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增效饮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69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除湿增效饮水器,包括储水槽以及墙体,所述储水槽安装于墙体的上方,所述储水槽底面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下水口,一对所述下水口上连接有一对出水管安装于墙体的两侧,一对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设有一对导流回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牲畜养殖技术领域,该除湿增效饮水器,在现有的饮水系统基础上设置了导流回收结构,在咬水嘴的下方设置有导流回收结构,用于将从牲畜口中滴落或者溅出的水收集并且导流到圈舍的排水沟内,其结构组成简单,且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对圈舍进行排水除湿,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健康。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健康。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增效饮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牲畜养殖
,具体为除湿增效饮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业也开始脱离现有的养殖模式,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在现有的饲养模式下,通常设有自动化的供水系统为牲畜供水,而现有的供水系统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牲畜在咬住出水嘴时,无法有效的全部喝掉,通常会造成水泄漏到地面上,进而造成了圈舍环境潮湿,易滋生细菌,不利于牲畜在圈舍内生活的问题,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除湿增效饮水器,解决了现有的
技术介绍
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除湿增效饮水器,包括储水槽以及墙体,所述储水槽安装于墙体的上方,所述储水槽底面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下水口,一对所述下水口上连接有一对出水管安装于墙体的两侧,一对所述出水管的底端设有一对导流回收结构;
[0005]所述导流回收结构包括:固定箍、调节插杆、调节螺栓、排水槽、下水开口、承接板以及下水口;
[0006]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固定箍,所述固定箍一侧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装有调节插杆,所述插孔一侧设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端部与调节插杆相互锁定,所述调节插杆的底端连接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一侧设有下水开口,所述下水开口上设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与排水槽平行,所述排水槽的底端设有下水口。
[0007]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栓上固定有调节旋钮。
[0008]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端部连接于调节插杆的底端上,所述排水槽与墙面贴合且倾斜向下。
[0009]优选的,所述排水槽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上嵌装有若干固定钉固定于墙面上。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插杆的顶端设有调节拉把。
[0011]优选的,所述承接板靠近排水槽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排水槽一侧的高度。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除湿增效饮水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除湿增效饮水器,在现有的饮水系统基础上设置了导流回收结构,在咬水嘴的下方设置有导流回收结构,用于将从牲畜口中滴落或者溅出的水收集并且导流到圈舍的排水沟内,其结构组成简单,且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对圈舍进行排水除湿,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健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所述除湿增效饮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除湿增效饮水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除湿增效饮水器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储水槽;2、墙体;3、出水管;4、固定箍;5、调节插杆;6、调节螺栓;7、排水槽;8、下水开口;9、承接板;10、下水口;11、调节旋钮;12、固定板;13、调节拉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0020]实施例:根据说明书附图1

3可知,本案设计了一种除湿增效饮水器,包括储水槽1以及墙体2,储水槽1安装于墙体2的上方,储水槽1底面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下水口10,一对下水口10上连接有一对出水管3安装于墙体2的两侧,一对出水管3的底端设有一对导流回收结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储水槽1作为设备的供水储存设备,通过墙体2的支撑,有效提高储水槽1的高度,同时利用一对下水口10作为出水的空间,在应用过程中,出水管3的端部设有咬水嘴,用于牲畜进行咬住饮水,出水管3对称安装于墙体2两侧能够同时为两侧圈舍供水,一对导流回收结构可以将牲畜不能完全利用的水进行收集排放;
[0021]根据说明书附图1

3可知,上述导流回收结构包括:固定箍4、调节插杆5、调节螺栓6、排水槽7、下水开口8、承接板9以及下水口10,其连接关系以及位置关系如下;
[0022]出水管3上设有固定箍4,固定箍4一侧开设有插孔,插孔内插装有调节插杆5,插孔一侧设有调节螺栓6,调节螺栓6的端部与调节插杆5相互锁定,调节插杆5的底端连接有排水槽7,排水槽7的一侧设有下水开口8,下水开口8上设有承接板9,承接板9与排水槽7平行,排水槽7的底端设有下水口10;
[002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固定箍4并列连接调节插杆5与出水管3,通过拉动调节插杆5在插孔内滑动,进而可以调节排水槽7距离咬水嘴的间隔高度,通过调节螺栓6可以固定调节插杆5,进而固定排水槽7的高度,排水槽7倾斜布置于咬水嘴的下方,使得牲畜不能利用的水被承接板9接住后导流到排水槽7内,排水槽7为矩形结构的通槽结构,使得牲畜不能污染到排水槽7的内部,利用重力倒流的作用,将回收水通过排水槽7端部的下水口10排入到圈舍的沟渠内。
[0024]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调节螺栓6上固定有调节旋钮11,调节旋钮11采用十字花纹槽结构可以转动调节螺栓6。
[0025]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排水槽7的端部连接于调节插杆5的底端上,排水槽7与墙面贴合且倾斜向下,排水槽7可以进行水流的排放。
[0026]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排水槽7的底面上设有若干固定板12,若干固定板12上嵌装有若干固定钉固定于墙面上,若干固定钉用于固定排水槽7。
[0027]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调节插杆5的顶端设有调节拉把13,方便提拉调节插杆5调节其高度。
[0028]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承接板9靠近排水槽7一侧的高度低于远离排水槽7一侧的高度,方便水进入到排水槽7内。
[0029]综上所述总体可知,该除湿增效饮水器,在现有的饮水系统基础上设置了导流回收结构,在咬水嘴的下方设置有导流回收结构,用于将从牲畜口中滴落或者溅出的水收集并且导流到圈舍的排水沟内,其结构组成简单,且安装方便,能够有效的对圈舍进行排水除湿,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健康。
[00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除湿增效饮水器,包括储水槽(1)以及墙体(2),所述储水槽(1)安装于墙体(2)的上方,所述储水槽(1)底面两侧设有一对对称的下水口(10),一对所述下水口(10)上连接有一对出水管(3)安装于墙体(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出水管(3)的底端设有一对导流回收结构;所述导流回收结构包括:固定箍(4)、调节插杆(5)、调节螺栓(6)、排水槽(7)、下水开口(8)、承接板(9)以及下水口(10);所述出水管(3)上设有固定箍(4),所述固定箍(4)一侧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插装有调节插杆(5),所述插孔一侧设有调节螺栓(6),所述调节螺栓(6)的端部与调节插杆(5)相互锁定,所述调节插杆(5)的底端连接有排水槽(7),所述排水槽(7)的一侧设有下水开口(8),所述下水开口(8)上设有承接板(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永曹新民黄晶黄博王小柱何国新倪洪权张平黄江涛黄伟志王宁郭廷俊邱丰然王永国陈金廷孔祥英殷志成付鹏升王秀山由传庆林雪梅薛秀忠于德平詹凤英杨长春王鹏徐伟辉赵洪君宫婷石欣鹭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瑞祥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