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29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絮凝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包括箱壳体状的絮凝箱,絮凝箱壳体上贯穿有电极棒,絮凝箱的内腔中设置有外筒和内罩,外筒中活动套接有内罩,内罩的上端设置有叶轮,叶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叶轮设置在絮凝箱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设计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排放污泥的效果,絮凝箱中污泥聚集过量时,叶轮停止转动,进而内罩上升不再封堵排料孔一,絮凝箱中的污泥开始进行外排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控制。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絮凝装置
,具体为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污水处理工作中涉及到电絮凝工作,如何改进设计进而提高整个电絮凝装置的自动化功能,始终是个问题,对节能环保水处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0003]如果能够专利技术一种电絮凝装置,具有自动化控制排污的效果,功能稳定强大,就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包括箱壳体状的絮凝箱,絮凝箱壳体上贯穿有电极棒,所述絮凝箱的内腔中设置有外筒和内罩,外筒中活动套接有内罩,内罩的上端设置有叶轮,叶轮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叶轮设置在絮凝箱中,转杆上端延伸到絮凝箱外部,外筒固定在絮凝箱的内腔底面上,所述内罩为下侧开口的圆板壳体状,内罩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聚流槽,内罩的壳体中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管腔,所述管腔的一端和聚流槽的内侧壁连接,管腔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卡位柱,卡位柱的一端延伸到外筒中,所述卡位柱上套有弹簧和定位筒,所述内罩的外侧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块,导向滑块的下端接触有弹簧片,外筒的内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柱状滑槽,导向滑块和弹簧片设置在柱状滑槽中,所述外筒的底部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料孔一,所述管腔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中设置有橡胶垫。
[0006]优选的,所述弹簧片为波浪板状,所述卡位柱为圆柱状且柱体侧壁上环设有凹槽,卡位柱的凹槽中设置有弹簧和定位筒,弹簧的一端接触有定位筒,定位筒固定在管腔的内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隔板形状为圆板且板体的一侧底面中部开设有圆台槽,隔板的圆台槽中设置T型盘状的橡胶垫,橡胶垫的中部凸出部分固定嵌入到隔板中,隔板的中部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垫,隔板的板体边缘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
[0008]优选的,所述聚流槽设置在内罩的底板中部位置,且聚流槽的周围连通有若干均匀环设的管腔,管腔的一端和内罩的外壁连接。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0]1、本技术构造设计实现了自动化控制排放污泥的效果,絮凝箱中污泥聚集过量时,叶轮停止转动,进而内罩上升不再封堵排料孔一,絮凝箱中的污泥开始进行外排工作,实现自动化控制;
[0011]2、本技术通过流体冲击到管腔中,引起卡位柱卡位内罩的效果,流体冲击消失后,卡位柱缩回到管腔中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给絮凝箱中的絮凝物沉降留出足够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絮凝箱1、外筒2、内罩3、聚流槽4、管腔5、卡位柱6、弹簧7、定位筒8、导向滑块9、弹簧片10、柱状滑槽11、排料孔一12、隔板13、橡胶垫14、电极棒15、转杆16、叶轮17、排料孔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包括箱壳体状的絮凝箱1,絮凝箱1壳体上贯穿有电极棒15,絮凝箱1的内腔中设置有外筒2和内罩3,外筒2中活动套接有内罩3,内罩3的上端设置有叶轮17,叶轮17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16,叶轮17设置在絮凝箱1中,转杆16上端延伸到絮凝箱1外部,外筒2固定在絮凝箱1的内腔底面上,内罩3为下侧