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荷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5099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2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荷开关,包括机构架、转动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转轴、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触头组件,所述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对应动触头的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接地触头、对应接地触头的一侧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下静触头、对应动触头的另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上静触头,所述的动触头的中部设置在转轴上,且构成动触头与转轴的联动配合,所述的动触头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与下静触头、上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体积小的优点。体积小的优点。体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荷开关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负荷开关。

技术介绍

[0002]负荷开关主要用于开断和关合负荷电流,也可以将负荷开关与高压熔断器配合使用,代替断路器。由于负荷开关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因此负荷开关在10kV配网系统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设计中合理选用负荷开关,对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现有的负荷开关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动触头的转动幅度较大,需要占据开关柜内的较大空间,从而该负荷开关存在结构复杂、性能不可靠、体积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体积小的负荷开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负荷开关,包括机构架、转动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转轴、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触头组件,所述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对应动触头的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接地触头、对应接地触头的一侧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下静触头、对应动触头的另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上静触头,所述的动触头的中部设置在转轴上,且构成动触头与转轴的联动配合,所述的动触头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与下静触头、上静触头相配合的动触点。
[0005]上述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动触头的中部设置在转轴,从而可缩短动触头的转动幅度,体积更小,有利于减小该负荷开关占据开关柜的内部空间,从而该负荷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体积小的优点。
[0006]特别地,所述的机构架上对应下静触头、上静触头处分别设置有隔弧片。隔弧片可起到隔断电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该负荷开关的灭弧效果。
[0007]特别地,所述的机构架上对应转轴的一端处设置有轴套,所述的转轴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轴套内,所述的转轴的另一端穿插在机构架的定位孔内,所述的机构架上设置有遮挡在定位孔一侧的挡板。转轴设置在轴套与挡板之间,从而便于转轴与机构架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左视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是一种负荷开关,包括机构架10、转动设置在机构架10上的转轴11、设置在机构架10上的触头组件20,所述的触头组件20包括动触头21、对
应动触头21的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10上的接地触头22、对应接地触头22的一侧处设置在机构架10上的下静触头23、对应动触头22的另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10上的上静触头24,所述的动触头22的中部设置在转轴11上,且构成动触头21与转轴11的联动配合,所述的动触头21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与下静触头23、上静触头24相配合的动触点211。所述的机构架10上对应下静触头23、上静触头24处分别设置有隔弧片25。隔弧片可起到隔断电弧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该负荷开关的灭弧效果。所述的机构架10上对应转轴11的一端处设置有轴套12,所述的转轴11的一端转动设置在轴套12内,所述的转轴11的另一端穿插在机构架10的定位孔内,所述的机构架10上设置有遮挡在定位孔一侧的挡板13。转轴设置在轴套与挡板之间,从而便于转轴与机构架的装配,装配更便捷。
[0011]动触头的中部设置在转轴,从而可缩短动触头的转动幅度,体积更小,有利于减小该负荷开关占据开关柜的内部空间,从而该负荷开关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体积小的优点。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荷开关,包括机构架、转动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转轴、设置在机构架上的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头组件包括动触头、对应动触头的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接地触头、对应接地触头的一侧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下静触头、对应动触头的另一端处设置在机构架上的上静触头,所述的动触头的中部设置在转轴上,且构成动触头与转轴的联动配合,所述的动触头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与下静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兴冯锦刚闫化磊
申请(专利权)人:弘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