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514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其通过螺旋输送叶片稳定的将粉料进入管内的粉料输送到混合主体内,避免堵塞粉料进入管,同时通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对混合主体内的液体原料和粉料进行多方向的充分混合搅拌,提高装置的搅拌效果;包括整粒机主体、两组支撑块、混合主体、两组液体进料管、粉料进入管、两组整粒机投入管、动力机构、第一搅拌轴、多组第二搅拌轴、两组第一转动轴、螺旋输送叶片、多组第一搅拌杆、多组第二搅拌杆和两组螺旋切割叶片,两组支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整粒机主体顶端的左右两侧,混合主体固定在支撑块的顶端。块的顶端。块的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造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阿昔洛韦为一种合成的嘌呤核苷类似物,主要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各种感染,可用于初发或复发性皮肤、粘膜及免疫缺陷者发生的HSV感染,为治疗HSV脑炎的首选药物,减少发病率及降低死亡率均优于阿糖腺苷,还可用于带状疱疹,EB病毒,及免疫缺陷者并发水痘等感染,阿昔洛韦片一般通过湿法制粒装置进行制备,其中公开号为CN210873059U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阿昔洛韦片高效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其通过第一电机、输出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搅拌轴和搅拌桨的配合,能够对药材进行高效搅拌混合,但其只能对粉料和液体原料进行单一方向的搅拌,搅拌的效果较差,同时其粉料容易在粉料进入管处堵塞,导致装置的使用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螺旋输送叶片稳定的将粉料进入管内的粉料输送到混合主体内,避免堵塞粉料进入管,同时通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对混合主体内的液体原料和粉料进行多方向的充分混合搅拌,提高其搅拌效果的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
[0004]本技术的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包括整粒机主体、两组支撑块、混合主体、两组液体进料管、粉料进入管、两组整粒机投入管、动力机构、第一搅拌轴、多组第二搅拌轴、两组第一转动轴、螺旋输送叶片、多组第一搅拌杆、多组第二搅拌杆和两组螺旋切割叶片,两组支撑块分别对称固定在整粒机主体顶端的左右两侧,混合主体固定在支撑块的顶端,并且混合主体内部设置有腔室,两组液体进料管对称固定在混合主体顶端的左右两侧,粉料进入管固定在混合主体的顶端中部,并且两组整粒机投入管分别对称固定在混合主体底端的左右两侧,整粒机投入管的底端与整粒机主体连通,整粒机投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并且第一搅拌轴通过动力机构与混合主体的底端转动连接,多组第二搅拌轴通过动力机构分别与混合主体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转动连接,并且两组第一转动轴也通过动力机构分别与混合主体左右两端的中部转动连接,螺旋输送叶片固定在第一搅拌轴的上部并位于粉料进入管内,多组第一搅拌杆均匀固定在第一搅拌轴上,并且多组第二搅拌杆分别均匀固定在多组第二搅拌轴上,两组螺旋切割叶片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一转动轴上;通过两组液体进料管将液体原料注入到混合主体内,并通过粉料进入管将粉料倒入混合主体内,并且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通过第一搅拌轴带动螺旋输送叶片和第一搅拌杆转动,使得螺旋输送叶片能够稳定的将粉料进入管内的粉料输送到混合主体内,避免堵塞粉料进入管,同时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第二搅拌轴和第一转动轴转动,使得第二搅拌轴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轴带动螺旋切割叶片转动,通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
搅拌杆的配合使用,对混合主体内的液体原料和粉料进行多方向的充分混合搅拌,提高装置的搅拌效果,并且通过螺旋切割叶片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有效的切割,使得切割后的物料通过整粒机投入管排入到整粒机主体内进行整形制粒即可。
[0005]优选的,动力机构包括固定板、电机、第一锥齿轮、两组第二锥齿轮、两组第二转动轴、多组第一链轮、两组第一链条、多组第二链轮和两组第二链条,固定板固定在两组支撑块之间,并位于整粒机投入管的前侧,电机固定在固定板的顶端中部,并且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搅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固定在第一搅拌轴的底部,第一锥齿轮与两组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两组第二锥齿轮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二转动轴的内侧端,并且两组第二转动轴分别与两组支撑块转动连接,多组第一链轮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二转动轴的外侧端以及混合主体底部左右两侧第二搅拌轴的外侧端,同侧的两组第一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并且多组第二链轮分别固定在多组第二搅拌轴和两组第一转动轴上,同侧的多组第二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并使得第一搅拌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连接,使得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一链轮转动,同侧的两组第一链轮之间通过第一链条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混合主体底部左右两侧的第二搅拌轴同时转动,并且同侧的多组第二链轮之间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使得多组第二搅拌轴和两组第一转动轴同时转动,为第一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以及第一转动轴的转动提供动力。
