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线设备的自主定时调整的方法、无线设备及网络节点技术

技术编号:336575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7
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和网络节点。根据一个方面,无线设备包括处理电路,其被配置为基于至少第一参数集参数来确定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以及基于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来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根据另一个方面,一种方法包括定时调整参数确定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至少第一参数集参数来确定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该方法还包括定时调整模块,其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来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这些设置允许保持网络节点接收性能。允许保持网络节点接收性能。允许保持网络节点接收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线设备的自主定时调整的方法、无线设备及网络节点
[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0月02日、申请号为201780059949.0、专利技术名称为“用于无线设备的自主定时调整的方法、无线设备及网络节点”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2]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3]本申请是题为“用于无线设备的自主定时调整”的国际申请,其要求于2016年9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2/402,717和62/402,54,5的优先权,两者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4]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特别是涉及在各种参数集(numerology)下的自主定时调整。

技术介绍

[0005]无线通信网络通常根据时间对齐以确保接收机能够正确地接收和解码无线通信信号的能力。图1是具有可用于帮助理解该概念的无线设备12和基站14的通信系统10的框图。为了保持系统10中的上行链路(UL)中的正交性,来自多个无线设备12a

12n(以下称为无线12)的UL传输需要在演进型节点B14(eNodeB 14)处进行时间对齐。由于无线设备12可以位于距eNodeB 14不同的距离处,如图1所示,无线设备12将需要在不同时间发起其UL传输。
[0006]时间对齐
[0007]远离eNodeB的无线设备12需要比靠近eNodeB 14的无线设备12更早地开始传输。这例如可以通过UL传输的定时提前来处理,以使得无线设备12在由无线设备12接收的DL信号的定时给出的标称时间(nominal time)之前开始其UL传输。该概念在图2中示出,图2示出了根据到eNodeB14的距离的UL传输的定时提前(向下指向的箭头指示下行链路传输,向上指向的箭头指示上行链路传输)。无线设备12传输定时可以基于从网络接收的定时提前(TA)命令(在媒体接入控制(MAC)消息中)来调整或者由无线设备12自主调整。定时调整必须满足某些精度要求并且通常以预定义大小的步长(step)完成。
[0008]无线设备12基于DL接收定时的自主定时调整
[0009]UL定时提前基于对来自无线设备12的UL传输的测量由eNodeB 14通过对该无线设备12的定时对齐或定时提前(TA)命令来维持。这也称为网络控制或eNB 14控制的无线设备12传输定时。通过定时对齐命令,无线设备被命令更早或更晚地开始其UL传输。
[0010]相同无线设备使用的不同服务小区可以具有不同的定时提前。对于相同无线设备共享相同TA值(例如,取决于部署)的服务小区可以由eNB配置为属于所谓的TA组(TAG)。如果TA组的至少一个服务小区是时间对齐的,则属于同一组的所有服务小区可以使用该TA值。
[0011]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当前要求,与在先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相比之前,无线设备应当以优于或等于信号通知的定时提前值的
±
4*TS内的相对精度来调整其传
输的定时,其中TS是时间单位。定时提前命令以16*TS的倍数表示,并且相对于当前上行链路定时。
[0012]除了UL传输定时的基于定时提前(TA)的调整之外,还存在对无线设备12响应于eNode B 14(即DL参考小区,它是服务小区)传输定时的漂移而自主调整其UL定时的预定义要求。更具体地,要求无线设备12遵循DL参考小区(例如,服务小区)的帧传输定时的改变,并相应地调整其针对每次传输的传输定时。无线设备12通常使用某种参考信号(例如,公共参考信号、同步信号等)来跟踪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定时。
[0013]当无线设备12没有有效的定时提前调整命令时,无线设备12应用自主定时调整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无线设备12还对信号的初始发送(例如,随机接入传输)应用自主定时调整。无线设备12还对DRX中的信号的第一次传输应用自主定时调整,或者在长时间不活动之后,例如时间对齐定时器(TAT)到期,使得TA命令无效。对无线设备上行链路定时进行的所有自主定时调整遵循一些规则。例如:
[0014]·
一次调整中定时更改的最大幅度量为Tq秒,
[0015]·
最小总调整速率为每秒7*Ts,
[0016]·
最大总调整速率为每200毫秒Tq,
[0017]其中,Ts=32.55纳秒(ns),Tq取决于DL参考小区的带宽。对于10MHz或更大的DL BW,Tq的示例是3.5Ts。
[0018]服务小区定时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改变,例如由于无线电条件的变化、时钟的不完善、维护活动、网络有意尝试改变定时等。此外,还要求无线设备12以一定速率改变其定时(增加或减少)。这是为了确保无线设备12不会太快地改变定时。该要求源于如下事实:如果无线设备12从子帧到子帧以几微秒(μs)的量级改变其定时,则基站接收机可能无法处理所接收的信号。这将导致无线设备12发送的信号的解调的降级。
[0019]参数集
[0020]对于长期演进(LTE),术语“参数集”可以包括例如以下元素(即,参数):帧时长、子帧或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长、时隙时长、符号时长、每时隙和子帧的符号数量、子载波间隔、采样频率、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大小、每资源块(RB)的子载波数量、带宽内的RB数量以及循环前缀长度。注意,不同的参数集可能导致相同带宽内不同数量的RB。
[0021]不同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参数集元素的确切值通常由性能目标驱动。作为示例,性能要求对可用的子载波间隔大小施加约束。作为另一个示例,最大可接受相位噪声和频谱的缓慢衰减(影响滤波复杂度和保护频带大小)为给定载波频率设置最小子载波带宽,并且所需循环前缀为给定载波频率设置最大子载波带宽。
[0022]然而,到目前为止在现有无线接入技术(RAT)中使用的参数集是相当静态的并且通常可以由无线设备12简单地导出,例如通过一对一映射到RAT、频带、服务类型(例如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MBMS))等。
[0023]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LTE下行链路中,子载波间隔对于正常循环前缀(CP)是15kHz,对于扩展CP是15kHz和7.5kHz(即,减小的载波间隔),其中后者是仅允许用于MBMS专用载波。已经就新无线(NR)商定了对多个参数集的支持,其可以在频域和/或时域中针对相同或不同的无线设备进行复用。
[0024]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新无线(NR)中,对于一般操作将支持多个参数集。
考虑缩放方法(基于缩放因子2
n
,n=1、2、...)来导出NR的候选子载波间隔:15kHz、30kHz、60kHz等。目前正在讨论高达960kHz的子载波间隔用于NR(对应于基于毫米波技术的最高讨论值)。此外,应当支持在相同的NR载波带宽内复用不同的参数集,并且可以考虑频分复用(FDM)和/或时分复用(TDM)。此外,使用不同参数集的多个频率/时间部分应当共享同步信号,其中同步信号指的是信号本身和用于发送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无线设备(28)中调整传输定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至少第一参数集参数,确定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S134);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S136);其中,所述定时调整参数是以下中的一个:基于子载波间隔的一个调整步长的最大调整量,并且所述一个调整步长的最大调整量相对于不同的所述子载波间隔而不同;或者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载波频率的定时调整的频率,并且所述定时调整的频率相对于不同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载波频率而不同;或者所述无线设备(28)更新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总调整速率,所述总调整速率基于子载波间隔,并且所述总调整速率相对于不同的所述子载波间隔而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调整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发送上行链路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定时调整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信号的特性、下行链路信号的特性、以及参数集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第二参数集参数,确定第二定时调整参数;确定将要由所述无线设备(28)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数集;基于所确定的参数集,选择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和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中的一个;以及应用所选择的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和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中的一个以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基于确定的上行链路参数集,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基于确定的下行链路参数集。6.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由所述无线设备(28)自主确定。7.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是基于从网络节点(44)接收的规则和预定义值中的一个而确定的。8.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进一步基于上行链路带宽和下行链路带宽中的一个来确定。9.根据权利要求1

