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49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4
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烧伤包扎费时费力,及不便对纱布进行打孔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主体,主体内设有输出轴,输出轴上开设有滑槽,输出轴上设有转动框,转动框内设有插块,主体内设有固定板,主体内设有往复丝杠,往复丝杠右端设有放置板,往复丝杠上设有移动板,移动板右侧拆卸连接有纱布轮,主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移动块,前侧的移动块后端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通槽,后侧的移动块前端滑动连接有两个压杆,压杆后端经第一弹簧与移动块连接,后侧的移动块上设有切刀,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烧伤科临床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医院烧伤科在对烧伤病人的肢体进行处理后,需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包扎,但是现在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包扎时,通常是人工进行包扎,人工包扎时,极大的加重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时费时费力,对烧伤病人的肢体进行包扎时,需要对包扎的部位留一个观察窗,方便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患处做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实时追踪,这就需要对包扎的纱布进行逐个打孔,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不能够有效发挥工作人员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烧伤包扎费时费力,及不便对纱布进行打孔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底座,底座上设有左右方向的主体,主体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开设有左前右后的滑槽,输出轴上设有转动框,转动框内设有插入滑槽内的插块,主体内设有可与转动框接触的固定板,固定板右端位于滑槽右端的左方,主体内设有与输出轴同轴的往复丝杠,往复丝杠右端设有L形的放置板,往复丝杠上设有可随转动框转动且倒L形的移动板,移动板可左右移动,移动板右侧拆卸连接有纱布轮;所述的主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放置板右方的移动块,两个移动块可随转动框的移动而相对或相背移动,前侧的移动块后端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前后轴向的通槽,后侧的移动块前端滑动连接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压杆,压杆后端经第一弹簧与移动块连接,后侧的移动块上设有位于两个压杆之间且可插入通槽内的切刀,切刀为环形。
[0005]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将患者的肢体放到放置板上,使纱布头粘在患者的肢体上,启动中空电机即可对患者的患处进行包扎和对纱布进行打孔,转动螺杆即可更换纱布,增加了本装置使用时的便利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
[000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去掉底座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全剖右视轴测图。
[000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去掉主体和底座后的主视轴测图。
[001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输出轴和滑槽的后视轴测图。
[0011]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12]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
[0013]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由图1至图8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底座1,底座1上设有左右方向的主体2,主体2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输出轴3,输出轴3上开设有左前右后的滑槽4,输出轴3上设有转动框5,转动框5内设有插入滑槽4内的插块6,主体2内设有可与转动框5接触的固定板7,固定板7右端位于滑槽4右端的左方,主体2内设有与输出轴3同轴的往复丝杠8,往复丝杠8右端设有L形的放置板9,往复丝杠8上设有可随转动框5转动且倒L形的移动板10,移动板10可左右移动,移动板10右侧拆卸连接有纱布轮;所述的主体2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放置板9右方的移动块11,两个移动块11可随转动框5的移动而相对或相背移动,前侧的移动块11后端设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开设有前后轴向的通槽13,后侧的移动块11前端滑动连接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压杆14,压杆14后端经第一弹簧与移动块11连接,后侧的移动块11上设有位于两个压杆14之间且可插入通槽13内的切刀15,切刀15为环形。
