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米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67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米桶,包括壳体、储米腔和出米盒,下方设置有下米口,出米盒上方设置有接米口,壳体设置有将出米盒取出壳体的取盒口,储米腔和出米盒之间设置有计量出米装置,计量出米装置包括上挡板、下挡板、计量滑座和驱动机构,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供计量滑座水平移动的计量通道,计量滑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计量腔,上挡板位于下米口下方并设置有与下米口联通的进米口,下挡板位于接米口上方并设置有与接米口联通的出米口,计量滑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移动时计量腔上方与进米口联通、下方被下挡板封闭的进米位置和进米口被计量滑座封闭、计量腔下方与出米口联通的出米位置。采用上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计量精准性的智能米桶。高计量精准性的智能米桶。高计量精准性的智能米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米桶


[0001]本技术涉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米桶。

技术介绍

[0002]米桶常见于普通家庭,是一种用于储存米的容器。随着科技进步,市场出现了智能米桶,赋予米箱以保鲜、自动计量出米功能、防潮功能、防虫功能于一身,使其为使用者带来更多安心与便利的储米收纳产品。
[0003]为了减少开启米桶次数,降低污染可能,且为了精确控制用米量,智能米桶内往往会设置具有计量功能的出米装置,传统的出米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出米通道,出米通道一端上方设置有与储米腔联通的进米口,另一端下方与出米盒联通的出米口,出米通道设置有由电机驱动并在旋转时将米从进米口向出米口推送的推米螺杆,由推米螺杆的转速及旋转时长控制出米量,影响出米量的因素较多,例如推米螺杆相邻螺纹间的米量是否一致、推米螺杆转速是否时刻一致、出米口是否有米残留等,导致该种方式的计量精准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计量精准性的智能米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储米腔和出米盒,所述的下方设置有下米口,所述的出米盒上方设置有接米口,所述的壳体设置有将出米盒取出壳体的取盒口,所述的储米腔和出米盒之间设置有计量出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量出米装置包括上挡板、下挡板、计量滑座和驱动机构,所述的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供计量滑座水平移动的计量通道,所述的计量滑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计量腔,所述的上挡板位于下米口下方并设置有与下米口联通的进米口,所述的下挡板位于接米口上方并设置有与接米口联通的出米口,所述的计量滑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移动时计量腔上方与进米口联通、下方被下挡板封闭的进米位置和进米口被计量滑座封闭、计量腔下方与出米口联通的出米位置。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计量腔的体积作为一个单位的米量,当计量滑座位于进米位置,由于计量腔下方被下挡板封闭,储米腔的米从进米口落入计量腔内直至充满,而后,计量滑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移动,到达出米位置时,进米口被计量滑座封闭,米不会继续下落,而计量腔内的米通过出米口掉落至计量腔外的出米盒,从而完成单次等量的出米动作,而需要数个单位的米量时,计量滑座在进米位置和出米位置之间往返多次即可,相较传统的计量方式,该种方式影响出米量的因素较少,更易于精准控制出米量,提高计量精准性,同时,兼具减少开启米桶次数,降低污染可能的优势。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导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电机,所述的计量滑座沿直线移动于计量通道,所述的导杆沿计量滑座移动方向固定于计量通道,所述的导杆位于计量滑座两侧并与计量滑座滑移配合,所述的电机驱动设置有伸入
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驱动轴,所述的第一连杆水平设置,其一端与驱动轴固定配合,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其中一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水平设置,其与第一连杆铰接的另一端与计量滑座相铰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电机作为驱动源,更易于控制,配合由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组成的连杆机构,使电机轴旋转过程中,计量滑座能够沿导杆稳定直线移动,从而实现计量滑座的稳定驱动。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电机固定于下挡板下方,所述的第二连杆位于第一连杆上方。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下挡板下方空间用于容置电机,并将第二连杆设计至第一连杆上方,使第二连杆不会阻碍第一连杆的持续旋转,从而使电机轴单方向持续旋转能够实现计量滑座的多次往返,简化电路控制,同时使进米动作更为顺畅、效率更高。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的位置传感器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在检测计量滑座位于进米位置时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每次经过的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从而通过点击控制计量滑座的往返次数,进而精准控制出米总量。