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槽下水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槽下水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05259283U在2016年5月25日公开一种双水槽下水管道,它包括两个导水管、溢水管、四通管及下水管;两个所述的导水管、溢水管和下水管分别与四通管的四个管口相连接;所述的导水管为不锈钢管;两个所述的导水管均为“L”形弯管。上述结构的两个所述的导水管共用一个四通管进行排水,因此两个所述的导水管在下水时容易出现相互窜水的问题,造成排水不顺畅,甚至出现倒灌现象,而且两个所述的导水管的长度和距离相对固定不能调节,无法适用于不同中心距的双水槽进行安装,使用局限性大,同时整个下水管道在安装后占用双水槽下方较大位置,造成空间利用率低。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水槽下水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0004]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水槽下水器结构,包括集水防臭件、以及与所述水槽拆装连接的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可转动及横向伸缩调节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槽下水器结构,包括集水防臭件(1)、以及与水槽拆装连接的排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设置有至少一个、且可转动及横向伸缩调节;所述集水防臭件(1)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排水组件设置有数量相当的连通部(2);至少一个所述排水组件转动及纵向伸缩调节在所述连通部(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槽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2)一体设置在所述集水防臭件(1)上端;所述连通部(2)与至少一个所述排水组件之间设置有连通部螺纹件(3);至少一个所述排水组件套接式转动及纵向伸缩调节在所述连通部(2)上,并在调节后通过所述连通部螺纹件(3)定位在所述集水防臭件(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水槽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防臭件(1)内部一体设置有内延伸部(4),外侧一体设置有外延伸部(5);所述集水防臭件(1)内部通过所述内延伸部(4)形成有集水腔(8)和排水腔(9);所述集水腔(8)上端与所述连通部(2)下端连通,所述集水腔(8)下端与所述排水腔(9)一端连通;所述排水腔(9)另一端与所述外延伸部(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水槽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防臭件(1)下端还设置有开口部(6);所述开口部(6)上还设置有防堵底座(7);所述防堵底座(7)与所述开口部(6)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7);所述防堵底座(7)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17)密封拆装在所述开口部(6)上;所述内延伸部(4)下端延伸至所述开口部(6)外、且伸入至所述防堵底座(7)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水槽下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伸部(5)设置的高度高于所述内延伸部(4)下端延伸的高度、且二者之间形成U型或S型的防臭排污区域。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蓝华厨卫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