开口的圆板壳体状,内罩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聚流槽4,内罩3的壳体中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管腔5,管腔5的一端和聚流槽4的内侧壁连接,管腔5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卡位柱6,卡位柱6的一端延伸到外筒2中,卡位柱6上套有弹簧7和定位筒8,内罩3的外侧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块9,导向滑块9的下端接触有弹簧片10,外筒2的内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柱状滑槽11,导向滑块9和弹簧片10设置在柱状滑槽11中,外筒2的底部侧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排料孔一12,管腔5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13,隔板13中设置有橡胶垫14,参考图1,转杆16的上端和现有技术中的驱动机构连接,控制转杆16转动,通过现有技术中的供电机构对电极棒15供电,驱动机构上设置感应仪器,如果叶轮17转动过程中承受的反作用过强,驱动机构停止工作,絮凝箱1两侧连通进水管和排水管,污水滞留在絮凝箱1中,进行电絮凝工作。
[0017]弹簧片10为波浪板状,卡位柱6为圆柱状且柱体侧壁上环设有凹槽,卡位柱6的凹槽中设置有弹簧7和定位筒8,弹簧7的一端接触有定位筒8,定位筒8固定在管腔5的内壁上。
[0018]隔板13形状为圆板且板体的一侧底面中部开设有圆台槽,隔板13的圆台槽中设置T型盘状的橡胶垫14,橡胶垫14的中部凸出部分固定嵌入到隔板13中,隔板13的中部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橡胶垫14,隔板13的板体边缘位置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细孔,参考图2理解,橡胶垫14封堵隔板13的板体中部的粗孔,这样流体下流可以通过隔板13上的粗孔快速进行,而流体逆流只能通过隔板13上的细孔进行,过程缓慢,这样流体反向压力迫使卡位柱6无法快速缩回到管腔5中。
[0019]聚流槽4设置在内罩3的底板中部位置,且聚流槽4的周围连通有若干均匀环设的
管腔5,管腔5的一端和内罩3的外壁连接。
[0020]工作原理:絮凝箱1中进行电絮凝工作,污泥逐渐沉积在絮凝箱1的内腔底部,叶轮17转动搅拌,使污水充分絮凝,叶轮17转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流体冲击,流体冲击到内罩3上,迫使内罩3紧贴在外筒2的内腔底面上,这样排料孔一12被内罩3封堵,絮凝箱1中的污泥无法外排,絮凝箱1中的污泥聚集到足够的量,叶轮17转动就会受到影响,驱动机构停止工作,这样叶轮17静止下来,弹簧片10反弹推动导向滑块9,进而控制内罩3上升,这样絮凝箱1中聚集的污泥通过排料孔一12涌入到内罩3的内腔中,通过排料孔二18外排,卡位柱6的设计起到内罩3延迟上升的效果,原本叶轮17上的流体冲击到聚流槽4上,通过管腔5冲击卡位柱6,卡位柱6一端延伸到柱状滑槽11中,起到卡位的效果,迫使内罩3无法上升,只有卡位柱6完全缩回到管腔5中,内罩3开始上升,这样叶轮17停止转动后,给絮凝箱1中的污泥沉降留出时间。
[00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包括箱壳体状的絮凝箱(1),絮凝箱(1)壳体上贯穿有电极棒(15),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箱(1)的内腔中设置有外筒(2)和内罩(3),外筒(2)中活动套接有内罩(3),内罩(3)的上端设置有叶轮(17),叶轮(17)一侧固定连接有转杆(16),叶轮(17)设置在絮凝箱(1)中,转杆(16)上端延伸到絮凝箱(1)外部,外筒(2)固定在絮凝箱(1)的内腔底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应后隔离液体与杂质的污水处理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3)为下侧开口的圆板壳体状,内罩(3)的上表面上开设有聚流槽(4),内罩(3)的壳体中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管腔(5),所述管腔(5)的一端和聚流槽(4)的内侧壁连接,管腔(5)的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卡位柱(6),卡位柱(6)的一端延伸到外筒(2)中,所述卡位柱(6)上套有弹簧(7)和定位筒(8),所述内罩(3)的外侧壁上固定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导向滑块(9),导向滑块(9)的下端接触有弹簧片(10),外筒(2)的内壁上环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柱状滑槽(11),导向滑块(9)和弹簧片(10)设置在柱状滑槽(11)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阿纯
申请(专利权)人:经纬生态环保辽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