对钢波纹管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
[0007]进一步,所述钢波纹管由若干段构成,若干段钢波纹管之间通过螺纹接口套环连接;管螺纹接口套环与两段钢波纹管之间通过螺纹套装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若干二次注浆孔环形阵列分布于钢波纹管的管壁上,且二次注浆孔之间水平间隔90度;位于最上方的二次注浆孔距离钢波纹管顶部开口留有间距;每个二次注浆孔采用玻璃胶进行封堵。
[0009]进一步,所述钢波纹管的底部设有圆锥形钢帽,钢波纹管底部通过圆锥形钢帽封闭其内部空间,且圆锥形钢帽直径小的端头与钻孔底部接触。
[0010]进一步,所述波纹管封口盖为圆形板体,其直径大于钢波纹管的直径,其外缘环绕设置若干螺栓;所述钢波纹管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螺母;所述波纹管封口盖通过螺栓及螺母可拆卸的安装于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
[0011]进一步,所述波纹管封口盖底部与钢波纹管顶部接触处还设有密封橡胶垫圈。
[0012]进一步,所述螺纹钢筋为若干根,若干根螺纹钢筋通过螺纹钢对中器固定安装于钢波纹管内部中心位置。
[0013]一种组合体抗滑桩施工方法,该组合体抗滑桩施工方法基于上述的组合体抗滑桩,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履带式潜孔钻在已经布好点的位置进行钻孔,严格控制钻孔倾斜度;步骤二,将钢波纹管的底部焊接圆锥形钢帽,若需要钢波纹管长度较大,则将多段钢波纹管通过螺纹接口套环连接形成整体钢波纹管,并对每段钢波纹管与螺纹接口套环连接处进行焊接处理;步骤三,对钢波纹管的管壁进行处理,布置二次注浆孔,开孔后采用玻璃胶封堵;步骤四,根据钢波纹管直径、长度参数选择螺纹钢筋的长度及数量,在螺纹钢筋上安装螺纹钢对中器,并对螺纹钢筋底部包扎;步骤五,将注浆软管捆绑在钢波纹管的外壁上,并将注浆软管及钢波纹管一同插入钻孔由碎石土层延伸至基岩层;步骤六,通过注浆软管进行一次注浆,控制注浆压力与速度,使浆液充满钻孔与钢波纹管之间的缝隙;步骤七,一次注浆凝固后,采用专门的注浆设备从钢波纹管内部进行二次注浆,注浆方向为由钢波纹管的管底向顶部管口进行,注浆分段以1

2m长为宜,注浆压力控制在3MPa左右;步骤八,二次注浆完毕后,迅速将螺纹钢筋安装于钢波纹管内;步骤九,螺纹钢筋安装后,通过波纹管封口盖对钢波纹管的管口进行封闭;
步骤十,对其他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进行步骤一至步骤九的注浆施工作业,使若干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呈矩阵式分布构成整体组合体抗滑桩。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组合体抗滑桩通过注浆软能够向钢波纹管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进行一次注浆,一次注浆结束后,通过钢波纹管进行二次注浆;当多组矩阵式分布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均完成施工后,整体即可等效为一个大断面抗滑桩结构。该组合体抗滑桩具有对周边环境扰动小、施工安全性高、作业速度快等显著优点。在涉及交通工程的滑坡地质灾害处治过程中,能够迅速完成病害处治,恢复病害路段交通正常运行。相较于传统大断面浇筑式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本专利技术的抗滑桩结构容许变形量大,充分利用了原位岩土体强度,节约了混凝土用料,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明显的工程效益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组合体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组合体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钢筋与钢波纹管组合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的平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应用的剖面图;图1—5中,1—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2—整体组合体抗滑桩,3—钢波纹管,4—波纹管封口盖,5—螺纹钢筋,6—注浆软管,7—钻孔,8—二次注浆孔,9—螺纹接口套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体抗滑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体抗滑桩包括若干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若干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呈矩阵式分布构成整体组合体抗滑桩;每组钢筋与钢波纹管的组合体均包括钢波纹管、波纹管封口盖、螺纹钢筋和注浆软管;所述钢波纹管插入钻孔由碎石土层延伸至基岩层,且与钻孔内壁留有间隙,钢波纹管内部中空,顶部开口,底部封闭,其管壁上设有若干二次注浆孔;所述螺纹钢筋固定安装于钢波纹管内部中心位置,且由钢波纹管底部延伸至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所述注浆软管位于钢波纹管与钻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其能够向钢波纹管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内进行一次注浆;所述波纹管封口盖可拆卸的安装于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其能够在注浆设备从钢波纹管内部进行二次注浆后对钢波纹管的顶部开口进行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波纹管由若干段构成,若干段钢波纹管之间通过螺纹接口套环连接;管螺纹接口套环与两段钢波纹管之间通过螺纹套装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二次注浆孔环形阵列分布于钢波纹管的管壁上,且二次注浆孔之间水平间隔90度;位于最上方的二次注浆孔距离钢波纹管顶部开口留有间距;每个二次注浆孔采用玻璃胶进行封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波纹管的底部设有圆锥形钢帽,钢波纹管底部通过圆锥形钢帽封闭其内部空间,且圆锥形钢帽直径小的端头与钻孔底部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体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管封口盖为圆形板体,其直径大于钢波纹管的直径,其外缘环绕设置若干螺栓;所述钢波纹管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螺母;所述波纹管封口盖通过螺栓及螺母可拆卸的安装于钢波纹管顶部开口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咸李果陈贺尹淏赵鑫王开洋余相贵潘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