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称式吊笼
[0001]本申请属于吊笼
,尤其涉及对称式吊笼。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申请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目前,吊笼多采用钢制材料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形成,吊笼的底部多为钢板或者钢筋结构,重物压在底部时,底部容易被重物压变形且无法恢复状态,使用时间久后,底部的强度会降低,进而减少了吊笼的底部的寿命,而吊笼底部之上的部分多为钢筋等材料,便于维修,因此,吊笼的底部为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对称式吊笼。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对称式吊笼,将吊笼的底部调整为对称的易复位结构,进而使得吊笼的底部在卸掉重物之后,底部会因易复位结构而恢复原来的形态,进而避免或减少吊笼的底部变形。
[0006]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
[0007]对称式吊笼,包括底部,底部上设置有立杆,立杆上设置有围杆,围杆上设置有吊环,底部包括记忆合金材质的复位板,复位板上设置有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1),底部(1)上设置有立杆(2),立杆(2)上设置有围杆(3),所述围杆(3)上设置有吊环(5);所述底部(1)包括记忆合金材质的复位板,复位板上设置有壳板,复位板的两端突出壳板,立杆(2)连接复位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包括第一复位板(6),第一复位板(6)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壳板(7),第一复位板(6)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壳板(8)。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板(7)上设置有凹槽,第二壳板(8)上设置有凹槽,第一壳板(7)的凹槽正对第二壳板(8)的凹槽,第一复位板(6)设置在第一壳板(7)和第二壳板(8)的凹槽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第一复位板(6)突出第一壳板(7)或第二壳板(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垫板(9),第一复位板(6)突出第一壳板(7)或第二壳板(8)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垫板(10)。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板(7)面向第二壳板(8)一侧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壳板(8)面向第一壳板(7)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或通孔,螺栓螺接设置在螺纹孔内,使得第一壳板(7)和第二壳板(8)固定在一起。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称式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板(9)上设置有螺纹孔和通孔,第二垫板(10)上开设有通孔,第一复位板(6)上开设有通孔,立柱穿过第一垫板(9)、第一复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利民,于昊田,刘潇,张潇,柳晓林,杜印升,夏丙,刘世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湾吊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