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550nm高稳定度飞秒光纤激光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140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1550nm高稳定度飞秒光纤激光器属于光电子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结构有单片机模块(1)、微波信号源模块(2)、铌酸锂调制器驱动器(3)等,以及高速光电转换器(20)、幅度自适应调整电路(21)、重复频率检测电路(22)、重复频率变化率检测电路(23)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适用飞秒光纤激光器系统的全光纤啁啾脉冲放大,提高了输出飞秒光脉冲的稳定性,提高整个系统的电光转换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电光转换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电光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550nm高稳定度飞秒光纤激光器


[0001]本技术属于光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1550nm高稳定度飞秒光纤激光器。

技术介绍

[0002]飞秒激光可将激光器的能量快速、准确地集中在作用域上,从而在微纳加工、精密光学测量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飞秒光纤激光器以其小型化、便携化、无水冷和稳定性高等优势被认为是理想的飞秒激光源。
[0003]在现有技术中,飞秒光纤激光器一般由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或主动锁模光纤激光器作为种子源。这两种锁模光纤激光器输出光脉冲的脉宽在皮秒量级,需要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谐振腔外采用啁啾脉冲放大的方法对其输出光脉冲进一步压缩,从而得到峰值功率可达兆瓦的飞秒光脉冲。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常用的实现方法是用空间结构的大色散光栅对光脉冲进行初步展宽,再进行放大,最后利用光栅对进行进一步压缩。现有飞秒光纤激光器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系统采用了大量的空间光器件,使其结构复杂,稳定性差,难以集成;其次,啁啾脉冲放大过程在锁模光纤激光器谐振腔外完成,是一种不受控的开环脉冲压缩方式,输出的飞秒光脉冲稳定性较差,从而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550nm高稳定度飞秒光纤激光器,其结构有,单片机模块(1)的RJ45网口输出端与微波信号源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微波信号源模块(2)的输出端与铌酸锂调制器驱动器(3)的输入端相连,铌酸锂调制器驱动器(3)的输出端与铌酸锂调制器(4)的调制输入端相连,铌酸锂调制器(4)的光输出端与色散补偿光纤(5)的一端相连,色散补偿光纤(5)的另一端与第二光隔离器(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隔离器(6)的输出端与第二掺饵光纤(7)的一端相连,第二掺饵光纤(7)的另一端与第二波分复用器(8)的公共端相连,第二波分复用器(8)的980nm端与第二976nm泵浦源(9)的光输出端相连,第二976nm泵浦源(9)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UART串口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第二波分复用器(8)的1550nm端与第二可调光滤波器(10)的光输入端相连,第二可调光滤波器(10)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第二USB输出端相连,第二可调光滤波器(10)的光输出端与第一光隔离器(1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光隔离器(11)的输出端与第一掺饵光纤(12)的一端相连,第一掺饵光纤(12)的另一端与第一波分复用器(13)的公共端相连,第一波分复用器(13)的980nm端与第一976nm泵浦源(14)的光输出端相连,第一976nm泵浦源(14)的输出光功率可预设为一固定值,因此其控制输入端无需连接,第一波分复用器(13)的1550nm端与色散延迟线(15)的一端相连,色散延迟线(15)的另一端与光子晶体光纤(16)的一端相连,光子晶体光纤(16)的另一端与50:50光耦合器(17)的输入端相连,50:50光耦合器(17)的一个50%输出端与第一可调光滤波器(18)的光输入端相连,第一可调光滤波器(18)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第一USB输出端相连,第一可调光滤波器(18)的光输出端与铌酸锂调制器(4)的光输入端相连,50:50光耦合器(17)的另一个50%输出端第一10:90光耦合器(19)的输入端相连,第一10:90光耦合器(19)的10%输出端与高速光电转换器(20)的光输入端相连,高速光电转换器(20)的SMA接口输出端与幅度自适应调整电路(21)的SMA接口输入端相连,幅度自适应调整电路(21)的Vadjgain

OUT输出端与重复频率检测电路(22)的Vfdetect

IN输入端相连,重复频率检测电路(22)与单片机模块(1)间通过SPI总线相连,重复频率检测电路(22)的Vfdetect

OUT输出端与重复频率变化率检测电路(23)的Vfvardetect

IN输入端相连,重复频率变化率检测电路(23)的Vfvardetect

OUT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A/D输入引脚相连,第一10:90光耦合器(19)的90%输出端与第二10:90光耦合器(24)的输入端相连,第二10:90光耦合器(24)的10%输出端与激光能量计模块(25)的光输入端相连,激光能量计模块(25)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模块(1)的UART串口输入端相连,第二10:90光耦合器(24)的90%输出端为飞秒光纤激光器系统的光脉冲输出端;所述的幅度自适应调整电路(21)具有如下的电路结构,芯片U1的第2、5引脚COM1端和第10、11、12、14、17引脚COM2端接地,第8引脚IPBS端通过电容C11接地,第9引脚CPBS端通过电容C12接地,第1引脚VPS1端接+5V电源,并通过并联电容C9、电容C10接地,第3引脚INHI端通过电容C1接SMA接口的正极,SMA接口的负极接地,第4引脚INLO端通过接电容C2接地,第15引脚CPLO端通过电感L2接+5V电源、通过电容C7接地,引脚13的VPS2端接+5V电源,并通过并联电容C5、电容C6接地,第18~22引脚VPS2端和第23引脚ENBL端接芯片U2的第7引脚VPOS端、接+5V电源、并通过并联电容C3、电容C4接地,第16引脚OPHI端通过电感L1接+5V电源、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丫张聪王秀艳于兰卢虹孟瑜李胜男王亚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