[0016]为了使输出轴3可转动,所述的主体2内设有与输出轴3同轴的中空电机16,中空电机16输出端与输出轴3固定连接。
[0017]为了使转动框5可随输出轴3转动,所述的输出轴3上同轴转动连接有转动环17,转动环17经拉簧18与转动框5连接。
[0018]为了使移动板10可随转动框5转动且可使移动板10可左右移动,所述的移动板10上设有插入转动框5内的插杆19,往复丝杠8与移动板10连接。
[0019]为了使纱布轮可拆卸连接,所述的移动板10右侧设有左右轴向的转轴20,转轴20上滑动连接有压板21,压板21左端经第二弹簧与移动板10连接,移动板10右端螺纹连接有螺杆22,螺杆22上设有可与转轴20接触的推动板23。
[0020]为了使两个移动块11可随转动框5的移动而相对或相背移动,所述的两个移动块11上分别开设有移动槽24,两个移动槽24组成左窄右宽的八字形,主体2内滑动连接有可与转动框5接触的连接板25,连接板25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插入其对应侧移动槽24内的推动杆26,连接板25右端和主体2之间设有第三弹簧。
[002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设置前侧的移动槽24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后侧的移动槽24前后方向的长度,切刀15的直径小于纱布的宽度,初始状态为转动框5与固定板7接触,在需要对患者的烧伤处进行包扎时,将患者的患肢放到放置板9上,此时向下拉动纱布,并对纱布进行按压,使纱布与患者的肢体接触,使用胶带对纱布头进行固定,由于设有第二弹簧,能够使纱布轮与移动板10和压板21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使展开后的纱布处于紧绷状态;启动中空电机16,中空电机16带动输出轴3转动,由于固定板7对转动框5的转动造成阻碍,在滑槽4和插块6的作用下,转动框5向右移动,由于插杆19插入转动框5内,插杆19不发生移动,故移动板10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转动框5右端与连接板25接触并带动连接板25向右移动,连接板25经推动杆26带动两个移动块11相对移动;由于侧的移动槽24前后方向的长度大于后侧的移动槽24前后方向的长度,所以前侧的移动块11带动固定块12向后移动比后侧的移动块11带动压杆14、切刀15和第一弹簧向
前移动的移动速度快,由于此时纱布轮位于切刀15的左方,切刀15、固定块12和压杆14不与纱布接触,不会对纱布进行切割,在转动框5转动一定角度后,固定块12与压杆14接触,第一弹簧被压缩,转动框5继续向右移动一定位置后,切刀15逐渐插入通槽13内;在转动框5向右移动到极限位置后,转动框5开始随输出轴3转动,转动框5经拉簧18带动转动环17转动,在转动框5不再与固定板7接触时,在拉簧18的作用下,转动框5向左移动,转动框5带动插块6沿滑槽4移动到滑槽4左端,拉簧18恢复到初始状态;在转动框5向左移动的同时,在第三弹簧的作用下,连接板25向左移动,连接板25经推动杆26带动两个移动块11相背移动,切刀15从通槽13内拔出并继续向后移动,第一弹簧逐渐放松到初始状态,在第三弹簧恢复初始状态时,连接板25移动到初始位置,两个移动块11分别移动到初始位置,不会对转动框5和移动板10的运动造成阻碍;此时中空电机16继续转动,输出轴3带动转动框5转动,转动框5经插杆19带动移动板10转动,在往复丝杠8的作用下,移动板10逐渐向右移动,移动板10经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烧伤临床肢体包扎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左右方向的主体(2),主体(2)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输出轴(3),输出轴(3)上开设有左前右后的滑槽(4),输出轴(3)上设有转动框(5),转动框(5)内设有插入滑槽(4)内的插块(6),主体(2)内设有可与转动框(5)接触的固定板(7),固定板(7)右端位于滑槽(4)右端的左方,主体(2)内设有与输出轴(3)同轴的往复丝杠(8),往复丝杠(8)右端设有L形的放置板(9),往复丝杠(8)上设有可随转动框(5)转动且倒L形的移动板(10),移动板(10)可左右移动,移动板(10)右侧拆卸连接有纱布轮;所述的主体(2)内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位于放置板(9)右方的移动块(11),两个移动块(11)可随转动框5)的移动而相对或相背移动,前侧的移动块(11)后端设有固定块(12),固定块(12)上开设有前后轴向的通槽(13),后侧的移动块(11)前端滑动连接有两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压杆(14),压杆(14)后端经第一弹簧与移动块(11)连接,后侧的移动块((11))上设有位于两个压杆(14)之间且可插入通槽(13)内的切刀(15),切刀(15)为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伤临床肢体包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