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4827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包括第一卡接机构、卡接块、卡接槽、第一卡接件、脱脂棉球、喂食孔、饲养盖、第二卡接机构、饲养盒、纱网、分蛹器和化蛹介质,通过将浸染有蜂蜜水的脱脂棉球放在喂食孔内位于纱网上,便于新羽化黏虫的取食,通过将分蛹器放置在化蛹介质上,黏虫蛹放置在分蛹腔内位于化蛹介质上,达到即可防止黏虫蛹与饲养盒内侧底部粘连,也保证饲养盒内的黏虫蛹均匀分布,为未羽化的黏虫蛹提供单独化蛹和羽化的空间,设置喂食孔便于人为饲养新羽化的黏虫,纱网可防止新羽化的黏虫逃逸,也避免脱脂棉球的脱落,设置分蛹器,用于分离黏虫蛹,避免新羽化的黏虫对未羽化的黏虫造成影响。新羽化的黏虫对未羽化的黏虫造成影响。新羽化的黏虫对未羽化的黏虫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黏虫饲养
,具体是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黏虫Mythimna separata,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麦蚕,属于昆虫纲、鳞翅目、夜蛾科,我国从北到南一年可发生数代。近两年,新入侵我国的害虫草地贪夜蛾,又名秋黏虫,发育历期、外形均与黏虫相似,因此,在实验室中,为防止草地贪夜蛾泛滥到不可控制,以黏虫为食物饲养部分种类天敌,筛选对草地贪夜蛾捕食或寄生性较好的天敌,防控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扩散。另一方面,黏虫是科研单位药效实验常用的测试对象。
[0003]国内现有的黏虫饲养厂家较少,用于黏虫幼虫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成本较高,不利于其市场的推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对其进行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包括饲养盒(9),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盒(9)顶部为开口设置,所述饲养盒(9)为空心壳体结构,所述饲养盒(9)顶部对应开口处盖设有饲养盖(7),所述饲养盒(9)与饲养盖(7)之间为密封盖设,所述饲养盖(7)的前侧和后侧均设置有第一卡接机构(1),所述第一卡接机构(1)包括卡接块(2)、卡接槽(3)、第一卡接件(4)和折痕部(14),所述第一卡接机构(1)的上部与饲养盖(7)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折痕部(14)设置于第一卡接件(4)上,所述卡接块(2)和卡接槽(3)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卡接块(2)和卡接槽(3)均一一对称设置,所述卡接槽(3)贯穿开设于第一卡接件(4)上且设置于折痕部(14)的下方,所述卡接块(2)与饲养盒(9)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卡接块(2)插入至与其对应的卡接槽(3)内相卡接,所述卡接块(2)和卡接槽(3)相适配,所述饲养盖(7)上对称贯穿开设有四个喂食孔(6),四个所述喂食孔(6)分别位于饲养盖(7)的四角设置,四个所述喂食孔(6)内均固定连接有纱网(10),所述纱网(10)上均设置有脱脂棉球(5),所述饲养盒(9)的内侧底部设置有化蛹介质(12),所述化蛹介质(12)顶部设置有分蛹器(11),所述分蛹器(1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分蛹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黏虫幼虫集中化蛹及黏虫蛹集中羽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盖(7)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巍吴林珂张红艳李筱辉李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益昆农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