[0006]优选的,还包括多组支撑腿、多组垫块和多组地脚螺栓,多组支撑腿均匀固定在整粒机主体的底端,垫块固定在支撑腿的底端,并且垫块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设置支撑腿、垫块和地脚螺栓,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偏移或倾斜,提高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0007]优选的,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固定在第一搅拌轴与混合主体的连接;通过设置密封圈,避免混合主体内的液体原料从第一搅拌轴与混合主体的连接处泄漏,提高装置的密封性。
[0008]优选的,混合主体的前端设置有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便于观察混合主体内部物料的混合情况,提高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0009]优选的,电机为消音电机;通过设置消音电机,减小噪音污染,提高装置的使用效果。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两组液体进料管将液体原料注入到混合主体内,并通过粉料进入管将粉料倒入混合主体内,并且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第一搅拌轴转动,通过第一搅拌轴带动螺旋输送叶片和第一搅拌杆转动,使得螺旋输送叶片能够稳定的将粉料进入管内的粉料输送到混合主体内,避免堵塞粉料进入管,同时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第二搅拌轴和第一转动轴转动,使得第二搅拌轴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并使得第一转动轴带动螺旋切割叶片转动,通过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配合使用,对混合主体内的液体原料和粉料进行多方向的充分混合搅拌,提高装置的搅拌效果,并且通过螺旋切割叶片对混合后的物料进行有效的切割,使得切割后的物料通过整粒机投入管排入到整粒机主体内进行整形制粒即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及其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轴测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标记:1、整粒机主体;2、支撑块;3、混合主体;4、液体进料管;5、粉料进入管;6、整粒机投入管;7、第一搅拌轴;8、第二搅拌轴;9、第一转动轴;10、螺旋输送叶片;11、第一搅拌杆; 12、第二搅拌杆;13、螺旋切割叶片;14、固定板;15、电机;16、第一锥齿轮;17、第二锥齿轮;18、第二转动轴;19、第一链轮;20、第一链条;21、第二链轮;22、第二链条;23、支撑腿;24、垫块; 25、地脚螺栓;26、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整粒机主体(1)、两组支撑块(2)、混合主体(3)、两组液体进料管(4)、粉料进入管(5)、两组整粒机投入管(6)、动力机构、第一搅拌轴(7)、多组第二搅拌轴(8)、两组第一转动轴(9)、螺旋输送叶片(10)、多组第一搅拌杆(11)、多组第二搅拌杆(12)和两组螺旋切割叶片(13),两组支撑块(2)分别对称固定在整粒机主体(1)顶端的左右两侧,混合主体(3)固定在支撑块(2)的顶端,并且混合主体(3)内部设置有腔室,两组液体进料管(4)对称固定在混合主体(3)顶端的左右两侧,粉料进入管(5)固定在混合主体(3)的顶端中部,并且两组整粒机投入管(6)分别对称固定在混合主体(3)底端的左右两侧,整粒机投入管(6)的底端与整粒机主体(1)连通,整粒机投入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并且第一搅拌轴(7)通过动力机构与混合主体(3)的底端转动连接,多组第二搅拌轴(8)通过动力机构分别与混合主体(3)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转动连接,并且两组第一转动轴(9)也通过动力机构分别与混合主体(3)左右两端的中部转动连接,螺旋输送叶片(10)固定在第一搅拌轴(7)的上部并位于粉料进入管(5)内,多组第一搅拌杆(11)均匀固定在第一搅拌轴(7)上,并且多组第二搅拌杆(12)分别均匀固定在多组第二搅拌轴(8)上,两组螺旋切割叶片(13)分别固定在两组第一转动轴(9)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阿昔洛韦片混合湿法制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包括固定板(14)、电机(15)、第一锥齿轮(16)、两组第二锥齿轮(17)、两组第二转动轴(18)、多组第一链轮(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刘晓磊晏金华丁铁壁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奥通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