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是从网络节点(44)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帧时长、子帧时长、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长、时隙时长、符号时长、每时隙和子帧的符号数、子载波间隔、采样频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大小、每资源块RB的子载波数量、带宽内的RB数量、以及循环前缀长度。11.一种无线设备(28),被配置用于调整传输定时,所述无线设备包括:处理电路(30),其被配置为:基于至少第一参数集参数,确定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调整上行链路传输定时;
其中,所述定时调整参数是以下中的一个:基于子载波间隔的一个调整步长的最大调整量,并且所述一个调整步长的最大调整量相对于不同的所述子载波间隔而不同;或者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载波频率的定时调整的频率,并且所述定时调整的频率相对于不同的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载波频率而不同;或者所述无线设备(28)更新上行链路传输定时的总调整速率,所述总调整速率基于子载波间隔,并且所述总调整速率相对于不同的所述子载波间隔而不同。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设备(28),还包括:根据所调整的上行链路传输定时,发送上行链路信号。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定时调整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上行链路信号的特性、下行链路信号的特性、以及参数集参数。14.根据权利要求1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处理电路(30)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第二参数集参数,确定第二定时调整参数;确定将要由所述无线设备(28)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参数集;基于所确定的参数集,选择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和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中的一个;以及应用所选择的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和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中的一个以调整上行链路传输的定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基于确定的上行链路参数集,所述第二定时调整参数基于确定的下行链路参数集。16.根据权利要求1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由所述无线设备(28)自主确定。17.根据权利要求1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是基于从网络节点(44)接收的规则和预定义值中的一个而确定的。18.根据权利要求1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进一步基于上行链路带宽和下行链路带宽中的一个来确定。19.根据权利要求11

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是从网络节点接收的定时提前命令。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设备(28),其中,所述第一参数集参数和所述第二参数集参数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帧时长、子帧时长、传输时间间隔(TTI)时长、时隙时长、符号时长、每时隙和子帧的符号数、子载波间隔、采样频率、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大小、每资源块RB的子载波数量、带宽内的RB数量、以及循环前缀长度。21.一种无线设备(28),被配置用于调整传输定时,所述无线设备(28)包括:定时调整参数确定模块(39),其被配置为基于至少第一参数集参数,确定至少第一定时调整参数;以及定时调整模块(41),其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定时调整参数,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