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主风道,所述的储米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的主风道固定于储米腔由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上,所述的主风道顶部相对储米腔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联通设置有气流从储米腔向主风道流动的出风分支风道,所述的出风分支风道延伸至储米腔由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并与该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联通,所述的主风道底部相对储米腔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联通设置有气流从主风道向储米腔流动的进风分支风道,所述的进风分支风道延伸至储米腔由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并与该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联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优化对米的制冷效果,一方面,将主风道固定于储米腔由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上,预留面积较大的由高度方向和长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作为联通位置,可有效增加制冷气流流通面积,另一方面,双出风分支风道和双进风分支风道相配合,使制冷气流从储米腔底部两侧进入,即米深处的间隙进入向米深处中部流动,到达中部后逐渐上升从米上方的空间两侧流出,形成全面制冷的气流循环,从而避免制冷气流不经过处于深处的米,导致深处的米仍存在受潮及不新鲜的情况。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风道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引导风机和风冷散热器,所述的引导风机具有朝向前方的进风端和朝向下方的出风端,所述的主风道位于出风端下方设置有与出风端形状相适配的流通通道,所述的流通通道下方设置有截面大于流通通道的制冷通道,所述的风冷散热器设置有伸入制冷通道的制冷隔板和两组制冷片组,所述的制冷隔板将制冷通道均分为两个竖向流通的制冷分支通道,两个所述的制冷片组分别位于各制冷分支通道内。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先收窄后放大的通道设计,有效降低了气流流速,从而延长制冷通道的制冷时长,优化制冷效果,另一方面,由制冷隔板将制冷通道均分为两个竖向流通的制冷分支通道,即将通过流通通道的气流均分至两个制冷片组进行制
冷,有效提高了各部分气流的制冷均匀程度,进一步提高制冷效果。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风道设置有安装引导风机的风机安装腔,所述的风机安装腔前方设置有与引导风机相对的风机安装口及封闭风机安装口的风机盖板,所述的风机盖板设置有与主风道联通的凹腔,所述的风机盖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凹腔及出风分支风道联通的弯曲管道。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机盖板在封闭风机安装腔的同时连接用于进风的出风分支风道,简化主风道与其他管道的连接结构,便于维护及安装。
[001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风道底部联通设置有冷凝通道,所述的冷凝通道两侧侧壁随着高度降低逐渐向中部靠拢,所述的冷凝通道底部设置有冷凝出管,所述的冷凝出管内填充设置有吸水材料,所述的主风道位于冷凝通道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设置有供水流过的流通孔,所述的挡板中部设置有将气流向两侧引导并与制冷隔板衔接的引导板。
[0020]通过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米桶,包括壳体、储米腔和出米盒,所述的储米腔下方设置有下米口,所述的出米盒上方设置有接米口,所述的壳体设置有将出米盒取出壳体的取盒口,所述的储米腔和出米盒之间设置有计量出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量出米装置还包括上挡板、下挡板、计量滑座和驱动机构,所述的上挡板与下挡板之间设置有供计量滑座水平移动的计量通道,所述的计量滑座设置有竖向贯通的计量腔,所述的上挡板位于下米口下方并设置有与下米口联通的进米口,所述的下挡板位于接米口上方并设置有与接米口联通的出米口,所述的计量滑座在驱动机构驱动下移动时计量腔上方与进米口联通、下方被下挡板封闭的进米位置和进米口被计量滑座封闭、计量腔下方与出米口联通的出米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导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电机,所述的计量滑座沿直线移动于计量通道,所述的导杆沿计量滑座移动方向固定于计量通道,所述的导杆位于计量滑座两侧并与计量滑座滑移配合,所述的电机驱动设置有伸入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的驱动轴,所述的第一连杆水平设置,其一端与驱动轴固定配合,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其中一端相铰接,所述的第二连杆水平设置,其与第一连杆铰接的另一端与计量滑座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固定于下挡板下方,所述的第二连杆位于第一连杆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米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设置有位置传感器,所述的位置传感器与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在检测计量滑座位于进米位置时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第一连杆或第二连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米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风道,所述的储米腔呈长方体状,所述的主风道固定于储米腔由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组成的外侧面上,所述的主风道顶部相对储米腔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联通设置有气流从储米腔向主风道流动的出风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明陈坚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智能交通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